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马市“三重一强化”打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2018-11-20中共侯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郝爱民

支部建设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社区

■ 中共侯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郝爱民

侯马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以来,市委把“试点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谋划在先、多措并举,以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着力点,有机有效联结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精细化服务,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重谋划、重统筹、重推进,强化市委领导。立足市委层面,我们从谋划与统筹两方面下功夫,在标准化推进上做文章,形成自上而下提高认识、以上率下强化落实的工作格局。

重谋划、高起点。分层次传达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内容和精神要求,力求科学把握城市基层党建的时代内涵,提升理性认识。领导组负责人带头深入街道社区专题调研,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并到杭州、常熟进一步学习先进做法,组织经验分享,增强感性认识。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北上太原、南下深圳学习考察,选派优秀社区干部赴昆山进行集中培训。分层次组织城市党建工作学习观摩活动12次,开展城市党建专项调研、座谈23次,将理性和感性认识融入实际,搭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框架,促进认识升华。重统筹、高规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政协正职和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其他副县级领导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和工作机构。领导组定期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分析困难问题,商讨推进举措,持续推动工作落实。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社区、一个机关单位和一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经常深入一线指导,确保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不断档、有成效,重推进、高标准。

重强化、重联合、重行动,强化工作支撑。探索构建工作新模式,我们以“三强”为基,以“五联”为纲,以“九大行动 ”为要,集中打造“三位一体”党建联盟,不断拓展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重强化、履责任。强化“三级责任”落实,构建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领导工作机制。市委是“龙头”,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整体布局、指挥协调、组织实施、督查指导,发挥好“指挥部”作用。街道党工委是核心,发挥统筹推进、抓好落实作用,履行直接责任,推动传统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党建、新兴领域党建有机融合,发挥好“作战部”作用。社区党组织是一线,发挥组织动员、服务管理作用,履行具体责任,实行兜底管理,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重联合、建体系。立足组织联动、党员联管、活动联抓、资源联享、服务联办,在街道层面建立大工委,在社区层面建立大党委,全市共有15个市直单位、9个驻地单位、6个“两新”组织纳入街道大工委组织体系,29个市直单位、26个驻地单位、27个“两新”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共同研究辖区内各项事业发展,共同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划小覆盖单位,依托商圈、市场等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设立行业性党组织,依托乡(街道)和村(社区)对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兜底管理,在市商贸市场党委建立了商圈市场党建工作指导站,不断提高“两个覆盖”质量和水平。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理念,1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建立了共驻共建关系。重行动、分领域。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共建责任双向落实、共建活动双向参与和共建成果双向评价“三共”双向发力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积极推动资金项目、干部人才、场所设施、信息技术的共享。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开展创新组织覆盖、创优治理服务和创设社会组织孵化“三创”贴近融合行动,使他们主动贴近、融入城市党建,真正把党的工作做进去、把资源要素带出来。

重服务、重规范、重品牌,强化载体建设。围绕社区主业,我们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开辟新路径,创新工作思维实行准入制度,全方位开展精细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重服务、赋权力。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单位的考核权、建议权和综合管理权,以及对市属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和考核监督权。理顺街道社区与职能部门的工作“边界”,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建立社区承担公共事务目录,让社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中。重规范、提标准。统一设计、全面推广党建徽标(Logo),在社区门头、户外导视牌、版面版头、办公室标识牌、工作台卡、工作人员马甲等全面使用党建徽标(Logo),凸显服务标识,展现党组织形象,让群众能够找到社区、找到组织。推行“一窗式”服务和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一次办。重品牌、抓项目。以“暖心工作法”党建服务品牌为指引,全面实施“一支一品,一区一特”党建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居民群众能力和水平。如市府北巷社区大力开展“三联五服务”活动(即联结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三方资源,打造就业服务、文化活动、扶贫帮困、文明建设、养老服务五大平台),七所社区打造“七色服务·多彩社区”工程(即红色党员凝聚服务、橙色孝老敬老服务、黄色扶贫扶弱服务、绿色助学助幼服务、青色民事调解服务、蓝色文体娱乐服务、紫色卫生健康服务),新民巷社区实施“45610”为民服务法(即凝聚党员党心四必到、关爱弱势群众五必访、日常固定特色服务六条线、周末集中志愿活动十个面),东街社区开展“筑家”工作法(即以党建引领为顶,以联系居民为基,以和谐稳定为柱,以文化惠民为梁,以便民利民为窗,以民事调解为门,构筑党员之家、居民之家、爱心之家),这些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服务品牌,凝聚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特色化服务需求,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重队伍、重场所、重经费,强化基础保障。围绕“三基建设”,我们抓住“管理”的龙头,在队伍、场所、经费三要素上集中用力,切实夯实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基础。

重队伍、用人才。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了一批年纪轻、有文化、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年龄、学历结构。面向社会公开选聘45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加强了社区队伍力量。重场所、拓途径。通过开发配建、驻区单位援建、村社共建、调剂机关事业单位闲置办公用房等多种途径,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提档升级。2018年全市共投资900余万元,用于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已经打造出市府北巷、东街、七所等高标准示范社区,年底前全市所有社区场所均能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按照不低于10万元标准,向办事处拨付运转经费;确保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不低于1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10万元;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足额落实社区“两委”主干基本报酬,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列入财政开支,“五险一金”全部落实。

目前,侯马城市基层党建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30个社区累计受理群众诉求3万多件,常态化帮扶弱势群体1万余人,遍布全市的社区管理服务网格、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居民社会组织,每年调处矛盾纠纷5千多起,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社区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