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网络中的平面影像创意与设计

2018-11-20陈大公

设计 2018年16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

摘要:随着移动端的普及,“社交媒体”已经发展成为新的媒介系统,并与传统传播进行对话和抗衡。在传播的过程中“影像”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和载体。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所有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都以“影像”的形式再现。影像成为构筑社交网络的基石。如何创意影像,如何设计影像,如何传播影像这三个问题在WEB3 0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传媒业、广告业以及整个时代都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社交网络 平面影像 创意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8-0140-03

引言

“拍摄一张照片就像在世界上某处找回一部分自己”-EvaRubinstein

社交网络中,去中心化的传播要求每一个传播者通过影像来识别自身和建立标签。这正好印证了摄影史上关于摄影意义与自我表达的定义。摄影形成的决定性瞬间,在社交网络上传播、链接,从而构成了虚拟网络中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如图1)奥美360度社交媒体矩阵2011年发布。尽管这一传播巨阵距今为止,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媒体对影像设计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社交媒体下的影像设计,常常以独特的“第X称一个体视角”,进行第一人称创作。而这种可以引发互动的影像,成为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奇点”。(如图2、3)2017海澜之家秋冬主视觉影像设计一陈大公。三位模特儿的真實身份分别是:熟男一雕塑家,型男一调酒师,暖男9冈琴家。为了体现海澜之家男装的不同风格,从三个角度出发,定制了与三个人身份相匹配的服装风格,用服装来展现他们的职业特点和男人的魅力。以暧男钢琴家为例,(如图4、5)暖男造型风格与服装搭配,针对其服装风格和动作特点,进行了新的形象设计。所以在社交网络的传播中,以每一个独立的个人为点,进行影像创意,拍摄类似于“个人形象”的摄影作品,超越了记录本身,成为了具有传播特色的社交媒体广告。此广告一经发出,引发了全民对“暖男、型男和熟男”的重新思考,帮助大众建立标签和自我识别。引发大量消费者进店,进行服装购买并搭配出自己的风格,用pgc内容带动了大量的ugc内容。

一、设计“趣味性”的影像,才能成功地传达信息、概念和价值。

(一)通过“热词”来进行“趣味性”影像设计。

“热词”是基于社交媒体的传播而形成的“热点词汇”。有着快速传播、快速占据消费者心智,快速引起互动的特点。“热点”的产生就是大众趣味聚集的一个过程。大众的兴趣转移极快,但是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聚焦,从而引发更为广泛的关注。

2017年10月,网络开始流行起“丧”文化,“丧”成为年轻人的情绪热词,代表着95后和00后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下的自我释放与表达。内涵是:迷茫、颓废、焦虑、无力和冷幽默。这是亚文化现象,一种自黑吐槽方式,和日本战后一代无欲状态不一样,我们迎来的丧文化是自嘲和幽默的语气,所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是年轻一代面对现实压力社会的一种再造。

日本的宅文化流行的原因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见识过世界的黑暗,并且挣扎过奋斗过,从无能为力到渐渐习惯之后,产生的乐观精神,所以说出这种话的人恰恰是曾经全力以赴对抗过现实的人,而不是从来不曾追求过理想就给自己找借口,躺平接受现实以此安慰自己的人。表现一:“丧”——生活中总有些小确丧,我需要被治愈。表现二:“正视问题”——直面人生的惨淡,用自黑、调侃、吐槽来缓解负面情绪,不丧就仿佛和大家没话说了,不丧就好像和社会格格不入。

2009年4chan网站出品的形象,经过二次创作后,《马男波杰克》成了世界上最丧的电影。“小确丧”式的自嘲,言辞间大多隐约透露出“道理我都懂,我不过就是懒”,言下之意就是“我离成功就差一次机遇”,这就使得这种自嘲上升到了某种炫耀的程度了,从而引发年轻群体对丧文化的认同,并以此作为标签来将自己分离出60、70、80后创造并主导的现实世界。于是引发了从“表情包”开始的一些列影像化传播。(如图6)——“丧文化表情包”的影像传播。

