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约、关系及机会主义防御: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与建设项目治理选择

2018-11-23骆亚卓李新春谭上飞

经济与管理 2018年4期

骆亚卓 李新春 谭上飞

摘 要:检验交易成本经济学核心假设一直是组织间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资产专用性在不确定性调节下治理选择的研究相对较少。选择典型项目交易中的组织间关系——业主与承包商关系,针对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机会主义问题,利用来自项目领域内的143份调查数据,研究契约及关系对机会主义风险的防御效果发现:项目不确定性与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项目不确定性却显著增强了资产专用性与两种治理机制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资产专用性;项目不确定性;契约治理;关系治理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4-0041-06

一、引言

威廉姆森划时代的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简称TCE)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的发表结束了科斯交易成本理论长达三十几年引而不用的尴尬境地[2]。威廉姆森用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交易维度来刻画交易并估量交易费用,且引入“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使得交易费用概念成为一个可证伪的概念[3],可以说,TCE是“一个在经验上成功的故事”[4]。但是,现有的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启发模式的经验研究中,真正关注TCE核心假设的并不多[5]。

交易双方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是TCE的根本假定。但是,TCE的机会主义假设一直备受质疑[2]。社会科学家认为人性内核包括可信度而不是单纯的机会主义,而信任则会抑制机会主义行为[6]。Macneil(1974)提出的关系契约理论也强调交易都不可避免地嵌入其所处的社会网络中,因而必然受到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的影响,这种嵌入性也为交易提供了对机会主义风险的防御[7]。而关系性规则的这一治理作用,则称为关系治理。多个情境下的经验研究都支持了关系治理对由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引发的交易机会主义风险的防御作用[8-10]。

面对经典交易成本理论中由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引发的机会主义风险,契约与关系治理机制是否能有效地减少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激励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TCE核心假设

TCE的核心假设认为:为交易选择与其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匹配的”治理机制可以获得最低的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是交易双方为交易而投入的特异性资产,其转换成本非常高。因为高昂的转换成本,该特异性资产可产生被侵占的准租金。为防止其他交易方占用特异性资产带来准租金的机会主义行为,投入特异性资产的一方会要求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治理结构。不确定性是TCE第二重要的分析维度。不确定性对治理选择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当资产专用性低时,市场治理将是最佳方式,无论不确定程度如何。因为,交易双方很容易达成新的交易,维持原有交易已经不值得。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交易双方维持交易就变得重要。由于资产专用性,增加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治理受制于昂贵的讨价还价,从而提升治理结构的吸引力[1]。因而,交易中机会主义风险大小是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选择也是由两者共同决定的。研究中,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应该同时被检验。

(二)契约治理

按照交易成本理论治理逻辑,正式契约是一种正式的保障安排,为防御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所带来的交易风险而建立[1],而由此产生的治理作用则称为契约治理[12]。正式契约被描述为交易双方对履约的承诺。正式契约越复杂,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和争议解决途径就越会被更详细和更精确地表述[9,13-15]。

本文中的项目契约是一种显性契约。项目作为一种临时性契约组织,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一组契约的缔结[12]。项目契约通过严格规定项目参与各方的权、责、利配置等正式制度,以降低项目交易风险,进而改善项目绩效,是项目交易的正式治理机制。

(三)关系治理

交易内嵌于它所处的社会网络中,因此必然受到相应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学者们通常将这些关系性规则或者社会规范操作化为关系治理。不同的关系交易中,关键关系性规则随着交易情境而变化。项目内嵌于它所处的社会网络中,因此必然受到相应关系性规则的影响。信任、承诺、合作和沟通就是项目交易中关键的关系性规则[18]。随着这些规则的建立,双方会产生相应的互利和合作行为。交易各方更加关注长期利益,而最小化对短期利益的需求,因为交易双方希望短期内的不公平会在长期合作中得到修正。关系治理可以借助这些关系性规则消弱正式契约竭力解决的交易风险[9]。

三、建设项目交易风险与治理选择

(一)建设项目交易的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

建设项目生产具有独特性,比如一次性任务、固定地点、内生的设计等,这些特点限制了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保留存货的能力。当业主需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进度施工时,承包商就有可能采取故意延误策略以获取相应的建设项目工程价格优惠,从而使业主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这种资产专用性称为临时资产专用性[11]。当业主越需要建设项目工程按照进度实施,临时专用性對契约治理的保障要求就会越强,业主也就会要求尽可能地把或然情况写入契约,以免陷入可能的讨价还价中,从而增加契约的复杂性,提高契约的完备性。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假设:

