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开展中国崛起研究的智库信息源探析

2018-11-17

社会观察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源英美研究所

本文以英美学者近年来发表在SSCI来源期刊上的“中国崛起”主题论文为样本,对其参考和引证的来自各类智库的信息源开展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比较来自西方智库和中国智库的信息源的受关注程度和现实影响力,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崛起和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所依据的主要智库信息来源进行探析,进而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和建议。

英美学者信息源获取中的全球智库分布与类型

经过对专题论文样本的参考文献进行提取、分类和整理发现,笔者发现网络来源的信息源占了很大比重,而这些网络获取途径又主要包括各种国际组织网站、研究机构网站、政府部门以及新闻传媒网站等。其中尤以各类智库网站最受英美学者的关注,约有2/3左右的标明了网络出处的信息源来自全球各个智库。

1.信息源智库的国家分布。笔者对这些智库的国家分布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些信息源来自的智库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英国,占到了所有智库信息源的3/4以上。其中美国智库又占据了绝对优势,超过了60%,包括了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卡耐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等。英国的智库则主要包括外交政策中心、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战略研究所等。

来自中国的智库信息源一共有5条,分别来自5个智库机构,分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从总体国家分布来看,英美学者开展中国问题研究所依赖的智库资源还是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来自中国的第一手智库报告还是相当贫乏的,当然这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其受关注度的重要条件外,智库报告及研究成果的公开性和获取便捷程度等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2.中外智库的类型比较。由于国情不同,中国智库虽然数量众多,但其机构规模、资金来源、运作方式等都不尽相同,且具体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根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圈层结构特点将其分为四类:党政军智库、科研院所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本研究所涉及的5个中国的智库机构主要属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智库。但我国的这些智库在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的公开发布和开放获取上做得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其网站建设和报告发布途径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其对于政府的决策咨询和政策参考的作用也未有效发挥,而是更多地停留在学术研讨的层面上。因而其在影响力、实用性和决策参考力上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英美学者信息源获取中的国际智库资源分析

1.英国外交政策中心。外交政策中心是英国的一个重要对外政策研究机构,是领先欧洲的智囊团。尤其是该中心于2004年出版的《北京共识》(The Beijing Consensus)是一份对于中国外交影响深远的研究报告,是英美学者开展中国研究的信息源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智库报告。

在本研究选取的30篇论文样本信息源中,《北京共识》总共被引用了8次,在智库研究报告类型的信息源中位列第一。不仅如此,在这些信息源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外学者对《北京共识》进行的评论和研究文章,达8篇之多,如姚洋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北京共识的终结》,黄亚生在《亚洲政策》上发表的《重新思考〈北京共识〉》等。从这些信息源中可以进一步考察英美学者利用有关《北京共识》信息源的选择性和倾向性。

2.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作为美国著名智库之一,布鲁金斯学会是华盛顿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库之一。布鲁金斯学会于2006年成立了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并在清华大学开设了办事处,即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中国问题研究。从本研究所选论文样本的信息源来考察,直接来自布鲁金斯学会网站的信息源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来自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巴里·博斯沃思(Barry P.Bosworth)有关美国在全球背景下的国家储蓄的论述:Barry P.Bosworth,“United States Saving in a GlobalContext”,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April 6, 2006。该参考文献直接标明了其网络出处的链接,可以明确地获知作者获取该文献信息的途径源自布鲁金斯学会智库网站。

另一条直接来自网站的信息源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关于中国软实力的一篇论述文章:DavidShambaugh,“China Flexes Its Soft Power,”InternationalHerald Tribune, June 7, 2010。这篇文章中沈大伟主要就中国的四大主要媒体展开论述,他批判中国试图以媒体宣传报道作为软实力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而论文样本也正是通过布鲁金斯学会网站获取和利用了这一篇信息源来论述其观点。

3.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是位于英国伦敦的非营利、非政府性质的智库组织,由于其研究者常引领世界议题及新提案,而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之为非美国第一的智库。

本项研究中提取到的来自该研究所的信息源为:Shaun Breslin and Simon Shen,“Online Chinese nationalism”,Chatham House Programme Paper, Sept.2010.这条信息源是由肖恩·布雷斯林(Shaun Breslin)所撰写的“China andthe global order: signalling threat or friendship?”一文所标注和引用的。信息源是一篇题为“网上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查塔姆研究所亚洲研究项目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该份研究报告在注释中标明,其主要是依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英文版)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的,可见其最初的信息源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很多信息源虽然是由英美学者所撰写,然而其本身也是对来自中国的文献进行解读而生成的。

4.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重要智囊团,致力于对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它对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由该委员会主办的《外交事务》杂志曾刊登过美国知名外交家、国际政治学者的论文。

由该智库获取的信息源相对较多,其中由外交关系委员会所发起的美中关系独立任务小组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较为典型。这份题为“美中关系:一个乐观的议程,一条负责任的路线”的报告指出,美中双边关系意义重大,而且将塑造21世纪的国际安全;美国将从一个自信的立场,以一个乐观的议程接近中国。

