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精神和科学态度创新新闻舆论工作

2018-11-20阎思甜

新闻前哨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网民舆论

◎阎思甜

如今讲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影响力,如果不去研究网络新媒体,不彰显互联网思维,无异于盲人摸象。如何在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以互联网网民为主体受众、以移动终端为主要战场的传媒生态条件下,创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1]。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准确把“两个规律”,强化思维、更新理念,切实推动全媒体、全要素的共享融通,必须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践行互联网精神。

一、践行互联网精神是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是以通用协议相连的巨大国际网络,网络上的终端设备及设备端的人,无论是带宽接驳、硬件部署、运行环境、应用软件,还是文字、照片、语音、视频等文件格式处理,必须遵守相同的传输协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种应用开发的迭代更新,终端的互动个体在由电子硬件与软件所制造的时空条件(网络空间、在线)下,通过技术媒介进行的种种相似或不同的行为(打字、聊天、搜索、漫游)、作品(主页、链接)和象征物(按钮、表情符号)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由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等五大核心理念构成的互联网精神。

互联网精神五大核心理念,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如20年前流行一句话“不知道网络那边的是人还是狗”,其实讲的就是互联网的平等精神。那时的互联网比现在虚拟得多,任何在网络一端发出指令的人,在互联网上是没有身份和等级的区别的,任何个人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或者拒绝,这就是互联网精神最为核心的平等理念的特质。所以,我们用网络做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候,必须以平等的精神对待互联网人民,传统意义上单向度、高姿态、高大上的话语,网民是绝对不会买账的。

因此,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提升舆论引导力、影响力,首要的就是更新思维方式,深刻理解、切实践行互联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2]。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

二、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践行互联网精神的难点和痛点

对照“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等五大核心理念,反思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不难发现诸多难点和痛点:

一是在开放理念方面,破除原有封闭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和思维习惯,用民间话语体系讲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世界性话语体系讲好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故事。

二是在平等理念方面,尊重网民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有针对性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网民展开平等对话,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彻底破除社会阶层和等级观念,破除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放下从业人员“无冕之王”的贵族身段;改进网络信息管理方式,真正以疏为主、疏堵相宜,而不是粗暴地对不同意见和建议一删了之。

三是在协作理念上,破除各自为政的传播格局,破除信息孤岛和信息冗余,真正做到科学融合、规律融合、功能融合;彻底改变固化守成、不宽容失败价值评判体系,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激发新闻舆论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在快速理念方面,把握互联网前沿技术和新媒体传播生态,提高管理者善于决策和快速决策的能力;实时掌握网络舆论变化特点,提高采编人员议程设置的舆论引导能力;实时掌握网络舆情变化规律,提高网信息管理队伍稳、准、狠出奇怪制胜的防控能力。

五是在共享理念方面,多层级地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全过程地公开党务信息和政务信息;逐步破除唯利是图的知识产权制度,开放党群数据、政府数据和事业单位数据,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更便捷地为民所用。

三、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践行互联网精神

互联网商用短短三十年,上演了一部快速至胜、被动挨打的血泪史,主流传媒集团种种探索也没能例外。人民网聘请邓亚萍做即刻搜索三年花光数亿而惨败,主要原因并非邓亚萍懂乒乓球而不懂网络,而是有违科学决策精神和互联网精神“快速”至胜的理念。在决策定位上,即刻搜索技术模式、功能模式、市场模式只是简单地拷贝了已有搜索模式,既没有另辟蹊径去错峰竞争,更不可能像商业公司那样无休止地烧钱,犯了互联网创业公司之大忌。在后来的运作过程中,即刻搜索公司与百度、搜狗等竞争对手相比,因缺乏互联网商业公司必备基因和特质,日渐暴露出体制内公司外行和散慢,是无论如何竞争不过身强力壮且快、准、狠的行业巨头的。如果决策当初,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分析自身比较优势,依托人民网独特的资源和背景,把即刻搜索定位于提供某特定专业领域搜索服务,不仅在百度、搜狗等市场模式之外开辟一片新领域,还可以与先进的搜索公司展开技术合作,或可创新特定专业领域搜索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作为一门实际应用快于理论研究的学科,大家体会比较深的是,讲互联网精神时,首先要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谓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原动力;二是重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三是倡导科学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且不承认终极真理;四是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五是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科学态度也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二是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三是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四是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五是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四、践行互联网精神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着力点

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践行互联网精神,是互联网语境下每个新闻舆论单元,必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长春长生公司前不久的疫苗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性质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调查事实真相,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重要指示后,全国各地迅速行动,纷纷发布权威信息。令网民普遍感到遗憾的是,全国各地回应社会关切趋于一致:本地区疫苗无此批次、或者有批次并没有投放市场。其效果可想而知,网民普遍不买账。网民思维非常直接:处处都没有,那几十万支疫苗去哪儿了?后来,陆续有网民上传某年某月某日,接种过批次疫苗的保健记录照片,再一次伤害了政府形象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分析,报纸上、电视电台里,违背互联网精神的新闻还不在少数。譬如,以点带面得出的结论性新闻信息、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性新闻信息、以态度代替实效的结论性新闻信息、声东击西的结论性新闻信息等等。传统媒体主办的网络新媒体,稿件尽管也经过层层审核、严格把关,但囿于传统思维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网民,其客观效果可想而知。我们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网民的互联网经验、对网络信息感觉与感受、对信息事件去伪存真的本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跟网民玩太极,最后输的只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找到践行互联网精神的着力点。

(一)勇于自我革新,破除八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3]。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生产出真正的让群众看得到、愿意看、听得懂、信得过、能监督的新闻信息,必须勇于自我革新,破除单向度传播、热衷宏大叙事、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声东击西等传统思维定式的弊端,提升在互联网意境下可亲、可敬、可畏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采集处理、分发传播等能力。

(二)克服恐惧心理,自信沉着。由于不能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待互联网世界,导致网民围观我们旁观、网民自信我们恐惧的尴尬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如果我们连对待网络、对待网民的自信心都没有,不能努力做到与群众时时在线,天天在线,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感知群众情绪,读懂群众心声,把握群众脉搏,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就是一句空话。

(三)践行群众路线,平等交流。我党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我们光荣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政府永远面对的重大课题。人们群众通过网络了解国际风云,议论天下大事,每天发布微博微信多达亿万条。网民向政府“隔空喊话”,如果得不到回应,势必引起社会焦虑甚至愤怒。在互联网语境下践行群众路线,与网民展开平等真诚对话、推心置腹交流,是互联网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

(四)丰富办事应用,服务便民。抽样调查表明,通过互联网了解护照及港澳通行证、生育服务证、保障性住房申请等事项办理的政策规定和具体要求,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常态。政府向主流新闻机构开办的新媒体,开放政府数据,融合办事功能,提供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利企便民,还有利于增强网民群体与主流舆论阵地的亲切感和归宿感。

注释:

[1][2]《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12月26日 09:47:18 新华网

[3]《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2月27日 21:08:45 新华网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网民舆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2.9亿
学习恩格斯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