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出优秀的Scrarch互动艺术类作品

2018-11-20陈珊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鼠标动画

陈珊

为响应国务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小学大力推广编程教育的号召,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了2017年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展评活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纷纷踊跃参与。在孩子们提交的超过4 000份优秀创意编程作品中,互动艺术类作品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互动游戏。青少年偏爱互动游戏类作品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互动艺术类作品也会如此受到青睐呢?优秀的互动艺术类作品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什么是互动艺术类作品

展评活动要求里指出,互动艺术类作品是引入绘画、录音、摄影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新媒体互动手法实现音乐、美术方面的创意展示。由上述要求中可以看出,互动艺术重点强调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艺术表达,并且最好可以提供良好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互动艺术作品是利用计算机或电子技术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视听效果,并允许参与者自主操作或者参与到作品的体验甚至是创作中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互动艺术作品,比如由运动员脚印踩出的“彩虹”中国山水画,还有体操王子李宁“飞天点火”的盛况,都让人记忆犹新,足见互动艺术的魅力。

得益于Scratch的强大功能,爱好者可以用Scratch创作出形式丰富多样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鼠标、键盘、声音、摄像头多种方式与作品互动,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互动艺术类作品。举一个简单又好玩的Scratch互动艺术类作品案例,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类似神奇画笔的作品。在这个作品里,一个不停变换颜色的角色会跟随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同时会有左右摆动效果,并且每隔很短的时间就会留下一个印章,形成一个彩色的运动軌迹,最终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在操作过程中,按下空格键还可以变换角色,这样每个玩家都可以画出独一无二的富有艺术的画作。这个作品里既有鼠标的互动操作,也有很强的艺术感,还颇具趣味性。

互动艺术类作品的三个维度

在2017年的互动艺术类参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各种类型的作品,如动画故事、贺卡、MV、电子相册、艺术绘图等,其中不乏一些主题新颖、精致度高、艺术性强、互动感好的作品。但是有些作品并没有体现出互动艺术的特点,缺乏合理的互动,也没有辅以音乐、配音这些多媒体元素,很难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甚至可以说是并没有满足互动艺术类作品的基本要求。那么,一个好的互动艺术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怎样能让自己创作出的互动艺术类作品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呢?

总结下来,同学们需要关注作品的艺术审美、互动体验、主题思想三个维度。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些作品案例探讨一下这三个维度。

艺术审美

因为是互动艺术类,艺术审美这一项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虽然艺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但是参赛作品的审美应该符合大众口味,而不能只具有小众特色。我们可以从构图、色调、统一性和整体性这几个方面考虑。

构图,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角色的大小、位置、行动路径、动作等是否舒适合理,与背景是否协调。色调则可以理解为色彩的搭配,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表现特定的场景、情绪或者感觉。比如,红色常用在过年的时候,红红火火比较喜庆,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则比较冷,让人联想到辽阔的海洋;黑色很多时候会带有一份神秘的色彩。统一性则比较简单,就是各个角色和背景的风格是否一致。最后就是整体性,每个角色设置、背景选择、色调搭配,是否都是为想要表达的主题服务。

艺术感是个多方位的体验,仅靠画面精美还不够打动观众,我们还可以配上适合作品意境的音乐,烘托气氛,让观众沉浸到相应的氛围之中,全身心地体验到作品的艺术性。

作品《黄鹤楼》(图2)在意境和风格上都比较统一,构图和配色协调,整体性非常好。制作也很精细,诗句、白云、绿洲在水中的倒影、仙鹤全部以动画形式展现,配以朗读和悠远的背景音乐,给人身临其境的享受。

再看作品《雪花玻璃球》(图3),这是个模拟的雪花玻璃球。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球中,经过精心设计,雪花美轮美奂,与此同时优美舒缓的音乐响起,整个人的心情都跟着放松下来,思绪仿佛飘到了很久以前圣诞节的夜晚。

以上2个作品在艺术审美方面都非常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都缺少了互动部分。不过,也非常不建议为了互动而互动,有时候作品本身并不需要互动,生加上去反倒会破坏作品的感觉,画蛇添足是非常不可取的。

艺术审美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时还需要多观察。首先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然后再多思考,争取能说出为什么好和为什么不好。通过持续的练习,审美水平就能不断精进。如果前期对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没那么有信心,至少要保证对作品是经过多轮认真打磨的,作品首先做到精致,这很重要。

