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

2018-11-26王岩王政胤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岩 王政胤

内容摘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由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从产业发展结构角度而言,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地区和时间特征。结论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4061,还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而言各地级市均值处于0.2-0.4之间,还存在60%-80%的缺口,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地区差异分析表明,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十分必要。时间趋势分析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递增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商贸流通业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

引言及文献综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新走向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山东作为传统工业大省,产业结构主要以钢铁、煤炭、水泥等重工业为主。这一工业结构使山东省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GDP总量一度在全国达到了第二。但如今却风光不再,在我国提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新产能又不足,2015年山东省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5%。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对传统产业优化重组,如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山东省应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资本投入、改革创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出发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山东省实现长期可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维持了近三十年高速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资本积累速度降低以及成本优势减弱,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正式步入增速放缓、结构升级、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使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高质量发展,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Solow(1957)最早提出索洛余值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度以来,国内外涌现出大量文献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改善投入产出关系,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使经济增长更加具有可持续性(郑玉歆,1998;易纲等,2003;蔡昉,2013;蔡跃洲和张钧南,2015)。另外,根据亚洲生产率组织发布的数据,1970-2012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度为36%,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因此,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对探索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量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城市规模(高春亮,2007;袁晓玲等,2008;刘秉镰和李清彬,2009)、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Forsund and Hjalmarsson,1979;严兵,2008;李平,2016)、產业集聚(朱英明,2009;范剑勇等,2014;孙慧和朱俏俏,2016)、FDI(黄凌云等,2007;邹玉娟和陈漓高,2008;张公嵬等,2013)、进出口(刘舜佳,2008;钱学锋等,2011;叶明确和方莹,2013)、金融发展水平(陈启清和贵斌威,2013;李健和卫平,2015)、环境规制(叶祥松和彭良燕,2011;王杰和刘斌,2014;刘和旺等,2016)等因素都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而言,较少有文献测算商贸流通业全要生产率,仅有舒忠安(2017)利用DEA方法测算了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弥补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不足,本文测算山东省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特征。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其一,不同于舒忠安(2017)的方法,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二,基于特定省份样本研究了其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具针对性。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全要素生产率变量根据C-D生产函数法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计算。本文数据样本来源于2003-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山东省统计年鉴》。

实证结果分析

(一)全样本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结果

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算出了山东省整体的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结果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4061,从图1来看,山东省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集中于0.2-0.4之间,表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60%-80%的缺口,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有部分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超过0.9,具有较高的全要生产率水平,通过下文分析可知这一地级市为东营市。

(二)分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结果

本文分析山东省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东营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7个地级市中遥遥领先,均值超过0.9,具有很高的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排名第1。而其他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大都处于0.2-0.4之间。只有5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超过了0.5,分别是威海、青岛、淄博、济南和烟台,可以看出其都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而另有6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处在0.3-0.4之间,其余5个地级市处于0.3之下。这一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较大地域差异,而这一差异来源于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分年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结果

分析了地域特征之后,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年度趋势,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时间趋势可以看出,在样本时间内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不断递增趋势,这一结果说明山东省商贸流通业保持了持续增长,虽然整体而言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但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在保持既有发展水平上,山东省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对各地级市分年份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整体而言,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不断增长趋势,表明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良好。但是各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较大异质性。结合上一节,本文作出如下分析:首先,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差异。各地级市受限于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省级政府财政支持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从而直接制约了投入于商贸流通业的资源。其次,各地级市地理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从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值大小排名来看,排名前10的地级市大多位于沿海地区,这些地级市一方面可以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对内和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在贸易发展基础上会带动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以及为适应这一发展会投入更多用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因而这些地级市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產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再次,产业结构导致的差异。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而言,当产业结构高级化之后,会极大激发商贸流通业这一服务性质行业的发展。以前10名地级市为例,这些地级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倾向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实体经济产业,因而更能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后,地级市行政级别和规模导致的差异。从行政级别角度来看,更高的行政级别意味着城市可以获取更多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要素,更能够从高行政级别中获取发展收益。因此,从青岛市这一副省级城市发展来看,其全要素生产率也相对较高。但是,行政级别只是一个方面,要想取得更大发展,获取资源的能力是一方面,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才是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城市规模相对较大、集聚能力更强的城市,商贸流通业具有更大发展空间。

政策建议

去商贸流通业产能,优化商贸流通业供给结构。要实现去产能目的,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新和优化商贸流通业供给侧动力结构,倒逼商贸流通业市场出清。创新形成新的商贸流通业供给和需求,以消费升级引领商贸流通产业升级。在双创背景下,强化商贸流通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商贸流通业新增产能挤出过剩产能,优化商贸流通业存量产能结构,以商贸流通业新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二是加快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绿色生产率。可以汲取英美国家改革经验,加大商贸流通业结构性减税力度,降低商贸流通业税费,积极扶持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力度和推进大规模减税,缓解经济下行时商贸流通业的结构性萧条,激励商贸流通业企业转型升级,遏制商贸流通业过剩产能。

降低商贸流通业成本,提升商贸流通业供给能力。具体而言:一是降低商贸流通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国家层面要坚持“营业执照+负面清单+政府监管+服务”的改革方向,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数量和比例,以设计企业投资、经营审批事项、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为重点,特别是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有效管理的事项应一律取消审批。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努力破解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时间长、效率低、收费高等问题。规范整治中介机构和服务。对于交叉重叠的应当整合,对于重复评估的应该精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放松管制,放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以市场化导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升,降低实体企业成本。二是降低商贸流通业企业融资成本。缩短商贸流通业企业融资链条,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率,优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和工具,提高直接融资中介服务水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深化商贸流通业税费制度改革。将收费权转交税务部门,由财政部门按需安排预算,相关部门只负责管和用,形成适度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坚持谁设权谁付费的原则,推进审批收费改革;推进商标注册提速降费;彻底治理各种乱罚款。

参考文献:

1.李健,卫平.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8)

2.王杰,刘斌.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3)

3.刘和旺,郑世林,左文婷.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6(5)

4.舒忠安.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