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11-20张燕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黄河教师应

文/张燕

作为人类世界历史最为悠久、情感表达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音乐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引人共鸣。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知识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核心思想,让学生能够有所悟、有所得。

一、挖掘文本

教育的本质是以教育的形式而引发受教育者内心的“真”与“善”,让其能够更加宽容、从容而积极地面对生活,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不需要学生们齐声呐喊或者是高声诵读,德是人而为人的基础支撑,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它在人们的行为举止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是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区分开来,单独设置课程与教学主题进行德育教育,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引发学生对“德”的误解,从而难以达成德育教育的初衷。事实上,将德育教育与教学主题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关联,通过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以知识技能反衬德育的具体表现,两者如影随形,方才相得益彰。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渗透、延伸、拓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文本,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心理、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即能从点及面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

二、教学情境

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入境,因境生情。构建教学情境能高效引导学生们进入既定的情境内,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其感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地进行。构建教学情境即通过假定的环境设置提高学生们的体验,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同身受。比如说,笔者在进行《保卫黄河》的教学时,在教学的初始阶段笔者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视频资料。学生们能通过视频看到烽烟四起,敌寇入侵,大好河山一片狼藉,尸横遍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残暴、蛮横、野蛮让我国人民遭受到血与火的严重创伤。1938年9月武汉失守时,诗人光未然从山西宜川县的壶口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洗星海先生在延安听到了光未然诗人《黄河吟》的朗诵诗后,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联想到黄河的澎湃、高亢、悠长,想到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想到了不屈不饶而又艰苦卓绝的抗战,于是抱病写作六天,创造了伟大的歌曲《黄河大合唱》。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们深受震撼,若有所思。笔者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三、课堂拓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丰富、拓展课堂渗透德育教育是现行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中职学生进入青春期,热情洋溢,思维活跃。学生们虽然聪明有余,但学习的柔韧性不足,再加上年龄小、缺乏生活阅历,因而认知水平并未能完全契合于教学所需。可以说,学生不能有效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内容,因而无法实现与音乐主题的共鸣。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基础上有意识地拓展,让课堂教学丰富起来,并用学生们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们常见或熟悉的事物为出发点,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让学生们在已知的基础上对较为陌生的学习内容缓慢地进行把握,最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们多交流、沟通,从而有效而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说,结合学生们喜爱追逐潮流、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将流行歌曲与教学主题进行相互印证与对比,观察两者在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相似点和差异性,由此及彼地感受流行歌曲与教学主题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主题的中心思想。

四、结语

作为教学工作者,除了秉承传道、授业的教师本职外,更加重要的是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洗涤心灵、升华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陶行知先生言:“生活即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强化对生活元素的融入,让德育教育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同时还需把握好教学的灵活性、多元性,让学生们逐渐感知、学有所得,并成为德育教育的践行者和追求者。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黄河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左手右手一起抓
『黄河』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