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

2018-11-23鲁瑛均李麒麟

经济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

鲁瑛均 李麒麟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企改革新方向,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以瀚蓝环境为例,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4-0047-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企改革新方向,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提出的“7+3”战略中包含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因素。国有资本的逐利性比民营资本弱,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要优于民营资本;而民营资本规模小﹑竞争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过程中更注重技术创新。那么,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弄清这一问题对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1. 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16年芝加哥大学的克拉克(J. Maurice Clark)在《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一文中提到:“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1]。经济发展委员会(CED)1971年提出了三层同心圆的社会责任定义:内层圆包括产品、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有效执行经济职能的最核心层的责任;中层圆包括在执行经济职能时对变化的社会价值及偏好的敏感知觉责任;外层圆包括企业应承担的、新出现的和未明确的责任,广泛参与改善社会环境的活动。Friedman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作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典型的代理问题,他认为企业管理者为了加深与社会、政府等部门的关系,将内部的股东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活动中,从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Wright et a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公司发布将会进行一项社会责任投资的通告时,公司的股价将会有负向的反应,这恰恰与Friedman的代理理论不谋而合[2]。Carrol(1979)提出了后来被学术界广泛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他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后来又把自愿责任进一步具体化为慈善责任,并把四种责任从低到高排列成著名的“社会责任金字塔”[3]。陈迅 等(2005)依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和善待员工,体现对股东和员工的社会责任;中级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消费者负责、服从政府领导、搞好与社区的关系和保护环境;高级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积极从事慈善捐助和热心公益事业[4]。王学文 等(2016)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为国企改革带来了新动力,也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提供了新的机遇[5]。

纵观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析以及分类,大致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划分,如同心圆模型、金字塔模型等。还有一种是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本文将根据利益相关者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重要程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层讨论。另外,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研究并不是太多。

2. 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企业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技术创新的第一步是进行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能否转化为企业的产出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身于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围绕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与股价的关系。陈晓宇(2012)从多个因素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对竞争力的影响发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度最高[6]。吴林海(2009)对美国创新最多的行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7]。高良谋 等(2009)发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呈倒U关系,即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点,技术创新反而呈下降趋势[8]。孙红梅(2014)从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条件着手,在理论上和经验事实上分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技术创新环境,认为我国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就必须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9]。

3. 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涉及到资源和要素的再分配,也就是说可能影响创新。因此,国内外学者已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的研究。国外学者Wagner(2010)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能带来高社会收益的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积极关系[10]。Luo et al.(2015)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使得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关系,加强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促进企业的创新[11]。国内学者石军伟(2009)提出,企业想要又好又快发展,只从技术创新方面实现转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创新运营模式[12]。付强 等(2012)提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战略发展,是未来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13]。朱乃平 等(2014)更是指出,因为社会责任投资的实现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产品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大企业创新开发投入,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影响[14]。

另一方面,虽然很多研究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但也不乏相矛盾的结论,这些研究主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侵占企业创新的资源。Hillman et al.(2001)认为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必须投资于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资源,与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对社会事务的投资本身不仅耗费成本而且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15]。Gallego-?魣lvarez et al.(2011)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随机选取样本,通过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16]。目前,专门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

通过梳理以上文献不难发现:首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缺乏一致的结论;其次,混合所有制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那么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何,还缺乏相关的研究,更加缺乏相应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框架,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框架

1. 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Carroll提出了后来被学术界广泛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框架,他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四个方面,并将这四种责任由低到高排列成“社会责任金字塔”。