H1:项目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契约越复杂,即需要契约的完备性越高。

同时,专用性资产离开特定的交易环境其价值将丧失的独特性质,给合作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但与此同时,投入资产专用性的一方也产生了对另一方的依赖,期望交易关系顺利发展。建设项目的承包商会投入一部分的实物性资产和人力资产,而项目业主因为临时专用性的存在被锁定在该项目交易上,双方都有专用性投资。但业主一方投入专用性资产比较高,相当于发出了信任承包商一方的信号,有利于项目关系的稳定[21]。据此,我们假设:

H2:项目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越需要建立密切的关系性规则,即项目资产专用性与关系治理正相关。

(二)建设项目不确定性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

对工程和建设项目,不确定性是对所有参与方来说都存在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风险。在项目研究领域,项目不确定性被界定为缺乏信息[22],通常指对项目技术方法、最终产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能事件等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而项目产品、技术方法等的任一变化最终都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和进度的重新协商,即交易双方需要重新谈判商定交易价格。因此,为了项目交易的顺利进行,事先商定并规定好相应的谈判和争端的解决程序就十分必要,这必然增加了正式契约的复杂性[9,23]。

但是,项目不确定性与契约治理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关系。首先,当不确定性增加时,项目业主希望把所有能预测到的事件都写入正式契约中[23],这样必然增加了交易双方对未来或然事件的预测成本,导致起草和签订契约的成本增加。其次,再完备的契约都不可能包括所有或然情况,交易双方甚至更愿意签订完备性比较低的契约而为未来留有谈判余地,以避免陷入可能的不利交易中[24]。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假设:

H3:项目不确定性调节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的关系。项目不确定性越高,资产专用性对契约治理的影响越大。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很多组织通常不愿采用复杂的契约治理,而寻求更灵活的关系治理手段[9]。建设项目面临着比一般制造业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承包商的风险。为了分担风险,承包商愿意与业主联合行动以抵御风险。研究表明,关系治理使双方共享资源和知识,提高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16]。但是,长期关系则可能会限制交易双方在环境变化时寻找更有效率的合作关系,限制了双方应对变化的能力[25]。因此,项目不确定性与关系治理之间也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关系。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

H4:项目不确定性调节资产专用性与关系治理的关系。项目不确定性越高,资产专用性对关系治理的影响越大。

本文的理论模型见图1。

四、研究设计

(一)问卷发放及收集

本研究的问卷依托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发放和收集,为保证数据质量,所有发放的问卷均由研究小组来完成。主要发放给广东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的校友、广东土木学会会员、广东省造价工程师以及研究小组联系到的建设工程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员。每个人都由电话询问,确认愿意填写问卷的才通过微信或者电邮发送问卷链接,最后收回问卷195份。经过筛选共有143份有效试卷。有效试卷率73%。所有量表都采用五点李克特量表施测。

(二)变量定义与衡量

1. 契约治理。本研究中采用Mooi et al. (2010)[15]的契约治理测量思路,把契约条款的详细和明确程度作为契约治理水平的测量标准。本研究共为契约治理设计一个有10个题项的量表。包括:项目合同明确规定了支付工程价款方式和时间、项目合同明确规定了交付标准、项目契约中明确规定了争端解决程序等。量表信度标准化后Cronbach的Alpha为0.898,大于管理学常用的0.7;各题项共同性都大于0.2;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在0.599和0.825之间,都大于0.45。量表信度较高。

2. 关系治理。本研究选择信任、承诺、沟通、合作作为关系治理的一阶构念,这样关系治理就是一个二维构念。信任量表来自Pinto et al.(2009)[26],包含4个题项。承诺、沟通和合作来自邓娇娇 等[18]的量表,题项分别包括5个、6个、6个。信任、承诺、沟通和合作的量表信度标准化后Cronbach 的 Alpha在0.750至0.825之间,都大于管理学常用的0.7;除了沟通量表有一个题项没有通过项目分析,其他各题项共同性都大于0.2;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5。量表信度较高。

