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党管人才要做到“五个结合”

2018-11-20郝军和

支部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党管煤炭企业

■郝军和

(作者系阳煤集团二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人才强则企业强。人才发展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时期,啃的是硬骨头、碰的是硬茬子。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要时期,煤炭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信念更加坚定。契约化管理是国企改革的“牛鼻子”,企业人才的培养要与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落实山西省国资委“1+N”改革系列的精神充分结合起来,发扬契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迈向新征程、激发新作为,从而实现煤炭国有企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在党管人才的指引下,国有企业人才的培养要坚持“五个结合”。

一、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中,培养人才要坚持“统分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精彩的“人才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实现党委的“统”。煤炭企业发展,离不开管理、技术和业务等各类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就是要把各类人才“统”起来,站在煤矿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高度,抓好人才战略思想的研究,把握各类人才素质提升规划的制定、培养使用重要政策的统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规划和重点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联席会主要事宜,提高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权重,对重点人才工作、重点人才政策、重点人才活动等进行全面部署,切实把人才“统”到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领导下的人才队伍,组织和人事部门必须牵准“线头”,抓准“定位”,理清“路径”,其他用人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抓好专业领域和相关业务的人才培养工作,克服培养部门和用人部门之间的“错位”,有效杜绝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

实现部门的“分”。党管人才就是要在党委“统”的基础上,实现培养用人部门的“分”。组织、人事部门要有对各类人才分项培养的计划,财务部门要建立人才专项基金。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才能使育人、选人、用人实现“闭合”。同时,用人部门要精准提出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与牵头部门紧密接轨,尽最大限度克服育人和用人部门之间的相互脱节、相互掣肘。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改革创新的重大工程,党委要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求实的基层实践,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坚持分类管理原则,科学划分人才工作职能部门职责,解决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问题,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中,培养人才要坚持“有无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两只手”,即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无形之手”,企业内部宏观调控与专业所需的“有形之手”。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加快”“三个更加”,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重要论断,指出了人才工作坚持的原则、目标和路径。辩证看待市场与企业的关系,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撒开“无形之手”的“手掌”。放手让市场在人才资源流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制上,要打破人才流动条块分割,破除人才流动壁垒,人才在进入企业时实行试用制,让进入企业的人才能够在煤炭产业、非煤产业、机关部门等单位之间定期自由流动,让人才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理解,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系统和走向,让人才“活”起来。尽量按意向选择,真正使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自由流动与合理化配置。

握紧“有形之手”的“拳头”。机制上,牵头部门就要对人才的需求,从打基础、谋长远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利用人才配置趋于合理,结构趋于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真正建立起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实现人才积极、合理、有序的流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培养人才要坚持“软硬结合”。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人才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人才工作就是要“统”得起来、落得下去,软件和硬件同时具备,软硬兼施。

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就是要在物质层面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比如靠薪酬留人、靠前途留人、靠感情留人。作为国有企业,需要设立一部分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要从企业经济发展大局出发,重点抓人才工作战略思想的研究、总体规划的制定、重要政策的统筹、创新工程的策划、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把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运用好考核成果。

要注重软件建设。要努力营造爱才、敬才的企业环境,通过企业用人的趋向改革,全方位、多角度拓展优秀人才的上升空间,营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浓厚氛围,分专业对相关人员进行分类导航、素质攀升、订单培训,为不同专业、不同系统的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平台,聚焦、吸纳、培育一大批人才。企业内部鼓励各单位要搭建创新平台、开发人才职业生涯导航,定期评价、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打好全面人才工作的“组合拳”,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培养提供较为完备的政策保障,为人才的培养畅通“绿色通道”。

党委高度重视。党委领导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带头定期开展人才工作调研,协调解决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发挥示范作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人才工作、重点人才政策、重大人才活动进行协调部署,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施力,加大党管人才机制的推行。

四、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中,培养人才要坚持“点面结合”。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人才就是推动改革的“先行军”。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煤炭企业内部,需要一支既钻技术又懂管理、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又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大军,因此,培养人才,要坚持“点面共存”。

注重各类人才典型的选树。近年来,在管理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树。在各类人才中,对基础好、学历高、专业对口且又能吃苦的人才进行专项引导,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导师带徒”“职业生涯导航”等人才培育机制,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考评,从物质、精神、政治等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使其能够专心、用心、安心地在井下一线或者所属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创新、发明创造,将这些“典型”作为大众人才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形成“人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人才培育环境,以典型的“点”带动群体的“面”。

注重大众人才的总体发展趋势。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是对企业员工最好的奖赏,是形成长效激励机制的最佳方法。在职工群体内,有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必须从制度机制等方面不断规范和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制定长远科学合理的制度来给予职工足够的保障、给予精准的支持,在企业范围内形成“学比赶超”的浓厚氛围。在人才机制改革方法上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块试验”再“大田移植”的办法,形成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促进各类积极要素向高端人才集聚的局面,让每一个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五、在煤炭企业改革发展中,培养人才要坚持“严宽结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国家富强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为我们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属于复合型人才。在人才的引导培养方面必须要做到“严宽相济”。

要严格人才管理机制,制度管人。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制度和流程对人才进行培养教育、考核评比。唯有按制度执行,考核评比到位,才能使人才在风清气正的大环境中长久成长,为企业做贡献。如果原地不动,就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退潮”。唯有严格的制度管理,企业发展才能勇立潮头、蹄疾步稳。

建立宽松的成长环境,以文化人。过去,国有企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更重视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依靠各种思想道德建设平台,从思想和心理入手,保证人才信念的坚定、思想的正确、提升深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蔚,事业兴”,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激活这个资源,其他所有资源才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形势下,激活的动力来自于深化改革。因此,煤炭企业培养人才必须站在国家至上、企业至上、职工至上的高度,拥有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的格局,紧紧围绕国有煤炭企业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攀登创新高峰,形成煤炭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党管煤炭企业
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效益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方法分析
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在施工中培养施工企业的人才
基于三层架构的煤炭企业协同管理软件
浅谈煤炭企业涉税风险管理
党管人才是集聚人才的执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