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2018-11-19冯永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巴迪神态首诗

冯永

一、题目入手,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注意这个“极”字的笔顺,它是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再写捺。注意“透”字的笔顺和“极”是不一样的,下边这个“乃”字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齐读课题。

生:(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哎哟,这个题目很特别呀,大家仔细看看,你发现了

什么?

生:我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

师:真了不起,这是你的发现。这是一对极端的关联。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双引号。

师:那表示什么呢?

生:这表示……

师:这表示什么?引号表示的是什么?你已经预习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话是从哪出来的?

生:从课文中出来的。

师:那课文中是谁说的话?

生:妈妈说的“精彩极了”,爸爸说的“糟糕透了”。

师:终于说全了,给他鼓

鼓掌。

师:带着你们的发现,我们再读课题,看能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谁先来?

(生读题目)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出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交流,开始。

(生自由读)

师:有不认识的吗?哪个字不认识?

生:第一行中间的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读出来吗?叫miǎn

tiǎn。

生:腼腆。

师:再读。

(生读)

师:还有不认识的吗?如果没有,那老師就来检查一下。第一行谁来读?

生:誊写、腼腆、出版。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腼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会儿你就会知道。

师:那么第二行谁来读?

生:歧途、谨慎。

师:这些词语是我们课文要求会写的,你们都认识吗?(出示)

生:认识。

师:第一行。

生:誊写、搂住、自豪。

师:不错,第二行。

生:位置、公司、奇妙。

师:第三行。

生:糟糕、出版、慈祥。

师:最后一行。

生:歧途、谨慎。

师:仔细观察前两行生字,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来记忆这些生字,一会儿,老师要考考大家,可以书空,也可以在纸上这样写写。

师:让我们试一试。搂住、自豪、位置、公司、奇妙。好啦,都写完啦,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全对的同学举手。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我们读了一遍,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而爸爸却说糟糕透了。“我”在妈妈的鼓励和爸爸的批评下,终于写出了一部部小说、电影和剧本。

二、品析词句,学习写法

师: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妈妈认为——

生:精彩极了。

师:爸爸却认为——

生:糟糕透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母亲身上。(板书:母亲)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描写母亲读诗后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做上批注。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只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师出示第1自然段的文字: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哪些语句是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我从这里看出母亲很兴奋。

师: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你接着说。

生:“巴迪,真的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我从这里看出母亲认为巴迪写的这首诗很精彩。

师:好,刚才是神态描写,这回是语言描写。还有一个描写是动作描写,是哪一句?

生:“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又搂又抱,抓住这两个动作描写的词语,看出母亲的高兴。你来接着说。

生:我从描写神态和语言的句子看出,巴迪的母亲看了巴迪写的这首诗,非常高兴。

师:具体说一下从她的神态和语言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从“兴奋”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还有吗?

生:嚷着。

师:除了“兴奋”还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眼睛亮亮地。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不好?他很了不起,抓住了“眼睛亮亮地”“兴奋”这两个描写母亲神态的词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谁再来讲一下?

生:我从母亲的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看出母亲不敢相信这是巴迪自己写的。

师:从哪句话看出不敢相信?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

师:非常好,从这句话看出了母亲不敢相信。对于这句话谁还有补充?

生:我从“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后面的感叹号看出

来的。

师:看出什么?

生:看出母亲十分喜欢巴迪写的诗。

师:那巴迪的心情怎么样?

生:特别好。

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生:兴奋。

师:好,你这个孩子太了不起了,在读书的时候注意了两个感叹号,然后看出了母亲非常高兴。

师:好,你来说。

生:老师,我还从“多美”这个词看出来,要是诗不美的话,她不可能说“多美的诗”呀,而且课文中还出现了两个感叹号。

师:用一个词来说母亲此时的心情,那就是——

生:兴奋。

师:谁能读出母亲兴奋的心情呢?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到前面来,注意你的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掌声送给他,用自己的表情带动语调就读好了这句话,像他这样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到100多年前美国纽约巴迪的家。老师就是巴迪,你们大家就是巴迪的妈妈,谁能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来夸我?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我不够有信心,再夸我一下。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我还是没有信心。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我有点兴奋了,再夸我一下。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现在我是信心满满。来,一起夸我一下。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让我们再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课堂上来。同学们,巴迪的妈妈只夸了他一次吗?

