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县级新闻工作者的转型升级

2018-11-20孟玲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工作者传统媒体

文/孟玲

2010年以来,县级电台和电视台的收听率、收看率不断下滑,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给县级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论从国家的宏观政策还是从传统媒体自身的发展需要,都预示着融媒体才是今天传统媒体改革的方向。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媒体将会进入一个共存的时代,同时也将进入一个相互交融的时代。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发展趋势分析

一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电台、电视台依托强势覆盖的形势早已不复存在。新闻传播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而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立体化传播方式的融合。受众也早已不再是原来被动“接收者”,而是逐渐成为积极“参与者”。手机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让很多的事件亲历者或目击者也成为了新闻的发布者,他们只需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用手机录制下来,发送到网站上就完成了简单的消息传播,不需要经过传统媒体就完成了新闻发布。新的传播方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

二是多种媒介的融合。多种媒介融合是实现融媒体必经的阶段。融合不等于消融,融合是为了更好地扬长补短,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相互配合并生产出融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新闻形态的高质量、多角度的新闻产品。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个性化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融合在一起。

三是新闻制作的统一化流程。融媒体摒弃了传统媒体的传递方式,而是采取信息汇总、策划话题和选题、编辑信息、营销推广、内容发布、评论反馈收集的统一化制作流程。首先,要精心打造舆论平台。通过舆论平台,了解各方声音,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择“优”选题,择“精”立题。其次,善于营销、注重反馈。

尽管改革之后,原来的工作职责没有变,原来的工作内容也没有变,但融媒体时代的特殊性,还是对全体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摆正自身角色,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融媒体时代下县级新闻工作者的 转型升级策略

(一)要做精通多项技能的“超人”记者

如今新闻工作者内部的职业定位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了,角色不再是固定的。在进行采访时,记者应该熟练地运用采访机、摄像机、无人航拍机等新技术手段,同时还可能兼顾摄影、文字编辑、主持人等多项工作。各个部门的任务不再层次分明,所有的人“融”在了一起,只有一个身份——记者。

(二)新闻记者要善于发掘新闻线索

许多事实需要记者悉心发现、了解和把握,更要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实本质。作为优秀的记者,在生活中要有“新闻眼”,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新闻特质。随时随地不忘自己的职责,很多重要的报道线索和报道主题都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被发现的。记者要分析、判断出受众现在关注的热点,利用记者的专业知识深入采访、严密调查、谨慎核实,还原事实真相,向社会客观、公正地传播正确的信息。

(三)要做敢为老百姓冲锋陷阵的 “勇士”

媒体的职责就是进行政策宣传、引导舆论监督、满足公众新闻需求。“接地气”一直都是传统媒体努力的方向。县级媒体的新闻报道以会议新闻为主,新闻内容也相对简单——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要素。只有专题记者做某类专题或者连续深入报道时才会关注事件背后的起因。

老百姓早已经不再满足于了解事件,更愿意了解事件背后的起因和后续情况。每时每刻都有事件在发生,所报道的新闻要想得到老百姓的关注,首先要了解老百姓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还得深入思考这类新闻能不能报道、什么时候可以报道、要用什么形式报道、新闻切入点在哪里等问题。这就要求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本着“为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的宗旨,不仅要在新闻内容上更贴近生活,还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见微知著,从“信息提供者”转型为“信息管理者”,做好信息疏理和公众舆论引导工作。

时代在变,角色在变,不变的是,新闻工作者时刻准备着向新闻现场冲锋的状态。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工作者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关爱工作者之歌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带刺的苍耳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探讨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影响与冲击的策略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