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中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2018-11-18熊蕊熊茂荣

记者观察 2018年16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志愿队伍

文/熊蕊 熊茂荣

“社区教育”源于20世纪初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的思想,社区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当今社区教育正向终身教育演变,有着点多面广、内容繁杂的特点,因此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做支撑。在社区教育中,最主要的人才资源由三支队伍组成: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正成为社区教育中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国家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志愿者投身社区教育服务。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日趋增强,大量高校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教育与服务建设中来。近年来,学界一直将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志愿者社区服务内容界定

学界对高校志愿者社区服务内容的界定各不相同,并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说法。董慧、梁凯 (2011)认为高校志愿者社区服务是指,大学生依据个人的意愿,以社区资源,面向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和居民开展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活动。邹思敏、程诚(2009)提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1.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2.重点帮扶服务,3.文化共建活动。李龙、王伟(2016)综合前人研究,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按照专业程度划分为一般性志愿服务和专业性志愿服务两类。

笔者认为,高校助学志愿者是大学生志愿者的一个分支,具有志愿者的共同属性和一般特点,即大学生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各种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点。但高校助学志愿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学龄儿童,服务内容为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助学志愿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普通志愿者相比应更具专业性。因此,高校助学志愿者所从事的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服务内容较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性志愿服务。

二、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我国高校志愿者在进行社区教育服务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张鲁文在《关于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存在法律缺位、结构单一、素质不高、地位不高、服务面窄、管理不善六大问题。张翠翠(2009)认为:只强调志愿者无偿地奉献时间和精力的这种单向式的服务理念常常会忽视志愿者自身的参与动机和需求,无法形成有力的鼓励机制,使得很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行为都是暂时的,无法持久。邵振刚、钟婉仪在《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中指出:培训呈现短期性行为,缺乏完整的学习框架和学习过程,志愿者缺乏职业认同,忽略对志愿精神的发扬、传播与传承。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高校志愿者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自身综合实践素养不高,难以满足社区服务的需要。

三、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

众多学者认为建立高效可持续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离不开全面的统筹安排、明确的培训目标、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健全的保障机制。现今,志愿者培训发展模式研究更加注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获得感”。“快乐志愿”培训模式主张通过各种有趣的培训方法,引导志愿者在快乐中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的兴趣,进而掌握志愿服务理念及相关技能。“服务学习”培训模式则主张把服务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将学校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在服务中让参与者学会技能技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满足其精神需求。目前这两种模式被广泛提倡和实践。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多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心理方向等入手,多着力于论证社区教育中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涉及面广但论述都不够深入,提出的解决方案亦较为宏阔,这就为该领域的研究留下了开拓与深耕的空间。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志愿队伍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研究30年: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以志愿,致青春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大雁的飞行队伍
我国社区服务的性质和服务原则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