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在体育技术课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2018-11-2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课程

邢 欣

1 前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切与之可关联产业的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教育”作为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重要保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随之改变。一场关于教育的“大变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这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已逐步建立,教育部也已将“在线教育”作为重点项目在全国广泛开展,而“互联网+”课程以其智能、大众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系统为信息化教学开创了一个信息化、交互化、时效化的新型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资源得以共享,师生沟通不再有时空限制,这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是一次巨变,如果不转变思想与观念,那结果必将是被社会淘汰。

自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后,要求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国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起。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普遍以理论课、选修课开展为主,对体育教育课程的应用寥寥无几。其中,由于技术课教学的特殊性,在传统观念的指导下众多技术课教师始终践行一个字——“练”,即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缺失;且技术课区别于理论课教学,不是简单将课程录制好后放到网上供学生观看这么简单,将技术课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既能增强学生技术水平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更好的应用于体育教育的技术课上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2 “信息化教学”的历史发展

自2011年MOOC进入中国,范围一直局限在“心理、军事、思政”等公共课、通识课上,这类通识教育定位不清,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接受程度较低;到2013年逐渐从边缘选修课程过渡到了核心课程和校本课程,虽然其中有部分有先见之明的体育教师进行了在线教育,但普遍以教师主导,只是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上传,由于时间过长,与学生关联度较低,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太大触动;直到2015年,将MOOC结合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的SPOC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证明了SPOC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课程效果,也就是现在所提出的: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 Classroom(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并收集及时反馈的程序)=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创新翻转课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随心、随性的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信息化、课堂信息化,真正实现了生生互教、师生交互教学的多模式一体化的信息化课堂,但应用较为成熟的任是理论教师。

从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一直是被动教学的过程,呈现出:教师一味的让学生根据教练、老师制定的方法无止境的进行练习,教师只能看到课上学生的情况,且有时候因为人数多无法一一顾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不但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成绩止步不前,教师也十分疲惫。事实上直到现在虽然一直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任然占主流,并未得到较大的改善。

3 “信息化教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国内外现状评价

现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倾向于在课堂中应用SPOC模式开展教学,但均未简单视频录制,真正结合课堂应用的还是极少数,而且对于专业体育技术课的应用也是并无太大新意:

阎瑞华的《在高校中应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探讨了spoc、翻转课堂的概念与问题,缺乏实践意义,有些教条化。

史敏在《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运用与实践》中提到了借助摄影、摄像设备,回放、分析体育实践活动过程,也只是简单利用摄像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回放,方法过于老化,单一。

杨洁的《基于腾讯系列软件的高校体育SPOC教学平台构建与实现研究》中只是利用简单的交流通讯软件进行师生互动,具有局限性,缺乏多元化手段。

李劲的《微课信息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前景》中也提到了利用微课信息进行教学,但也只是提到了微课信息化教学的好处与发展前景,并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设方案。

金怡在《体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融的探讨》中着重阐述了信息化教学与体育课堂相结合的好处,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同时还有助于教师结合动作边讲解边示范,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牟东亮的《体育院校术科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建构中将技术课程与信息化的结合简单设计为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信息化教学课件,虽说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看相关信息链接,通过观看课件中的示范教学案例的分析以及教师的讲解、运用动作的原理为自己提供帮助。但是这并不是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与其真正的应用。

顾莉亚在《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策略研究》中提到体育教学信息改革措施要加强多媒体教师建设与网络系统建设额,教师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技能或者是体育理论知识进行指导。这一方面在许多基层学校难以实现硬件设施的配备且对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还是停留在最以前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式上,并无太大新意。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层还是高校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制作视频——上传视频—观看视频的陈旧模式上,虽然涉及范围广了,学生学习人群基数大了,且有一定程度上的师生在线互动,也确实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正真将“信息化教学”与“体育技术课堂”结合的,将其编入课时计划并随时课上课下利用且取得成效的课程应用,目前为止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化教学”更好的应用于体育教育的技术课也是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的!