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该理论强调企业的可持续生产经营要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等)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理论包含伦理学派和管理学派两个分支:伦理学派强调企业的责任,而管理学派则强调企业需要管理与那些控制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17]。依据伦理学派,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是责任驱动的,企业有责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相反地,依据管理学派,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都是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有必要管理好企业与那些控制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依据Carroll对社会责任的划分,为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履行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例如,企业履行经济责任,承担对股东、债权人等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进行融资,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而足够的资金也能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企业履行法律责任,承担对政府等的社会责任,有助于维护良好的政企关系,获得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而政府的政策激励也会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企业履行伦理责任,承担对消费者等的社会责任,关注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产品、技术等不断更新,有利于企业进行创新;企业履行自愿责任,通过慈善捐赠积极投入到艺术、教育及社会公益等领域,这就要求企业不只专注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还要通过创新获取可持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创新文化。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市场方面,包括股东、债权人与客户;社会方面,包括政府、员工与媒体;环境方面,即自然环境。

2. 混改后的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根据“动因—行为—结果”这一普适逻辑,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理论,提出两者互相影响的运作机理(如图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可以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企业各方面的责任,使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反之,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提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这就形成了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两者协调发展的良好运作机制。

二、研究设计与案例简介

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适宜采用案例研究方法[18]。本文所选案例是瀚蓝环境(股票代码:600323)。该企业属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民营资本。并且作为环境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都是其高度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該企业具有较为完备的公司公告和媒体披露信息。

案例的数据收集包括现场观察和二手资料收集。主要资料来源包括: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公司网站及相关内部文件、公司提供或认可的媒体访谈资料以及一些非正式的信息获取渠道,如电子邮件及观察等。通过采用多种数据来源的资料收集方法,提供更丰富、更可靠的解释。

2. 案例简介。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于1992年成立,2000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环境服务实现发展,具体包括供水、燃气供应、固废处理等。瀚蓝环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11):2006年,瀚蓝环境与联达公司(属南海区辖管)共同合资创立了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绿电公司”),在2011年,瀚蓝环境收购绿电公司剩余股权,在并购一年之后瀚蓝环境获得了9项国家专利授权,由此瀚蓝环境形成了自身原始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阶段(2012—2013):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优质国有资源并购重组的相关战略下,瀚蓝环境对佛山市南海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燃气发展”)实施了并购。但此次并购没有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并购当年公司失去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第三阶段(2014—2016):为了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瀚蓝环境开始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创冠环保(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创冠中国”)实施并购。创冠中国是境外法人持股的创冠环保(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非国有资本,其在大陆地区拥有11项垃圾环保发电项目。2014年,瀚蓝环境成功并购创冠中国,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瀚蓝环境引入创冠中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多项核心技术,垃圾焚烧发电规模从3 000吨/日增加到14 350吨/日,业务规模增加近4倍。瀚蓝环境凭借其国有企业性质结合创冠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BOT特许经营权,为全产业链集约处理模式的构建成型提供了便利。

三、案例具体情况介绍与分析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情况具体介绍

1.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技术创新情况介绍。2014年瀚蓝环境并购创冠中国,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后,在研发方面,重点主要是主营业务的技术研发、应用,辅以对公司现有技术的革新以及公司管理的信息化等,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且每年递增,并购之后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如表1所示。

混改后,技术创新产出方面也有显著发展。在技术资格方面,2015年瀚蓝环境具有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子公司绿电公司取得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资格并享有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三年优惠政策。在商标专利方面,截至2016年底,瀚蓝环境拥有商标9个、软件著作权1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和发明专利5件,专利转化率达到60%,并荣获“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另外,2016年由瀚蓝环境承担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培育基地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的验收。此外,公司开展的多个研发项目也顺利通过佛山市研究开发项目技术鉴定并获得了省级企业研发补助。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介绍。(1)市场方面。在股东责任和债权人责任方面,混改之后,瀚蓝环境2014—2016年的市场绩效如表2所示,市场绩效指标三年持续增长,同时企业做到信息透明公开,及时与股东沟通交流。从公司履行对债权人责任的角度来看,合同履约率连续三年100%。

