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室的建设和发展

2018-11-21杨雅琼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图书馆

杨雅琼

【摘 要】在互联网环境下,海量信息纷至沓来,人们更倾向于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在这样的环境,高校图书馆特藏室的文献资源相对来说,受众程度比较小,如何建设好特藏室,将特藏室的文献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是今后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18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80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pouring in. People are more inclined to read in a superficial and fragmented way. Under this environment,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the degree of audience degree is very small, how to build collection room, how to make maximum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are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Key words】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University library;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room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阅读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网络线上阅读、手机移动设备终端阅读、kindle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人们使用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人们阅读内容倾向于浅显易懂、休闲舒适的文章。很少人愿意花时间,费尽心思去琢磨晦涩难懂的书籍,进行一段深度的阅读。图书馆特藏室所藏的文献,往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突出了馆藏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术、科研上所起的作用。但这些资料往往偏小众,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反而成为冷门之处。但是,高校图书馆特藏室作为学校的文化名片,其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小觑。

1 高校图书书馆特藏室建设意义

1.1 体现图书馆的文化价值

图书馆的特藏书库一般收藏着珍本、善本图书、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对保存条件有着特殊要求的图书。不同高校图书馆特藏室所藏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的波音和空客特藏室、中国矿业大学的矿业类的文献专题、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该校师生和校友的专著、译作、科研成果、奖章及奖状等。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室为例来阐述特藏室在高校图书馆里所体现的价值。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室藏有大型图书典藏、古籍、拓片和书画,其收藏形式的丰富性,成为我校的文化名片。该馆特藏室位于图书馆五楼,分为两个区域,即大型图书文献典藏闭架阅览室和特藏文献库。大型图书典藏闭架阅览室有《申报》、《时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等民国时期流行通用的报纸影印本、《敦煌遗书》、《敦煌莫高窟百年图录》、《永乐大典》、《中华大典》、《康熙起居注》、《雍正起居注》、《册府元龟》、《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清代诗文集汇编》、《全唐文》、《全宋文》、《大藏经》、《清實录》、《辞海》《四库全书》系列丛书、《江苏艺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各类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稀见方志丛刊、十通、新印线装古籍等,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书籍,基本是民国及民国以前的纸质文献资源。特藏文献库的所藏为馆藏镇馆之宝,有淮安当地藏书家陈慎侗收集的淮安相关的古籍、早年从兰州购买的古籍和各类拓片、书画作品,其中不乏珍本、善本,成为了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尤其淮安藏书家陈慎侗先生所藏的书籍为两淮历史文人的稿本、抄本和刻本,极大地丰富了该馆的馆藏资源,也为淮安历史文化的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大量的大型图书文献典藏以及珍贵的古籍、拓片、书画作品,体现了图书馆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层次

虽然说,现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电子资源很全面,对图书馆传统上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如何从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里高效地检索出相应的资料,这就考验特藏室的学科馆员的专业学术研究能力,也要求着相关学科馆员具备过硬的古典文献学研究能力。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我馆已购买的有“中国基本古籍库”、“读秀”等,引进试用“雕龙——中国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民国图书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国方志库等系列大型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等。很多学生不会使用这类数据库,或者觉得晦涩难懂,往往这时候,我们需要走进到对口学院的课堂中,为学生普及数据资源的使用方式。而这类的数据库,其检索方式和现在大多数的数据库使用方式不一样,加上普遍使用繁体字,因而加大了课堂讲解的难度。平时,我馆特藏室也会在每年四月份的读书节系列活动里组织些特藏室资源知识小普及活动。比如特藏室的开放日活动,在这活动中,那些“深闺”里的古籍得以重现天日,让读者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古籍的历史厚重感。因为库房的空间有限,每次活动公布时,会限定人数,有时学生高达三十多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古籍库里的不轻易示人的镇馆之宝,即卷轶浩繁的古籍和各式各样的碑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此以外,本馆于特藏室成立了抄书社,本抄书社旨在通过抄写历代咏淮诗文、淮安当地经典文献及国学经典,感受淮安的文化特点,传承淮安文脉,并提升社员的国学修养。依托图书馆特藏室优美环境,品味千万卷书香。让学生社员放下手机,给自己一刻慢时光;捧起书籍,享受书页翻动和笔尖流动的视觉盛宴,用笔抄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心感悟知识魅力。将读书养成一种习惯,将抄写经典作为一种爱好,与志同道合的书友,一起享受阅读、抄写带来的愉悦,共同努力,从而自身的文化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抄书社的小课程中,我们请来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讲解国学小知识、图书索书号等相关信息。