3. 资产专用性。我们借鉴Carson et al.(2006)[20]的包括5个题项的量表来测量资产专用性,包括以下5个题项:(1)如果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承包商,之前的大量投入需要重新投入(如时间);(2)如果业主不得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承包商,业主需要很多时间带新承包商熟悉技术(如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3)业主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努力去学会与承包商高效合作;(4)项目工作需要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紧密合作;(5)如果交易关系终止,业主能容易地在组织内部完成项目。除了(3)、(5)两个题项没有通过项目分析,其他各题项共同性都大于0.2;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45。降维后的量表信度较高。量表信度标准化后Cronbach的Alpha为0.62,接近管理学常用的0.7,鉴于之前文献中的信度为0.64[20],本研究接受信度0.62。

4. 项目不确定性。我们把项目不确定性界定为技术不确定性。量表选择Chang et al.(2006)[27]的量表。具体包括6个题项。通过项目分析删除了因子载荷低的两个题项,最终量表有4个题项,分别是:(1)该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情形、境况等与之前相比如何不同;(2)该项目中许多项目任务对项目团队而言是全新的;(3)该项目中许多项目技术或方法对项目团队而言是全新的;(4)完成该项目的技术方案很容易确定。降维后的量表信度标准化后Cronbach的Alpha為0.758,大于0.7。量表信度较高。

5. 控制变量。根据现有研究,本文分析中选择两个控制变量。一个是项目投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另一个是正式契约中的价格条款类型,包括固定价格、单价契约和成本加成契约。项目投资形式和正式契约中的价格条款是类别变量,因此在回归分析中设定为虚拟变量。

(三)各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中列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控制变量都为虚拟变量,故未出现在相关性分析中)。表1中可见,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和项目不确定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本研究的假设一致。项目不确定性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相关性分析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说明本研究的问卷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

五、回归结果分析

(一)契约治理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的研究假设验证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验证了契约治理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间的关系,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在控制投资形式和契约类型后的M2回归结果知模型的R2为0.131,显著性为p<0.01,模型适配显著。资产专用性系数为0.169,p<0.05;项目不确定性系数为0.011,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之间存在正且显著的关系。假设H1得到支持。

在对表2中的M3回归时发现,关系专用性资产和项目不确定性乘积与资产专用性、项目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共线性,因此需要将各变量中心化后再进行回归[28]。回归结果见表2:模型的R2为0.161,模型适配显著。资产专用性与项目不确定性乘积的系数为0.275,显著性为p<0.05。项目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它的调节作用为增强调节作用。假设H3得到支持。

(二)关系治理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验证的关系治理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M5回归结果知:模型的R2为0.116,p<0.1,统计上显著;资产专用性的系数为0.153,p<0.1,显著;资产专用性与关系治理显著相关支持了假设H2。模型适配显著。各控制变量都不显著。

在对表中M6进行回归时发现,关系专用性资产和项目不确定性乘积与资产专用性、项目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共线性,因此需要将各变量中心化后再进行回归[28]。中心化后回归结果如下:模型的R2为0.135,p<0.01,模型适配显著。各控制变量都不显著。资产专用性系数为0.277,p<0.05,统计上显著;项目不确定性系数为0.074,小且不显著;资产专用性与项目不确定性乘积的系数为0.329,p<0.001,统计上显著,且较大。项目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它的调节作用为增强调节作用。即使项目不确定性对关系治理的回归不显著,只要项目不确定性与资产专用性的乘积对关系治理显著即可[28]。就是说当存在项目不确定性时,关系专用性资产对关系治理的需求明显增加,支持了研究假设H4。

六、管理启示和未来研究

不确定性研究一直是组织间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而项目不确定性作为业主与承包商交易的重要维度,其研究一直受到项目领域研究者关注。但是,相关研究往往并未检验项目不确定性与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验证TCE启发模式下的项目不确定性与治理机制选择的关系,为在组织间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结论。具体贡献如下:

(1)虽然有多个文献研究证实在TCE治理逻辑下不确定性对治理机制直接影响。但是,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在资产专用性与治理备择之间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支持了威廉姆森的TCE核心假设中不确定性是交易的外部“氛围”,是所有交易所面临的问题。

(2)数据明确展示了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治理关系的增强调节作用以及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的增强调节作用。

(3)项目交易中资产专用性的非物质形式,使得对其辨识具有一定难度。实践中项目组织往往更重视不确定性风险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因此契约的控制和协调更多地考虑防御不确定性风险引发的机会主义可能性,但是,本研究结论认为资产专用性才是引发项目中机会主义风险的更本质因子。在契约设计中应该从保障关系性资产投资方的角度思考项目交易中机会主义的防御问题。

