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ewage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8-11-21齐亚宁李辉徐宁张珊张傲梁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

齐亚宁 李辉 徐宁 张珊 张傲梁

【摘 要】新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鼓励创新创业。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展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2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103

【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encoura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and prospects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The new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l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双创的重要性,推进创新创业新进程。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取决于创新创业人员的规模和质量,而人才培养离不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对于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还有的认为,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和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标,采取“校企合作,两点一线”的发展模式,最终培养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2.1 我国关于推进双创政策的回顾

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历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3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创新创业门槛,鼓励高校大学生创业,鼓励社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15年5月,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及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进行规定。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颁布,我国将双创理论付诸了实践。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第一次系统的将双创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融合起来,促进双创深入发展。

2.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难题。解决就业难现状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因此,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至关重要,是缓解目前就业现状的一大举措。

(2)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新时代视角下,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人才的关键。有利于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改进。着力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共同构建创新型国家。

2.3 新时代视角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在新时代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挑战,不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分享、和谐,更重要的是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各高校也相继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举办专业相关创新竞赛,模拟公司经营;将专业理论通过毕业设计等形式应用于实践;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项目,或是开展校企合作等模式。

2.4 我国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不足。

我国目前更加注重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做为衡量学生专业素质的主要依据。这种模式的培养目标较为功利与短视,许多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思路牵引,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的目的和人价值的重要体现,而无法参与到自己的生命设计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更不擅长想象、批判与创新,从而产生趋同性,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

有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因此,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势在必行。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所使用的教科书已无法满足学生毕业时的社会需求,并且许多高校及研發机构缺少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评价体系。

3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

3.1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要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着力倡导有创造性,有实效性的创新型教育理念,改革或改良传统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能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作为承担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培养制度,教学培养过程。

3.2 加强专业体系建设

首先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加强专业知识能力为目标进行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3.3 教学科研融合

必须在教学与科研间求得平衡,充分认识到科研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渗透和融合,依托科研来改革教学实践内容,在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科研受益的效果。

3.4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实行“2+2”双导师,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教师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 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展望

4.1 加强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落实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始终坚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并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业素质教育融入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如:高校通过设置相关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创业类学生社团的自我组织作用。

4.2 大力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构建多元化创业扶持平台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筹资渠道,在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和高校补贴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知名人士、校友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再次,搭建多元化创业扶持平台。联系创业教育机构、创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创业扶持机构,加强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高校与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校外组织之间的创业教育合作力度,做大做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4.3 将创新创业教学标准体系化,形成课程导师学生之间良性体制

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办相关双创专业,设立全面完整的双创课程体制设立,便于因材施教。加大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双创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具体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4.4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唯一核心,贯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深入老师的教学项目中,通过由参与者到主导者的角色转变更大程度的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不断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国家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环境下,我国重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促进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快速发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发展优秀导师力量,大力落实扶持政策,进而实现在new age视角下新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接轨社会需求,接轨国际一流人才。

【參考文献】

[1]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31.

[2]王丽霞,戴昕,刘焕君.“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80-184.

[3]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27-31.

[4]柳长安,白逸仙,杨凯.构建“需求导向、校企合作”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6(01):36-41.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