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的生态属性

2018-11-21张睿思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张睿思

【摘 要】本文以生態学为理论基础,本文从文化整合,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生态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0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20

【Abstract】Based on ec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lture integration,teacher-students relationship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order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ulture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Key words】Ecology;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0 引言

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关联、互动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属于生态主体,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评估手段等都是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课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如何选择与适应,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课堂生态系统里的存在哪些失调现象?该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如何创造英语课堂良好的生态文化。

1 研究基础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出现了有关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尝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去考察课堂教学,开展对课堂生态的研究,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课堂生态学”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Waller,W)[1]在著作《教学社会学》中提出,探讨了课堂教学的社会性和生态性。多勒(Doyle)和庞德(Ponder)[2]从生态学的视角指出了课堂环境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课堂环境的复杂性,提出教师减少复杂性的策略。沃克(Walker)[3]认为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社会行为和期望,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课堂环境、教师本身、和学生学习产生的反作用。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课堂生态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

2.1 文化整合

课堂是教学的主体环境,传统的课堂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较为僵化和单一。课堂文化应该是由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理念、知识框架、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因素构成的整体, 它具有差异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态主体之间应该要实现平等对话、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整合课堂文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诉求和文化需求;教师对课堂的完全主导性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拘谨压抑,形式单一,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都是不利的。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来选择适合的课堂文化;创造自由、互动、包容、创新的教学环境;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构建动态、和谐、发展的课堂生态文化。

2.2 主体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研究中,探讨的焦点主要是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存在的问题。然而,课堂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的集合,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在生态课堂中,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交往、对话的过程。首先,学生是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的个体,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教师的导向性体现在设计教学活动,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等方面;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参与、协作,体验,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最后,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内容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知识动态生成的良性态势和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2.3 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评估的重点在静态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察,评估方式较为单一,专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然而,语言的习得途径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多元化的,而不是静止的。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估重过程,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资料搜集、文献阅读、课堂展示、小组活动的开展、评价能力、课后反思等)并及时给予评价,除了语言知识层面上的认知能力以外,还注重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是否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评估结果,动态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选择性调整。形成性评估的目标在于保持教学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真正实现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良好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文化注重协调课堂生态中各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平衡,促进知识体系的动态生成,师生关系的平等交互,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开放独立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发展,以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这对英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aller, W.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M].New York: Russell and Russell, 1932.

[2]Doyle,W.Learning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an Ecolog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77(28):51-55.

[3]Walker,H.M.Teacher Social Behavior Standards and Expectations as Determinants of Classroom Ecology,Teacher Behavior, and Child Outcomes.Final Report[M].National Inst. of Education(ED),Washington.DC.US:Oregon,1985.

猜你喜欢

生态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