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饮食中的人生百态
——读《一饭一世界》

2018-11-21彭忠富

杭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白菜南瓜美食

文|彭忠富

《一饭一世界》

作 者:周华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 介:作者用清新的文笔书写故乡的食物,人间的美食,从中趣谈饮食背后的人以及文化趣事。

月末回家看望爸妈。母亲得知我要来,早早地就给我准备了一袋花生,两个气柑,一个老南瓜,让我带回家去分享。母亲特别交待,花生是舅母送来的,全是黑衣花生米,营养价值高;气柑是第一次挂果,不要给未成年的孙女吃;至于老南瓜嘛,十多斤重,就带到亲家母家去,大家一起尝尝。

花生、气柑和南瓜,都是农家土产,算不得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对我这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每到秋天,田边地头的树上,院子的墙角墙头,甚至于草房上,到处都睡着大大小小的南瓜。那时节,饭桌上天天都有南瓜,南瓜粥、南瓜干饭、红烧南瓜、蒸南瓜,母亲变着方儿给我们做南瓜吃。有时候,打个饱嗝,也是南瓜的味道。

南瓜可当粮食充饥,也可当菜吃,陪伴我们走过了不少日子。

近期翻阅作家周华诚的《一饭一世界》,发现了南瓜的另外一些吃法,顿时觉得非常亲切。周华诚在《老南瓜与南瓜花》中,谈到老南瓜片“下锅猛火煸炒,再以文火略煨至烂”,起锅后甜糯香鲜,比红烧肉还好吃。其实这种吃法,需要配白米饭,饭和南瓜片搅合均匀,那才是人间美味。不过,周母所做的南瓜干,倒还是种新鲜吃法。“南瓜片晒干后,加适当比例糯米粉及油盐酱醋生姜辣椒等十余种花样,盛于木甑中蒸熟,又摊在簸箕中晒干,南瓜干成也。”

从南瓜干的制作流程来看,一道美食的诞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合适的阳光和辛勤的汗水,每个环节都不能打马虎眼,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又有多少人愿意静静等待一道美食的诞生呢。至于炒嫩南瓜丝和南瓜花瓣烧汤,也算别出心裁吧!在周母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母亲的影子,原来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样,为了孩子们吃好喝好长身体,她们操碎了心。

周华诚的这本《一饭一世界》分为《故乡志》《光阴录》《稻饭书》等五辑,收录了《白菜》《春山慢》《酒魂》等六十二篇文章,涉及到的食物有故乡的白菜、南瓜、红椒、马齿苋等,也有作者游历各地品尝过的凉州三套车、沙盖菜、薄荷,更有来自古人的一些惊艳吃法譬如蔡太师的包子等。每种食物里都有人情味,每种食物都是一种回忆。这是一本关乎情感和记忆的书——不论是舌尖上的乡愁,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饭,内里都藏着一个世界。

作者不仅写食物呈现的色香味形,也用简洁的笔墨勾勒食材的自身特质。它们在厨娘的手中会变成一道美食,在地里却站成一道风景。譬如在《白菜》中,作者谈到“如果见过白菜在地里的样子,你一定会喜欢的。地是干燥的,白菜却水嫩,叶柄如玉一样白,带着青,亭亭玉立。”正是因为白菜清新脱俗,因此它才会成为齐白石的写意对象,而且白石老人还赞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齐白石封白菜为蔬菜之王,可见他对白菜的喜爱。

很多人对饮食小品文不屑一顾,认为写的都是俗人俗事,其实我们看过周华诚的文章后就会发现,食物也是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因为食物里面蕴含着国人的处世哲学,有值得研究的文化底蕴。周华诚写食物,也顺带写风景,譬如“已是十一月了,一日进到遥远的大山里,发现枫叶已红,红得似火,在秋阳下暖人的眼;秋水已瘦,瘦得婉约,安静地流淌;河边山际,遍布小野菊,星星点点,金黄如同青春往事。”作者文字简约朴拙,颇有古风画意,显示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作家周华诚近年来有《草木滋味》等十余种图书问世,本书是吃货的菜谱,游子的情书,生活家的美文。所谓“一饭一世界”,它虽渺小卑微,却已是作者生命历程里的一部分。本书堪称中国乡间山野版的《小森林》,领你回归久别的故园。

猜你喜欢

白菜南瓜美食
白菜长黑点还能吃吗?
羊与白菜
国宴之开水白菜
南瓜灯
美食
小象种白菜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