生:我从“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看出妈妈不止夸“我”一次。

师:夸了多少?

生:雨点般落到“我”身上,雨点是一滴一滴的,形容很多。

师:那是多少?

生:很多。

师:哦,那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他现在就是巴迪,大家一起帮帮忙好不好?让他体会一下这雨点般的赞扬声落在身上的感觉。谁来赞扬一下?

生: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妈妈不止说了这三句话。

生:巴迪,要是你爸爸看见了,肯定会夸你的,你赶紧准备准备好给你爸爸看看吧,要是不让爸爸看,那真是太可惜了呀!

师:多体贴的妈妈呀,谁还想夸?

生:巴迪,你写得真好呀,真不愧是我儿子呀!

师:谁还来?

生:巴迪,你写得真好呀,真不愧是你父亲的好儿子!

师:你太会说话了。

生:巴迪,你肯定是遗传了你爸爸这一点。你爸爸有这个特点,要不你爸爸怎么能是公司的重要人物呢?这首诗可真精彩!

师:听了妈妈赞扬的话,心里觉得怎么样?用书上的词,是什么?

生: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得意扬扬就是这个感觉,我看你高兴得都有点不太好意思了,那用书上的词来说是——

生:腼腆。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1自然段)

三、情景模拟,练习写法

师:从母亲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中我们看到一个美国的好妈妈,我们中国妈妈也这样吗?

生:是。

师:那你的妈妈什么时候夸过你?

生:只要我表现好了,我妈妈就会夸我。

师:具体什么表现?

生:我上課积极发言,不搞小动作。

师:就像今天这样,妈妈肯定会夸你的。好,请坐,还有什么时候?

生:就是考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得了100分,我妈妈就会表扬我。

师:当我们成绩好的时候妈妈会夸我们,还有吗?

生:当我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妈妈会夸我。

师: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还有吗?

生:给妈妈捶背的时候妈妈也会夸我。

师:多体贴的女儿。那位女同学,你来说说。

生:如果我上课认真发言,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就会夸我。

师:当我们学习成绩特别

好的时候,考100分的时候,当我们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当我们体贴妈妈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学习特长小有成绩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也会夸我们。那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妈妈当时夸你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把它写出来?打开学习单,先不要着急写,让我们静静想一想,妈妈夸你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都说了什么,都做了什么。

(生写,师巡视指导。)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想说一说?

生:记得我上二年级时,在

期末考试中,三科都是一百分,妈妈一看到我的卷子,既兴奋又大声嚷道:“真不愧是我的女儿,考得这么好,可得奖励奖励你了。”她紧紧地把我搂在她怀里,我们母女俩都开心地笑了。

师:你看,抓住了母亲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写得多好呀!掌声送给她。谁还想来?

生:有一天,妈妈把我叫来,高兴地说:“老师在群里夸你啦!”我惊讶极了。“高老师在群里说:‘李子嫣和张乐等都有很大的进步。”她搂住了我,赞扬声像雪花般落在我身上。我高兴得又唱又跳。

师:看她的作文能力有多

强,来把掌声送给她。谁还来?

生:妈妈每次夸我的时候,她的脸上都会露出灿烂的微笑。有一次,我考了100分,妈妈对我说:“儿子,有进步呀,妈妈奖励你一个水果,再接再厉哟。”说着,递给我一个大苹果。

师:你太容易满足了。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只要我们像作者那樣,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灵活地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就能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我们也会写出好文章。

四、比较阅读,词句朗读

师:同学们,巴迪写的这首诗,真的就那么精彩吗?在文中寻找证据,找到了举手示意,真的是那么精彩吗?

生:我联系下文知道,巴迪写的诗其实一点儿也不精彩。

师:哪句话能看出?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父亲是电影公司里的重要人物,他肯定知道什么样的诗算是好的。

师:他是从父亲的评价当中知道这首诗好不好,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第15自然段,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我从“相当糟糕”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他自己都认为这首诗是相当糟糕。有这么糟糕,妈妈看不出来吗?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夸他?继续在文中寻找证据。

生:我是在第12自然段找到的。“‘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从这里看出来,巴迪是个孩子,他还特别小,母亲说这句话是因为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也就是妈妈根本不在

乎孩子写的这首诗好不好,而是觉得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够写诗这件事就值得——

生:夸奖。

师:看看母亲是怎么说的?