1.3 为对应学科提供学术研究资源

特藏室收藏的大型图书文献典藏闭架阅览室以及古籍,为历史或文学上学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虽然说,现在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但有时候在无法采用“全文阅读”,进而选择邮箱文献传递,读者需要拼拼凑凑寻找资料,其中耗费了不少时间。倒不如直接到图书馆特藏室,翻阅纸质书籍,更加方便查找关键的信息。作为特藏室的学科馆员,主要的服务对象多为教师、研究生等这类层次较高的读者,服务学院为文学院和历史学院。代查代检、参考咨询等基本学科服务,也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收集的方式。

2 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建设的方法

2.1 大力保护古籍特藏文献

特藏室文献库藏有淮安藏书家陈慎侗先生所藏的书籍为两淮历史文人的稿本、抄本和刻本以及早先从兰州购买的古籍和各类拓片等,为我馆的镇馆之宝。目前,这些珍贵的特藏文献多少出现酸化、发霉的现象,因此保护古籍是迫在眉睫的事。一是建设恒温恒湿调控环境,整个特藏管理库的温度和湿度要符合国家古籍库的指标。要将发霉的古籍单独摆放,所有古籍经过处理后,需放回樟木柜里。由于特藏保管库除了古籍之外,还有拓片、民国时纸质文献,十分珍贵,所以在库房管理上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二是有培养相关的古籍修复与整理专业人才,针对于我馆的收藏情况,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要会基本修复工作、古籍整理与编目,也要在古典文献学、版本鉴定学、历史学等方面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配套的古籍修复室,这样学科馆员有个场所保持技艺不丢,也给急需修复的破损的古籍提供了“手术”场所;建立公开开放的特藏室资源数字化资源,资源公开,资源共享,让特藏室的纸质文献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对古籍进行再生性的保护,经过数字化的扫描,读者也不需要通过申请馆领导同意,馆员再进库把古籍拿出来给读者阅读翻阅,尤其酸化程度较重的古籍,一旦翻动力度稍大,会出现撕裂的情况,给古籍造成二次伤害。对古籍的编目工作,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官网查阅到馆内所藏的古籍书目信息,包括书名、著者、版本、存卷数、册数、钤印、行款版式等书本信息。

2.2 加强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

虽然说,现在网络信息大爆炸,电子资源很全面,对图书馆传统上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如何从众多的网络信息资源里高效地检索出相应的资料,这就考验针对古典文献方面的学科馆员的专业学术研究能力。作为特藏室的馆员,需要具备着古典文献学、历史学、版本学、目录学、考据学等扎实的专业功底,在业余时间多花点功夫钻研在学术研究上,以期往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中,致力于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为高效、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除此以外,还要具备一些修复技能,而修复技能,和练习画画、书法一样,需要每天操作,方可保持手感。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每年都会提供一系列的培训班,包括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基础班、全国古籍修复高级研习班、全国传拓技术培训班、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等,高校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与修复工作的馆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报名参加相应的培训班。

2.3 实现图书馆特藏资源共享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室藏有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代表——淮安藏书名家陈慎侗所捐赠的书,这无疑是全国唯一的收藏单位,也有大量的古籍、拓片。作为馆员,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丰富的资源,将这个校园文化名片给展示出来,让这些藏于“深闺”中的珍贵文物,重现天日,让全校师生产生文化归属感以及自豪感,自发地吸引读书爱好者、文物爱好者。随着网络信息化,馆员应该把这些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上传到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平台,让全校师生以及其他高校师生也能通过网上直接下载到相应的信息资源,将馆藏的特藏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特藏室所藏的文献资源代表该校的文化定位,往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突出了馆藏的特色。其所藏的古籍、拓片等纸质文献资源,十分珍贵。高校图书馆特藏室在取得长远的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建立个符合本校定位的文献保管库以及修复室,并配备相应的古籍整理与修复等专业人才,实现特藏室的文献资源共享最大化,深入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中。

【参考文献】

[1]蘭小媛.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10):30-35.

[2]王莉.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特藏室建设探讨——以赤峰学院图书馆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165-166.

猜你喜欢

互联网环境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浪潮中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