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研究

2018-11-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

陈 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

阳光体育是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在全国启动的群众性质的体育运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走在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健身意识。阳光运动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阳光体育的引领作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田径教学是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根据高校田径课程开展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是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1 阳光体育与高校田径教学的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体育也越来越关注。如今,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共识。但是,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情况逐年增加。为了吸引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到大自然中和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口号,掀起了群众性的体育锻炼热潮,这就是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具有健康性、科学性、终身性等特点,“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是阳光体育的核心理念。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到户外,在阳光下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的乐趣,发展个性,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田径教学在目标、对象和实现途径上具有共性和相同之处,如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两者的对象都是在校学生,两者都要以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实现。此外,两者在政策导向上也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不同的是,高校田径教学要更多地依赖体育教学来实现,而阳光体育更多地以课外活动为主。从某种程度来讲,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所以,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推动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阳光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田径教学不受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田径是竞技运动之父,是多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在现代体育运动体系中,田径占据着统治地位。田径运动能改善人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加上田径运动对场地、器材、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很早就开始了田径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状况不断好转,但是从阳光体育背景来看,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人都对田径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田径教学不过是跑跑步,没有太多的技巧。受此影响,一些高校在田径教学方面的投入有限,田径教学面临着场地老化、器材短缺等问题,田径教学和课外活动都缺少基础保障。许多高校的田径课程体系建设也相对落后,田径选修课数量较少,田径教学不仅目标模糊、教材落后,而且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太大的关联,教学的工具性远大于其实用性,教学缺少生活化和趣味性,田径教学与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相背离。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单一

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僵化,是高校田径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田径运动内容分为3大类,分别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不同的田径运动内容,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手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并不丰富,许多学校的田径教学只包含了田赛和径赛中的跳跃、投掷和跑步,其他方面的田径运动内容很少涉及。此外,在田径教学中,一些学校还缺少专业的田径师资力量,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以灌输、示范和反复练习为主的教学手法,田径实践教学和专项活动较少,教学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欲望。

2.3 教学评价机制落后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教学管理中最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许多高校都将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率置于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体育教学根本不受重视,田径教学考核也是严重缺位。例如,许多高校在田径教学中都以统一的量化考评方法为主,考核内容以田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内容单一,标准和形式固定,考核内容和形式缺少弹性,并且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对缺失,学生课外体育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根本没有纳入教学评价中去,教学评价难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全面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此外,在田径教学评价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这也影响了学生对田径教学的热情。

2.4 学生对田径运动缺少兴趣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中许多人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也因此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品质。此外,在网络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空间无法自拔,田径运动对他们缺少吸引力,许多人都没有养成走出户外参与阳光体育和田径运动的习惯。随着社会发展,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日益多样化,轮滑、网球、跆拳道、健美操等更受大学生群体欢迎,传统体育项目日渐受到冷落。在没有外界强制的情况下,许多人不愿意主动参与到田径学习和锻炼中去。

3 阳光体育环境下的高校田径教学建议

3.1 优化田径课程设置

在阳光体育环境下,高校要革新田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田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更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确切来说,高校要依据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田径教学指导规划,将田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明确田径必修课教学目标、要求和标准,做好田径课程教学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师生对田径课程的认识。与此同时,开设更多的田径选修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合理安排选修课的内容、形式和节奏,从力量、柔韧性、灵敏度、弹跳、耐力等方面开展身体素质教育,并深入研究适合大学生的田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实现田径教学层次化,一方面在田径教学中设定许多趣味训练项目,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田径学习和锻炼中去。为了确保高校田径教学能顺利开展,高校还要加大教学投入,完善田径场馆和设施,建设高水平的跑道和操场,为田径教学购置一定数量的器材,加强田径师资力量建设,为田径教学打好基础。

3.2 创新田径教学内容和方法

田径教学内容和手法创新,是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阳光体育与田径教学融合度、密切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阳光体育环境下,高校要从田径教学内容改革入手,淡化田径教学内容的技巧性和功利性,强化田径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改变田径教学以跑、跳、投为主的内容结构,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深入发掘田径运动中与跑、跳、投有关的趣味内容,将一些课外因素广泛应用到田径教学中去。同时,将田径教学与身心健康教育、其他体育项目专项训练结合起来,增强田径教学的开放性和弹性,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在教学手法上,高校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等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依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此外,还要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法如多媒体教学、快乐教学法等用到田径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爱上田径运动。例如,在练习跑步时,教师可以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分组,让学生开展百米跑比赛;在长跑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3.3 建立新的教学考评机制

教学考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阳光体育环境下的田径教学,要有与之匹配的教学考评方式。所以,高校要完善体育教学包括田径教学质量考核和奖惩制度,将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进步情况等都纳入到教学考核中去,扩大田径教学考核的横截面,同时增强考核的弹性,在田径教学考核中既重视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坚持考核的合理量化,还要对田径教学进行主观评价。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创新考核方式,允许学生参与田径教学考核与评价,强化对教师教学技能、态度和成绩的考核,合理分配师生考核内容的比例,以提高大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

3.4 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代表,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优秀的体育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给学生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校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借助各种载体宣传田径文化和知识,扶持学生田径社团建设和发展,组建学校田径俱乐部,开展各种形式的田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和比赛活动,以推动校园田径体育文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田径运动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类田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田径运动的认识,爱上田径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 结 语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高校田径运动日渐边缘化的现实形成了对比。在阳光体育环境下,高校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田径教学改革和创新,并从田径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手法创新等方面入手改善田径教学状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田径文化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运动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体育运动
计数:田径小能手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呆呆和朵朵(13)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