(4)本研究非常明确地支持关系性规则信任、承诺、合作、沟通等在防御项目交易中机会主义风险的作用。这与多个关系治理研究结论一致。但是,并不否认正式契约在机会主义防御的作用。虽然,明显地回归中契约治理的标准化系数低于关系治理的标准化系数,说明当关系专用性资产显著增大时,对关系治理的需求增长更快些。对项目组织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组织间关系性规则的建立和发展,而非仅仅考虑正式契约的起草、签订和修订。

(5)本研究的一个推论,就是提高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水平将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绩效。因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主义具有防御作用,进而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绩效。因此,对项目交易的双方而言,应该提高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水平。提高对资产专用性的保障可以减少可能的昂贵的讨价还价,借以提高项目治理绩效。因此,清楚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两种治理机制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促使业主与承包商正确对待项目交易中的关系性资产专用性投资的表现以及保障。理解不确定性的作用,在面对较大不确定性时,有意识地发展双方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未来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拓展: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间关系一直是组织间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重要的一个分歧是“替代说”和“互补说”[29]。本研究的结果,没有对该分歧提供贡献,但是对不确定性的进一步细分可能有助于对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比如将不确定性细分为波动性和歧义性[2],或者行为不确定和环境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进一步细分还可以重新检验细分后的不确定性对资产专用性与治理机制选择的调节作用,验证组织间关系新的研究成果在項目领域内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WILLAMSON O.The economic institute of capitalism[M].New York:Free Press,1985.

[2]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J].管理世界,2004(12):146-53.

[3]WILLAMSON O. Comparative economics organization: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1,36:269-296.

[4]WILLAMSON O. The mechanism of governance[M].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1996.

[5]DAVID R J,HAN S.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empirical support for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1):39-58.

[6]努德海文.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主义和信任[M]//约翰·克劳奈维根.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

[7]MACNEIL I. The many futures of contracts[J].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1974,47(2):691-816.

[8]邓春平,毛基业.关系契约治理与外包合作绩效——对日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4):25-33.

[9]POPPO L,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8):707-725.

[10]GRIFFITH D A,YANHUI Z. Contract specificity,contract violation,and relationship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15,23(3):22-40.

[11]MASTEN S E,MEEHAN J W,SNYDER E A. The costs of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91(7):1-25.

[12]嚴玲,赵黎明.论项目治理理论体系的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106-112.

[13]WUYTS S,GEYSKENS I. 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4):103-117.

[14]SAUSSIER S. When in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meets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a test[M]. Surrey:Edward Elgar Pubishing Limited,2000.

[15]MOOI E A,GHOSH M. Contract specificity and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2010,74(2):105-120.

[16]GRIFFITH D A,MYERS M B.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fit of relational norm governance strategies in global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254-269.

[17]WANG E T G,CHEN J H F. The influence of governance equilibrium on ERP project succes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1(4):708-727.

[18]邓娇娇,严玲,吴绍艳.中国情境下公共项目关系治理的研究:内涵、结构与量表[J].管理评论,2015(8):213-222.

[19]GULATI R.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1):85-112.

[20]CARSON S J,MADHOK A,WU T. Uncertainty,opportunism,and governance:the effects of volatility and ambiguity on formal 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5):1058-1077.

[21]徐亮,龙勇,张宗益,等.信任对联盟治理模式的影响:基于中国四联的案例分析[J].管理评论,2009(7):121-128.

[22]MCLAIN D. Quantifying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uncertainty[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40(4):60-73.

[23]ZHENG J, ROEHRICH J K , LEWIS M A. The dynamics of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long-term public-private procurement arrangement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08,14(1):43-54.

[24]BATTIGALLI P, MAGGI G. Imperfect contracting [Z].Working paper in economic theory no. 00S1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2000.

[25]POPPO L, ZHOU K Z, ZENGER T R. Examining the conditional limits of relational governance:specialized assets, performance ambiguity, and long-standing ti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8,45(7):1195-1216.

[26]PIINTO J K, SLEVIN D P, ENGLISH B. Trust in projects: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wner/contractor relation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9,27(6):638-648.

[27]CHANG A S,TIEN C C. Quantifying uncertainty and equivocality in engineering project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6,24(2):171-184.

[28]羅胜强, 姜嬿. 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

[29]LANE C. ‘Introduction:theories and issues in the study of trust in 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conceptual issues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20-21.

责任编辑:曹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