瀚蓝环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入民营资本的同时,也大量引入新技术,使其核心技术得到了提升,技术的提升也带来了业务能力的提高,使得企业盈利增加,股东收益增加,债权人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企业的财务利益相关者更加愿意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在履行客户责任上,公司有多项措施作为保障:其一,多项制度措施确保水源安全;其二,开发第二水源,确保供水安全;其三,完善的水质水源检测系统,多层级监督检验机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此之外,公司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制度,包括供水业务、燃气业务以及排水和固废业务。而且,长期以来,瀚蓝环境以客户为先,供水客服热线保持24小时服务,随时受理客户咨询、投诉、求助、报修等业务,保障市民供水。公司每年都会进行一项客户满意度调查,以此明确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确定促使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客户满意度达到98%以上。混改之后,民营资本的优质技术资源提升了瀚蓝环境的业务技术水平,从而使企业能够给予客户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更好地履行客户责任。例如,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公司在固废处理、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燃气供应全产业链的系统化环境服务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不断升级技术以便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水质水源检测系统。

(2)社會方面。在履行政府责任上,瀚蓝环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时缴纳税款。2014—2016年公司分别纳税16 340万元、28 334万元、38 863万元,逐年递增。公司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地履行了政府责任。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凭借民营资本的技术优势,瀚蓝环境的全资子公司绿电公司通过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从而享受了三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瀚蓝环境凭借技术创新也得到了政府的税收优惠支持。此外,公司开展的多个研发项目先后顺利通过了佛山市研究开发项目技术鉴定,并获得了省级企业研发补助。

从履行员工责任角度来看,如表3所示,瀚蓝环境对公司员工的各种投入稳定增长,对员工的各项保障措施也落实到位。公司积极地履行员工责任,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舒适感,员工流失率逐年降低。瀚蓝环境混改之后,由于自身对于技术创新的追求,意识到员工是创新的源泉,加强了员工培训,在积极履行员工责任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储备了人才。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储备专业研发人才,提供员工专业培训,形成稳定的研发团队,保证公司维持强大的研发水平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在履行媒体责任方面,瀚蓝环境积极主动履行媒体责任,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及时准确披露信息,全力配合相关媒体,做到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混改之后,公司积极参加各种关于环境的会议、论坛和节目,按需要提供现场采访、新闻通告、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同时也从媒体获得了许多荣誉。例如,瀚蓝环境被国内知名环境媒体平台E20评为“2015年度中国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服务企业”“2016年度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等。

(3)环境方面。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瀚蓝环境作为一个高新技术环保企业,所进行的一切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提供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改善环境。首先,公司完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相关管理规定及详细实施准则,并严格执行,成功通过了国际ISO14000体系认证。其次,公司把绿色环保作为集中采购时的重要参考项目,在集中采购招标文件、采购合同中,对于材料、物资的环保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公司取得南海区全区污水管网系统(含泵站)的运营权后,致力于污水处理收集系统智能化管理的技术革新和高效的管理创新,实现了南海区1 000多平方公里内二十多家污水处理厂“大中控”式的集约化管理,统筹优化各厂资源配置,并打造排水业务厂网一体化运营的新模式,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引入民营资本的固废处理新技术,继续加大创新。首先,公司下属的各个固废处理项目均采用先进设备与技术,焚烧炉、污泥干化机等核心设备均采用进口设备,烟气净化、渗滤液处置、臭气处理、飞灰处理等采用先进的处理工艺,使污染物得到最有效去除。其次,在垃圾焚烧再生处理工艺上,公司采用先进的炉排炉技术,垃圾减容率达80%以上,排渣灼减率控制在3%以内,废渣、飞灰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填埋,渗滤液和废水经处理后进行循环再用实现零排放,烟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将环境损害降为最低。通过各种新技术的使用,公司积极地履行了环境责任。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分析

