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构想

2018-11-20李帅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化图书馆

文/李帅

一、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大量文献资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应党和政府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及公众对信息资源飙升的需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一)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具有相应机制和手段的社会,以促进和保障所有人的学习和终身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有必要“建立全民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党和国家努力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之成为时代潮流,成为各界人士的义务。另外,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大量文献资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所无法比拟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平台。

(二)方便社会公众学习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的发展,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正在增长。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图书馆,一方面由于建造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因为设备老化、图书资料更新不及时等,无法满足人们在资源、人员、资金、服务设备和手段等方面的各种需求。比起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丰富的图书资源、充足的流动资金、先进的人才技术、优秀的服务理念,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学习的需要。

(三)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利益,其本身也可以从开放实践中受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影响力。其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二、社会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对象狭窄

地方高校图书馆虽然开展了一些社会化服务,但部分领导者和图书馆员服务意识不强,社会化服务没有全面和长期的规划。

社会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主要是纸质书籍,有借阅和归还。第二,电子书、电子期刊和博硕论文库等电子资源存在版权问题,不能向学校以外的读者开放。

(二)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较单一

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传统和浅层服务,未能为社交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资料文献借鉴、简单参考咨询、代表性检验服务是主流,而对于用户的培训和教育、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和联合服务是不够的。

(三)服务方式不灵活、不创新

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利用纸质图书和图书馆页面提供简单的服务,不能充分利用短信和微信等提供服务。

三、优化社会化服务的具体举措

(一)面向大众,实行政策补偿机制

当下是信息共享的时代,高校应该将图书馆的大门向公众敞开,这样一来可以满足更多的受众需求,优化图书资源的配置,二来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口碑宣传,提升综合竞争力。首先,当地政府应该给予高校一定的资金补偿;其次,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制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补偿成本机制。

(二)强化信息服务理念和信息服务意识

作为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信息服务意识,打破陈旧的体制运行机制,发挥自身的建设优势。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现代科技和网络服务平台,以服务受众为总目标,以肩负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图书馆书籍为基础,利用技术力量,打造全新的服务理念,树立信息服务意识。

(三)优化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

建设高校图书馆,合理开发与利用才是重点。高校图书馆可以提倡“图书馆馆长制”,成立培养小组,重点培养在校学生的管理能力;引进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技术开发人员作为研发小组,针对电子图书馆重点项目展开二次开发,不断创新平台建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废除终身制,落实考核和激励制度,实行竞争上岗,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四)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应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下,增设电子阅览室、信息研发部门、综合调度管理办公室。

四、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地摸索和探讨。目前,我国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取得更好的成果,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学习型社会化图书馆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图书馆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去图书馆
第三方高考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