4 “网络教学平台”在体育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专修为例

为更好的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体育技术课堂教学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究应用,根据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区别于传统的体育室外教学,采用总结的“1234”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简单说就是利用一个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两大教学模式(SPOC+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达到管理者、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环境四方面的提升;具体操作如下:

4.1 课前——利用平台资源,以自主学习模仿为主导

利用平台自学理论课程并完成在线作业、讨论与知识卡片的制作,撰写与课上内容相关的“原创”准备活动教案,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与撰写教学文件能力;同时,通过观看平台上往届学生的标准技术动作实录视频与自带准备活动视频集锦,借鉴优秀准备活动教案与标准还原教案等方式,新一届学生相对往届学生的撰写教学文件与技术动作掌握等能力提高迅速!

4.2 课中——通过平台建立个人阶段视频库,随时纠错学习

指定学生利用课前20分钟自带准备活动,由教师与同学进行评课,培养学生教材教法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讲解示范能力、场地器材的运用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教学过程中练习伙伴时刻互相提醒与纠错,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纠错能力!

根据学习情况,分三阶段录制并利用平台建立学生技术动作视频库,通过线上直观的视频,进行自我观察纠错、练习伙伴观察纠错、典型案例观察纠错;并通过不同阶段的动作对比,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其发现错误动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课后——以平台为反馈,及时评价反思

每位同学都必须还原课上学生自带准备活动的教案,并结合自我认识与评课情况进行评价反思,将改进措施标注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评价反思能力与教案还原能力;

而平台会根据学生完成权重设置的工作量,获取平台成绩,结合实践考核分数与阶段性考核分数形成最终考试成绩,基于此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4 实现四方面提升

①管理者的提升:提升平台管理者设计课程可行性,规划平台可操作性的能力;②教师能力的提升: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结合新形势下借助高科技设计课程的能力;③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师的课程设计,利用线上+线下,有助于师范类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④课堂教学环境的提升: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转变,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随心、随性的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信息化、课堂信息化,真正实现了生生互教、师生交互教学的多模式一体化的信息化课堂,使上课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5 “信息化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前景预测

5.1 “公共平台服务”发展同时回归课堂

任何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终究要为课堂、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体育教学有其专业特殊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是随时进行的,和公共课、思政课之类的理论课不同,因此,对于体育技术课最好的信息化应用便是回归课堂。

5.2 冗长的课程视频将被重点突出的“微视频替代”

精心设计、录制的课程教学视频有时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现在许多在线视频时长可达40分钟,好一些的也有十几分钟,由于教学时长必须变短,导致课程讲解只能挑重点知识,很多需“细讲多练”的内容会被忽略,这样的教学只能是适得其反,并没有起到线下学习的作用与效果。

而体育技术课教学其实是最能反映“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课程,学生课上十几秒的技术动作录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学生视频库,可解决学生对技术动作停留在表象的问题,通过影像进行直观的反馈并进行前后阶段分析比较,也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5.3 “随手拍”的简单录制取代“精制”的虚拟课堂

很多在线课程的录制都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技术团队的支撑,去专门布置一个“虚拟课堂”,这对于基层学校和一些高校的年轻教师是十分不便的。而往后,教师只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将体育技术课堂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即使用手机“随手”拍摄的学生技术动作视频也能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这样便会使建课简单化,使“信息化教学”更加大众化。

5.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进传统体育课堂

技术课不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不停地进行简单重复的训练,线上+线下的即时反馈与交流,使教师能随时随地监督学生,学生也能及时的答疑解惑;而学生课后的练习可通过上传作业的形式得到教师的随时指导纠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溉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

6 总结

“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定会成为未来教学中的主流,但如果对其的应用依旧是照搬以往的模式,那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手段,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不论是“体育技术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定要始终本着“实用的原则”为学生、为新型课堂服务,坚持不忘初心!

[1] 李劲.微课信息化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前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132-133.

[2] 祁丹萌. 关于高职院校MOOC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J].教育现化,2017,4(14):186-189.

[3] 杨洁,唐炼,董久奎.基于腾讯系列软件的高校体育SPOC教学平台构建与实现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01):116-120.

[4] 顾莉亚.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2):145-146.

[5] 阎瑞华,陈红梅,任宁.在高校中应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6):222-223.

[6] 牟东亮,初宇驰.体育院校术科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建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31(05):88-89+92.

[7] 史敏.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运用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4,35(05):78-80.

[8] 金怡.体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融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80.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体育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