瀚蓝环境混改前后,除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这一重大事件,其他方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重大影响因素并未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1. 积极履行股东责任、债权人责任以及客户责任,促进技术创新。从上述具体情况介绍可以看出,混改之后的瀚蓝环境连续三年的市场绩效指标持续增长,表明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经营业绩良好,这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股东权益。同时合同履约率连续三年100%,表明企业遵守合约,按时还款,减小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混改引入民营资本以及新技术,使得企业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盈利增加,股东收益增加,债权人权益得到保障。结果,企业的财务利益相关者更加愿意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更多资金。由此可见,技术创新促进并保障了股东和债权人责任的履行,进而股东和债权人责任的履行也促进了企业进行下一轮的技术创新,二者相互影响、协同发展。针对客户的多项举措,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保证了客户的忠诚度并扩大了公司的客户源,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而这种获益使企业更加愿意进行技术创新。

2. 积极履行政府责任、员工责任以及媒体责任,促进技术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享受三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多个研发项目获得省级企业研发补助。因此,瀚蓝环境在积极履行政府责任的同时,维护了良好的政企关系,获得了政府的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而政府的政策激励也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履行政府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协同发展。

瀚蓝环境对公司员工的各种投入稳定增长,对员工的各项保障措施也落实到位。公司积极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舒适感,员工流失率逐年降低。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形成稳定的研发团队,保证公司能维持强大的研发水平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更大收益。由此可见,履行员工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也形成了良性循环、协同发展。

公司积极主动履行媒体责任,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进而通过媒体的宣传向社会各界树立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知名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和投资者,增长公司收益和便利融资;另一方面,知名度的提升也有助公司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创新。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良好发展,企业获得了媒体的更多关注和赞誉,而这些荣誉能够对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履行媒体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也存在着协同关系,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3. 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促进技术创新。瀚蓝环境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特别是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加大创新力度,通过使用各种新技术,公司积极地履行了環境责任。由此可见,公司环境责任的良好履行得益于先进的技术,而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了助力。因此,履行环境责任与技术创新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如图2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从“瀚蓝环境”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转折点,混改之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和更高的收益,有效地履行了各种社会责任,满足了企业内外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也为企业进一步从事技术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虽然本文的分析材料丰富,但依然属于单案例研究,由于单案例研究本身存在复制性和扩展性方面的局限,所以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案例研究等方式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

面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一,明确企业改革目的及发展目标,谨慎选择将要收购的资本对象。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在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时,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在其领域内技术发展良好的企业,这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关键一步,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能够协同发展的关键。

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善于利用被吸收融合的非国有资本,积极吸收利用其技术优势,以此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之后积极扩张企业的业务范围,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技术提升真正转化为企业收益。

第三,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技术创新,使得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能够从企业技术创新中受益,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做到履行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相互影响,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LARK J M. 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16,24(3):209-229.

[2]WRIGHT P,FERRIS S P,HILLER J S.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management of diversity:effects on stock price valu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272-287.

[3]CARROLL A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del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 Business horizons,1991,34(4): 39-48.

[4]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99-105.

[5]王学文,周娜,杨冬梅.河北省国企社会责任体系构建路径——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视角[J]. 价值工程,2016,35(33):74-75.

[6]陈晓宇.现代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探讨[J]. 开发研究,2012(2):134-136.

[7]吴林海.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基于美国的实证分析与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5):7-11.

[8]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J].管理世界,2009(8):113-123.

[9]孙红梅. 混合所有制改革: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J].时代金融,2014(35):25-26.

[10]WAGNER M.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with high social benefi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4(4):581-594.

[11]LUO X,DU 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innovation[J]. Marketing letters,2015,26(4):703-714.

[12]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87-98.

[13]付强,刘益.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 463-468.

[14]朱乃平,朱丽,孔玉生,等.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2):57-63.

[15]HILLMAN A J,KEIM G D. Shareholder value,stakeholder management,and social issues: whats the bottom lin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2):125-139.

[16]GALLEGO-?魣LVAREZ I,PRADO-LORENZO J M,GARCIA-SANCHEZ I M.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on: a resource-based theory[J].Management decision,2011,49(10):1709-1727.

[17]DEEGAN C.The legitimising effect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a theoretical foundation[J]. 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2,15(3): 282-311.

[18]YIN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5nd ed. 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2013.

責任编辑:张 然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