互动体验

互动艺术类作品自然不能少了互动。互动的方式很多,常见的鼠标、键盘、声音甚至是摄像头都可以用于作品的互动媒介,而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常见的输入方式有效地切入到作品中去。

如果只是简单地用鼠标点击或是用按键的触发是不会抓住大家的注意力的,需要思考如何巧妙运用。举个例子,古筝是一件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乐器,一般制作有关古筝的作品,简单的互动会通过按键形式触发音阶;稍微用心一点会在舞台上绘制独立的弦作为角色,用鼠标点击触发音阶。这都是大家容易想到的。同样还是古筝,同样还是绘制独立的弦作为角色,如果利用摄像头的动作检测作为触发,是不是就会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呢?

除了思考新颖的交互方式,互动的参与感也很重要。如果观众的互动参与可以得到实时反馈,或者产生一些有趣的效果,那么用户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大大增强。

作品《音乐喷泉》(图4)的背景音乐是男高音Andrea Bocelli的歌声,从下方水池中喷出的水会跟随鼠标的位置而左右高低变化。鼠标向上移动,水柱也会喷高;鼠标向下移动,水柱会变低;左右移动鼠标,水柱也会随之左右摆动,水柱落下的效果也像现实的音乐喷泉一样逼真。太有趣了,不是吗?真让人忍不住拿着鼠标多玩一会儿。

作品《万花尺》(图5)模拟了老一辈人小时候很爱玩的万花尺。玩法就是将一个小齿轮(图中的黑色小国)内嵌在一个镂空的大齿轮里(图中的灰色大圈),齿轮咬合。在小齿轮上有些小孔(图中的红色或者蓝色点),将笔头插入到小孔后转动小齿轮,就可以在纸上画出艺术图案了!而且观众选择的小孔点的个数和位置不同,每次畫出的图案也都不一样,这种互动体验感是不是很奇妙呢?

主题思想

很多互动艺术类作品的设计核心在于创意,而有些动画故事作品则是重点突出了主题思想的设计。如何让自己的动画故事作品脱颖而出,首先要在主题选择上有自己的思考。选择主题的时候,它是否能够获得别人的共鸣,是否能够引发别人的兴趣,能否抓住当时的热点,都是简单、好用的衡量指标。

一个故事的主题是否有创新、立意是否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作者是否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是否会独立思考,并将这些思考转化为行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宣扬一种行为。而这些都是创作者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作品《懂你》(图6)讲述了作者总是被妈妈督促学习吹葫芦丝,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次又被妈妈催促,而且妈妈说了比较重的话,他一气之下就砸了家里的花瓶,还晕倒了。醒来后,他发现妈妈给他留了个纸条向他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他意识到其实妈妈督促他学习是希望他能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后,主动跟妈妈和好了。作品的最后,作者对妈妈说:“这次我终于懂你了。”妈妈对他说:“这次你终于懂我了!”扣回主题。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很真实地反应出了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而小朋友最后能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让作品主题得到升华,体现了小朋友的成长,也表现出了母子情深,让人动容。

作品《不低头的一天》(图7)则是用精美动画的形式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人都时时刻刻低头看手机的现象。作品中走路看手机会撞到电线杆或者掉到阴井里,而且看久了手机还导致视力下降,所以作品里作者决定一天都要远离手机,过“不低头的一天”。之后观众可以在几个场景和环节中帮助作者选择远离手机,多运动,甚至是劝导老爸不要总是看手机。最后作者发起倡议“手机是人类的工具,不是人类的主人”。这个作品原创性和美观度都不错,关键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立意比较高——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作品的形式发出不做“低头族”的倡议。通过作品的互动将观众拉入到情节之中,让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生活的倡议,非常有实际意义。

总结

互动艺术类作品形式多样,动画故事、MV、贺卡、电子画册、电子仿真都可以包含在内。但是要真正做出一个好的互动艺术类作品并非易事。建议大家多对艺术审美、互动体验、主题思想进行思考和推敲。尤其是作品创意和艺术审美方面,需要长期积累和刻意训练。希望大家可以不断进步,创作出优秀的互动艺术类作品,展现出互动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艺术类鼠标动画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鼠标折叠笔
动画总动员
45岁的鼠标
超能力鼠标
鼠标也可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