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

2018-11-21薛大年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探讨

薛大年

【摘 要】本文从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意义、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的环境氛围、建立高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大体框架的角度出发展开分析,对如何更好的改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16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71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he problems fac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the meaning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mode,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tmosphere, establish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analysis, on how to better improve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urturing model; To discuss

目前,随着全球一体化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经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企业在人才的需求上除了需要高技能人才,还需要能够和现代化的潮流相契合,能够熟练的动手和操作。现阶段,高职的院校和其他的普通院校相比较起来,高职院校其自身更具实践性与职业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说高职院校与人才市场之间有着更好的结合性。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应该及时的掌握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积极主动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发展相接轨,以使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就业为最终目标,从而培养能够面向各大企业的发展与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思索和建立符合现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间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与校企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1 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现阶段,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的高校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没有有效的与社会发展潮流相结合,观念层次的传统落后导致人才培养远远的落后于时代,不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动力。从现实条件来看,社会上很多的人对于校企合作认识不够,没有正确的看待企业和校园之间的关系,导致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企业和校园往往有着较为明确的界限,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共赢之态。但是,从高校之间的发展来看,他们之间的合作较为深入,并且绝大部分高校之间形成了长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在校企合作中空缺较小。

1.2 政策的制约

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那么校企合作效果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校企之间合作,不仅仅是使得校企之间的优质资源得到整合,更重要在于通过校企之間进行合作,使得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校企之间的合作基本上属于是小范围内的合作,是自发组织的。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完善的政策。从总体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对于高职院校与校企之间合作管理的部门,这就使得很多优秀的项目很难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劳动教育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第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导致校企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够明确。高职院校和校企之间缺乏法律约束是最主要的问题。第三、政府没有能够确定高职院校和校企之间标准的、明确的操作守则,用来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企业在和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混乱。第四、我国长期以来属于应试教育,高职教育改革速度较慢,课程改革规划不够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很企业合作的顺利开展。

1.3 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突出的利益矛盾

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各自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会在利益方面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造成一定的困扰。大部分参与到和学校合作的企业一般很少把职业教育合作的相关项目加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当中。从实施效果方面来看,这种只依靠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会使得双方在合作中缺乏必要的稳定性、牢固性和持久性,从而导致很多校企合作工作很难开展。此外,许多企业出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商业秘密的考虑,对属于企业核心机密和核心技术的内容会对实习学生严格保密,导致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实训中只能学到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很难掌握真正的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会中途退出企业的实习安排。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般遇到和利益有关的矛盾时,一般都会把利益放在首位,而涉及到关于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的事项则被搁置一旁。

2 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的环境氛围

2.1 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

从思想层面改变是加快校企合作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之前,要尽可能的打破思想层面的束缚,在此基础上很好的看待学校和企业的价值。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快对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意义进行认识。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为社会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企业能够从人才发展的角度着眼,充分的认识到高新技术人才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只有使思想得到解放,才能进一步的促进校企之间更好的进行合作,从而加快育人效果的提升。

2.2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当前,高职院校在和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对双方的利益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和企业之间在是否能够达成共识获取利益的问题上,与双方长期的默契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些影响中,法律法规的影响是突出明显的。因为要想开展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关系到校企之间的对接能否顺利,而且在其中还涉及到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因而,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要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并且在资金方面要给予充足的保证。制度环境是保障校企合作的重要的支撑,需要在校企合作中予以关注。

2.3 开创新型的办学方式和管理的体制

新型的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支撑,优质化管理是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首要前提要求。要想更好的促进和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必须对传统的办学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和管理的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依据现代化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这就需要从以下的几点中展开分析并加以改进:第一,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交叉任职。可以定期举行研讨会来确保高校和企业之间在培养人才方向上至始至终保持着正确的引导。第二,设立由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组成的领导团队,将发展的方向和需要采用的方法纳入计划之中,建立起相应的管理部门,充分保证教学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3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大体框架

3.1 确定高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出,根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及相应部门机构的调查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其中主要包括两个调研方面,行业内的调研和企业内的调研。

(1)行业内调研和分析。行业内的调研从一定角度来讲属于宏观层面的工作,是一种前提性很强的调研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根据对专业对口的生产业,进行在全国范围内所覆盖区域的产业政策、所发展的情况、将来会发生改变的趋势以及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它主要针对的是两个问题的回答:一个是关于论证专业的开办是否符合实际的情况需要。第二个是相关专业对于未来发展的前景和空前有多大。

(2)企业内的调研和分析。企业内的调研从一定角度来讲属于微观层面的工作,是一种纵向性很强的调研活动。对企业进行调研,就需要充分了解专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实时变化。其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以及长期规划发展的分析,充分了解专业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岗位素质的要求。其主要使用的调研方法是:现场的考察、举办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活动方式。

3.2 高校和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

(1)整体设计原则。以有利于加快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有利于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学校个企业之间管理的效率、体现一个大众化的公共平台和多个专业方向的和谐发展。以能够体现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任务要求、反映出专业的特点建设要求与能够反映企业用人的需求要求,充分体现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本著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设立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本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结合的来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建设以弹性教学模式的培养人才计划。

(2)确立课程体系原则和根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当的培养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和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公共基础课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使其在道德修养、工作作风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公共技术课程模块。在这一部分,通常是为绝大部分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理论学习的平台,尽管学生们的专业不同,但是通过这一渠道和平台,学生们能够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将理论知识和产业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校和企业相结合的育人模式能够很快的实现。第三部分是专业课程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我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学生的就业方向,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以就业取向为主旨,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当然,要十分注意,专业课程模块已经和市场的需求密切结合,立足于企业的需求,严格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提升。此外,可以加快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运用学习和专业化实习的方式来加快技能培训和提升。

(3)具体实施方式。在确立课程体系之后,要从课程体系出发,由浅入深的进行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首先从基础课程出发,然后再过渡到专业化课程。在专业化课程的实施中,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实训,这样才能保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快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当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技能、加快实现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和内容。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保证校企之间实现合作,改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办学方式和管理体制出发,打造专业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加快校企合作人才体系设计,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得到良好的培养。高校和企业之间要坚决抵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合作意向,而应该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彼此相互信任,真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把高校和企业合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姜锐,张惠华,姜华,盛方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2017,16(05):1-4+16.

[2]孟玮.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双向参与的育人模式探索——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日语教学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1):59-61+114.

[3]李雨锦,李波,高秀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8):158.

[4]朱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6):101-103.

[5]侯红英,张伟.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和育人模式[J].戏剧之家,2016(05):241-242.

[6]朱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6):101-103.

[7]梁凌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构建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3):235-236.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探讨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