生:嚷着。

师:第1自然段也有一个

“嚷”字,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嚷”字有什么不同?

(生读)

师:这两个“嚷”有什么不同?谁来说一下?

生:第二个“嚷”字是表达母亲对这件事的不同意,第一个“嚷”字表达了母亲很高兴。

师:那第二个“嚷”字母亲是用哪个词来说呢?

生:生气。

师:看,美国的妈妈和我们中国的妈妈有多不一样,对老公的嚷是——

生:生气。

师:对儿子的嚷呢?

生:是兴奋。

师:但是这个妈妈非常聪

明,在和老公吵架之前他说了三个字,什么?

生:亲爱的。

师:加上那三个字和老公吵架会有什么好处?

生:我认为老公有可能不会生气。

生:我认为母亲是先平和老公的心情,然后再跟他吵。

师:怎么样平和的?来,就读这句话,你读一读。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这是一个讲理的妈妈

吗?母亲很生气,谁能把那个生气的样子读出来?

生:“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看到了吧,这妈妈气得脸都红了。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五、介绍作者,拓展阅读

师:正是在母亲的鼓励下,巴迪成为了一名作家,成名以后,他深情地写道——

生:(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魂和创作的源泉。

师:原来呀,母亲这夸张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背后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板书:爱)好,同学们往前面看,这个题目很特别,记住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对母亲的描写精不精彩?

生:精彩。

师:所以说,与其说这个故事精彩,不如说是作者的语言精彩,用文中母亲的话说,那真是——

生:精彩极了。

师:巴迪的一生也很精彩。(课件出示)他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在1952年,第2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所创作的《码头风云》获得了包括最佳原创剧本奖在内的八项奥斯卡金奖。他一生共创作了34部作品,老师找到了他所创作作品的名字,(出示)一起读——

生:《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师:从这些作品的名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巴迪作品的名字都是很独特。

师:哪里独特?

生:比如《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正好是两个反义词,然后巴迪把这两个词给倒过来了,让人看起来糊涂很聪明,聪明很糊涂。

师:说得太好了。

生:从《醒着的梦》看出,梦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才能做出来的,如果醒着的话,那只能做白日梦。

师:说得好!这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让我们走进巴迪的作品当中,在他的作品中继续感受巴迪语言的精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后所思】

课讲完了,我不知道我讲的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感受。

首先,我想到的是学生,大家看到的这节课是我在省、市、区教研员指导下的第三稿。第一次试教时,我对人教版的教材进行了梳理,发现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共有两次,第一次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它们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爱;第二次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课文,它们的情感目标是理解父母爱的方式不同。这节课我就从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出发,引导学生比较学习,让学生感受这爱的不同方式。课堂效果似乎很好。

第二次试教时我改变策略,从巴迪的角度出发,抓住父母不同的评价下巴迪的反应来走进巴迪的内心,同时抓住课文中的一个留白,就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句话,这个只有二十几个字的话中共有五个句号,巴迪此时会想什么呢?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课堂效果也很好!

第三次试教时我重新读了课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这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在哪里?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语文版的单元导读中都做了提示,即想一想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而这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最集中、最精彩的就是第1自然段,所以教学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把父亲读诗后的反应放在了第二课时。而这一课时主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然后学以致用。学习用这种方法来写写自己母亲夸自己的情景,并且拿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写,力求在40分钟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其次,我想到的还是学生,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要把语文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我指导学生用画出标志词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总结朗读的方法,用自己的表情带动语调,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指导学生理解“腼腆”和“得意扬扬”这两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留白边读边想象母亲还会夸“我”什么,同时让学生结合巴迪被夸的情景走进学生的内心来理解词语。

最后我想到的仍是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文字的品读,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写的故事情境中,进而实现由名篇带多篇,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开一扇窗,推开一扇门!

今天,我追求的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过程,在他们的心中留下阅读的痕迹,力求使我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莲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巴迪神态首诗
《上课没人抢》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写给一群羊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