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2018-11-18陈土良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习惯

陈土良

学生个性与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教育影响这一载体。数学教学不是照本宣科的牵强附会,更不是脱离教材内容的空泛说教,而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学生数学个性品质的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合理、科学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身素质特点和内在积极性为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一、以学生的自身素质特点和内在积极性为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的整体,表明了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与其他事物一样,个性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外因又有一定的内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个性的培养应利用学生自身素质的特点和内在积极性为发展个性的动力,通过多种渠道以及多种形式去实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崭新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即:不再把课堂看作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力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迫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

二、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合理、科学的训练,培养后进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通过重复练习并巩固下来的变成个人需要的行为方式。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增才干、立志向、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抓紧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方式的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可以为学生创设高尚的道德情境和良好条件,提供良好的榜样,特别是结合学科特色的知识运用与实践开展等各类活动,于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目的。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自觉预习课本的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的习惯;认真审题、计算仔细、自觉检验的习惯;做作业和复习的习惯;记忆的行为习惯等。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正因为数学广泛应用性,决定了学生需自觉培养随时随地尝、体验、学习、计算的习惯;以数学的逻辑性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逐步养成学生条理性、逻辑性的思维习惯;利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来逐步培养学生创新习惯、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需要教师于无声处地耐心地引导,需要教师走进学生日常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结合学科特色的教育活动才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事半功倍。

三、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在自我锻炼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后进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家长和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作为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地确定学习目的,排除学习中困难和干扰,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在平時上课时,注重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地世界观、道德观和道德情感,再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和当前的数学学习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矢志成才,以构成他们坚强意志的巨大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数学竞赛,来培养学生勇敢、坚毅、勤奋的精神。此外,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论证、习题的解答等各个环节,达到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四、发掘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中的辨证因素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数学充满了辨证因素。教师要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辨证因素,以知识为载体,渗透辨证唯物主的观点、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

学生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的总和。而数学课堂教学更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的动态的人际双向交流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即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初中数学教学的培养,不仅要求教师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在学习数学知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意味着教师更应具有高层次的自身修养。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习惯
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上课好习惯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好习惯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