基于丧文化的影像传播,广泛地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一系列“趣味性”的产品和消费场景应运而生,(如图7、8)丧茶。丧茶的出现,为大众进行“热词——丧”的传播推波助澜,让影像再次成为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引发大众的兴趣和关注,被大众消费。基于表情包传播而存在的动漫形象,成为社交网络中最易被大众接受的符号形象之一。如今许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推出自己的卡通动漫形象。天猫的“时尚猫”以及京东的“品质狗”、苏宁的“小黄狮”都是便于互联网传播,具有“趣味性”的影像载体。

(二)用视觉重构的方法增强影像趣味性

除了关注社会热点来寻找大众趣味之外,还可以通过“关注影像本身”来进行创意设计。(如图9)时尚摄影作品,将色粉和人体进行结合进行重构,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人体的认识。用灵动的色彩来进行视觉重构、展示时尚的魅力。(如图10)鹿王2017秋冬的时尚形象中,用重构的形式,将围巾上的图案复制到背景中。变换了拍摄视角,用垂直俯视营造平视的站立效果,形成了丰富的色彩世界。通过重构画面元素和重构视角,引发大家的视觉兴趣,进而产生关注,将“鹿王”品牌:自然、舒适、时尚的灵性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

二、用置景、道具、造型和构图进行影像设计

置景、道具和造型是影像设计的前期工作,通过制作流程来增加视觉要素和内容,提升视觉张力,从而吸引消费者人群关注。道具、置景和造型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加法和重复的堆砌,而是从主题出发寻找最适宜主题的场景,最具表现力的道具和最符合潮流的造型,从而进行主题和概念传达。

(一)影像设计中的置景

置景要首先从草图出发,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设计和搭建,创造出180度270度的拍摄范围,注意空间感、真实感以及前后景关系,最大限度地再现影像设计主题中描述的故事以及环境。有时又要具备用“具象场景”表达“抽象主题”的能力。与电影中的置景不同,影像设计中的置景,往往进行夸张的表现形式,利用拼贴、比喻、借喻的手法来完成,(如图11、12、13、14)琥珀传播/蘑菇街“每天至少爱一次”主题形象广告中,以服装和面料为元素,采用绘画常用的拼贴和剪切手法,构建了不同的“爱的场景”。系列性的颜色与服装质感进行匹配,完美地表现了——蘑菇街是年轻人的服装潮流灵感之地。

(如图15、16、17、18),青年文化服装潮流影像设计,四张影像作品分别描述了四个关键场景:街头滑板、地下涂鸦、酒吧夜店和机车俱乐部。通过“勘景”完成置景,确定了拍摄机位和画面透视关系,展现了青年文化的发生地和潮流文化的聚集地。在这组创作中,色片以及灯光有效地营造了场景中的氛围;人物关系依据场景构图和畫面透视进行巧妙的设计,让视觉效果强烈而灵动。

(二)影像设计中的道具

影像设计制作中,常常会用到道具。道具的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身份,同时为剧情服务。在拍摄完成后,进行影像的视觉设计时,也会添加相关的视觉道具和符号来丰富画面。道具体现了影像设计的完整性和戏剧性,让人物跃然纸上。(如图19、20、21),“领结”代表“绅士”,“游泳圈”和“墨镜”代表“摩登”,“气球”和“电话”代表“少女”。三张影像作品中道具作为重要的颜色要素,丰富了画面,突出了主角。拍摄之后进行的视觉设计将彩色斑点和字体符号,再次作为视觉道具点亮了画面,在人物与背景间形成了有效的链接,展示“mac口红”缤纷的视觉效果。

