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2018-11-26李拥理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李拥理,赵 芳

前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是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与聪明智慧的良好体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是我国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某些地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保护,面临消失,在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商业化开发仅仅重视其中隐含的经济价值而导致原生性的逐渐流失,而且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在我国流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面临严重威胁。面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挖掘、保护与传承濒临消失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要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及“对历史和国家负责”的高度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对我国存在的不同体育文化价值与形式的尊重,也是针对我国保护文化多样性所提出的具体要求[1]。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指与全国各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及其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是指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表演艺术、器物、手工制品、民俗活动以及与民间实践有关的知识、技能、音乐、舞蹈、戏曲以及杂技等传统表演艺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一些特有的节庆与民俗活动、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实践等并与上述具体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构成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一系列内容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良好体现,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形成,并依托民俗节庆、宗族祭祀孕育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一种特定的生活实践与体育表现形式,融入到和依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当中,并为当地民众使用和传承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跟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我国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附于当地的生活实践、风俗习惯,发挥着延续族群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族群优秀文化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如壮族的“打扁担”、“抛绣球”活动;侗族的斗牛节、花炮节;宾阳的炮龙节;苗族芦竹节;瑶族红衣节、达努节、盘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活动;哈萨克族的“姑娘追”活动等。当地民众通过依附本地区的传统习俗开展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康、驱邪镇妖,是少数民族地区朴素农耕意识的良好体现。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的价值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孕育了现代体育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现代体育的产生也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进行原始身体活动最为直接的“活化石”和历史遗存。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说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萌芽,孕育了现代体育的发展形态。

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多元文化的重要来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性价值与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融合的,如果缺失了文化的的多元性与丰富性,不少人性价值因此也可能会相继会缺失。现在社会发展提倡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这其中的内涵就是允许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在,多种文化共同发展,取长补短,以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一种文化大繁荣的景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类别,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活态性等多种特点,其中活态性是它的典型特征[4]。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相关政策、文件相继颁布与实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开始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丰富我国文化多元性、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势必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有利于文化建设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仍保持着原始风貌,一些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俗节庆以及宗族祭祀活动中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并且在这些传统节日当中留存下来。在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在给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不仅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些欢庆性质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宾阳的炮龙节、桂北侗族花炮节、黔东南苗族独木舟竞渡,每年在举办期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民众前来驻足观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因此成为民众进行休闲娱乐的方式以及有关政府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5]。虽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活动进行现代性的商业开发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目前从我国整体上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展演不仅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存问题

3.1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不注意其原生态保护

为了能够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地政府对一些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合理开发,比如进行竞赛与商业展演,当地民众通过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展演,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只注重其中所隐含的经济价值,而不注意对其所具有的原生性进行保护,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变得异化。比如,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表演开始前需要进行祭祀性仪式后才进入正式的展演内容,这些祭祀性仪式内容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表演者为了省时、方便,经常会省略掉其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性内容,仅仅向游客展示具有娱乐性、表演性的那部分内容,展演者的这些做法,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活动的长远发展[7]。

3.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未被民众充分认识

社会整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对其表面化的理解,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宗教迷信的产物,没有科学的、客观的去看待他们的形成与发展。并且由于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红火开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热衷于足球、篮球、排球、高尔夫球等西方体育项目,以及部分民众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导致一些地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没有意识到要从科学系统的角度去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仅仅关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背后所蕴含的重要人文与社会价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土壤面临严重威胁。

3.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是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载体,他们负载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技艺、仪式、传统等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休闲娱乐方式逐渐变得丰富起来,对人们的行为、物质与精神层面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原住居民开始逐渐步入大城市,而且受到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传入我国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主体存在大量流失的现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一方面过去在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深远的传统体育项目面临失传,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承方式的限制以及传承人的严格要求,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难以延续。比如,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牙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其传内不传外的严格传承要求,如今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

3.4 政府组织、管理职能失调

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政府所具有的行政职能来看,制定传统体育保护的法律法规、下拨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经费、举办相应的传统体育赛事与展演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从政府制定、下发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文件来看,目前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法规还相对较少。因此,政府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传承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发挥其所具有的作用。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4.1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改变传统的传承方式

对一些竞技性、趣味性、观赏性较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改进,将适合学生广泛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合理有效的改变其传统的传承方式,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培养大量的传承者,拓宽其发展的受众面。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大、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当中,对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现代化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原生性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性开发可以借鉴现代体育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以及市场化。有关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从而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让广大民众看到娱乐性、观赏性以及表演性较强的内容,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应让他们知道这些项目的由来、产生的背景、所具有的文化内涵[8]。

4.3 增强广大民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意识

文化主体的保护意识决定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持有的看法以及所作出的行为,要想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长久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增强文化主体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民众保护意识的增强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加强少数民族传体育的价值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宣传,使民众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济、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的重要意义。

4.4 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作为保护的核心

现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关键传承人大量流失的困境,“人死艺绝”是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面临的最大危机,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保护,这是解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危机的关键。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为:第一,采用资金补助和授予荣誉相结合的手段对传承人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鼓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第二,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进行法律认定,提高其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第三,依法保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第四,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协会[9]。

4.5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有关政府的政策扶持与资金补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能永远被“边缘化”,甚至可能会在少数民族地区消失。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组织、管理职能,一方面有关政府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要投入必要的专项发展基金,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S].2005-09.

[2] 徐杰舜,刘冰清.乡村人类学[M].宁夏:宁夏出版社,2012,382.

[3] 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28(01):3-7.

[4] 柯玲,邵荣.中国民俗体育学探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06):760-762.

[5]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1.

[6] 谭广鑫,罗国旺.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遗产保护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6,(05):87-90.

[7] 丁雨.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5),180-183.

[8] 张纳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2):55-58.

[9] 娄章胜,袁校卫,陈薇.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69-7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Tough Nut to Crack
成语魔方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