(三)影像设计中的人物造型设计

人物造型设计是视觉创作中的重要部分,突出人物特点,并为展现主题服务。人物造型包括服装、化妆以及数字后期。服装搭配在符合潮流的同时,也要与人物和环境进行协调;化妆一方面遮蔽模特儿的弱点,另一方面增强模特儿的视觉感,有时通过面部的“妆容色彩”与“背景色彩”形成呼应和对比;数字后期是指在拍摄完毕后,对妆面进行的细节调整,对人物造型进行深入细致的强化,从而来突出主题。(如图22)北服服饰学院大学生时装周影像设计。人物的服装、化妆以及数字后期的处理让年轻化的“时尚配饰”与模特儿、彩色背景形成了丰富而统一的画面效果,服装风格、化妆造型都为数字后期处理打上良好的基础。

(四)影像设计中的构图方法

构图是影像设计中最直接的设计方法,在影像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构图和取景框的优势,聚焦画面中的亮点,产品的细节,以及微妙的人物表情;同时可以采用并置的手法将相关联和相似性的物体进行聚合。在视觉设计时,可以再次进行裁切、并置、旋转以及局部处理来达到形成视觉中心的作用。(如图23、23、24、25、26、27、28)mistova2018形象片,用摄影构图和设计构图进行影像设计,突出了产品、人物佩戴效果以及品牌内涵。

1954年,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出版了《人性的需求层次》书中描述了人的“金字塔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社交媒体中的影像设计除了满足人的生理以及产品功能性需求之外,还要满足人的社交需求,如“爱”、“理解”、“包容”等,甚至要提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纬度。用置景为消费者构建了他们理想的消费场景,用道具强化了消费者标签化的身份,并通过这种标签与消费者互动,同时用人物造型设计美化了模特儿,实现了消费者心中的理想的自己。通过构图裁切和视觉设计,采用一系列的设计手段,引导他们认同影像所传达的价值观,从而帮消费者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当然,这个过程是轻松的,引导式的,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说教。这就是影像设计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展现。

三、影像设计的编辑设计与经典叙事结构

社交网络中的影像设计与传统媒体中的影像设计是有关联性的。2010年ipad问世后,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中关于字体、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关系比以前更加紧密,要求更加效率的组合来进行视觉传达,并有效地吸引用户。所以编辑设计也是创意影像的核心环节。(如图29)影像设计中的编辑设00编辑设计中使用了色彩节奏、画面比例、并置等传统的设计手法让影像设计更具有可读性和视觉的流动感。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讲故事的最佳方式一直被不断地探索和分析。大多数故事会介绍人物、交代环境并作简要说明。在社交网络中,由于影像的浏览时间会在2-3秒左右,所以以编辑设计的方式来思考叙事结构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视频影像创意”时,要注意参照经典的叙事结构。在开端阶段就使用“稳定到冲突”的故事结构,然后直接走向张力的顶点,在结尾阶段冲突解决,重新回到稳定的状态。(如图30)为经典影像设计叙事结构。

(如图31)中国传统服饰端午节形象视频。就采用了经典的影像设计叙事结构。从大唐一千四百年的引子开始,交代了与服饰相配合的唐代建筑环境,紧跟着进行人物的描述,之后转场第二生活环境,交代了“艾”、“茶”、“香”等环节,最终用双人穿服装在户外的信步,作为整个视频的高潮,将观众从唐代穿越到现代,以服装空镜为结局,尾声展现端午主题,最后以两位模特儿“禅修入定”作为终曲。其中故事结构与镜头的设计都遵循了经典的叙事结构。

结语

影像设计在新的社交网络传播时代,被注意力经济影响,被消费者的兴趣驱动,不断地进行设计迭代和升级,不断重构着虚拟世界。在以视觉为中心的社交媒体中,影像设计的传播效果和浏览量直接关联,传播效果显而易见,再加之大众热频繁变化。这要求影像设计师们,要始终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关注消费者的情绪变化,不断优化影像设计的手段,简化设计流程,与消费者产生更加有效地互动。在这里、创意、摄影、后期、设计、传播、互动都被社交网络整合在一起,形成了集内容与传播为一身的“影像设计”。

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影像设计。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
口碑信息传播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社交网络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用
社交网络推荐系统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基于五要素理论的视频自媒体盈利模式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