5.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冲突、军备、军备控制以及裁军的国际独立机构。在研究所选论文样本的信息源中,来自该智库的信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SIPRI发布的政策报告,一种是来自相关军事统计数据库的资料。《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政策研究报告》(SIPRIPolicy Pape是该智库每年发布的一项主要研究成果。该报告中被引较多的是由Linda Jakobson和Dean Knox撰写的“New foreign policy actors in China”(SIPRI Policy Paperno.26, 2010),该文献可以通过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网站获得。这篇名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新角色”的研究报告,详尽探讨了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各类角色与相关因素,在英美学者开展中国崛起问题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被参考和引用的频次也相对高。

英美学者信息源获取中的中国智库资源分析

除了这些国际权威的著名智库资源及研究报告之外,也有部分信息源来自中国的相关智库机构。

在本研究所选样本的信息源统计中,来自中国研究机构智库的信息来源相当有限。在英美国家智库来源如此之多的情况下,这也说明中国的智库或研究机构在英美学者的研究中影响力还十分微弱,并未引起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的国际关系时的足够重视,中国在加强智库建设上任重而道远。以下仅就引用到信息源的几家中国研究机构作简要介绍,并对所引信息源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解读。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专题资料等形式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或通过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在所选专题论文样本中,有一则信息源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英文版网站,事实上是该研究院主办的一份英文学术期刊在线版的论文。具体的信息源为:Wei Zonglei andFu Yu,“China’s search for an innovative foreign strategy”,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ume 21 Number 2Mar./Apr.2011.该信息源也标明了其来源网站的链接,这可见网络来源被发现和获取的重要性。事实上,各类研究机构或智库网站都应努力将自身的研究成果公开发布在其平台上,便于被其他研究者发现、获取和利用,从而通过网络传播途径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已与国内外政党智库、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多家研究机构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每年出版《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年鉴》,公开发行中文月刊《当代世界》。

来自该研究中心的信息源主要有如下这一条:Jiang Shuxian,“Guoji jinrong weiji he shijie duojihua qushishenru fazhan”[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a multipolar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 Center forContemporary World Studies research paper, 2011, http://www.cccws.org.cn/NewsInfo.aspx? NId=627, accessed 2April 2013.(姜述贤《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研究报告)。注释该信息源的样本论文为ShaunBreslin发表于International Affairs上的““China and theglobal order: signalling threat or friendship?”一文。

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及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为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来自于该研究院的信息源为:Yu Zhengliang,“Globalpower structure shifted and transitional multi-polarityemerged”, Shangha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workingpaper, 2010, http://www.siis.org.cn/en/zhuanti_view_en.aspx?id=10036, accessed 2 April 2013。该论文发表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期刊《国际展望》2010年第4期上,全文为英文版。

从对这些网络信息源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国研究所在网站上发布的研究报告并不稳定,在一段时间后其链接就失效了。这对于信息源的稳定性、可追溯性和可获取性等均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发现和利用。因此对我国的智库建设来说,构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平台,并长期保存和发布其各类研究报告和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我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信息源智库的国家分布来看,在英美学者对中国崛起问题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英国等西方主流智库的研究报告成为他们参考和引证的主要信息源,而中国的智库网站并未发挥应有的智囊作用,未能在英美学者中产生应有的影响。与西方英美等国类型丰富且实力强大的智库相比,中国的智库建设目前还很不成熟,类型也相对单一,远未达到提供权威的中国研究信息资源的程度。在信息源统计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智库并未引起英美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仅有部分社科院及研究所的信息被偶尔引用。因而加强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方面的智库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重点推进研究所和社科院等专业机构的智库建设,打造国际品牌,促进其他智库类型多样化。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国际问题的专业研究所和各级社会科学院是产生智库资源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中来自中国的信息源智库主要就是研究所。对于我国专业研究所和社科院的智库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品牌。

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其他各种类型智库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为地方或中央有关部门及专业性领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功能。从研究所统计的国外智库来看,其类型相当丰富,且大多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比较多样。而这正是中国当前智库建设所欠缺的,亟待设定分类目标和评价标准,从各自的特色强势出发构建类型多样的独立智库,形成较为全面的信息源体系。

2.不断增强中国高校等学术机构在国际上的学术传播,推进“一带一路”研究与建设,发挥资政作用。

从研究的智库类型来看,国外大学智库在信息源中占有很大比例。目前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虽然很多,但堪称高水平智库的还很欠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世界一流大学智库有较大差距。随着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高校中建立与之相关的研究智库也日益成为热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智库建设需要以政策咨询和推动实践为重心,而不能使学术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际脱节。

此外,高校智库要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高校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搭建中外智库联合研究的高端平台,推动交流互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3.努力构建稳定的智库网站作为研究成果的对外发布平台,及时公开各类研究报告,使得信息源易被获取和利用。

从本项研究的被引智库信息源来看,来自智库网站上的资源被英美学者参考和利用的频率最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获取,易于被发现和利用。如智库研究报告《北京共识》便是公开发布于英国外交政策中心的网站上;又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英文院刊《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 Relations)也是作为开放获取资源发布在其网站上,从而极大提升了该信息源被获取的可能性。因而,社科院或高校等各类智库都应努力打造自身的研究成果对外发布平台,将研究资源通过网站加以传播,实现资源的易发现性和可获得性,从而提升智库资源的影响力。

结语

总之,当前中国智库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和产生的影响还相当微弱,中国在建设自己的智库时,一方面要努力打造国际品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其影响西方学者对中国问题研究认知的信息源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各类研究机构的智库效能的发挥,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更要体现其对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推动和资政作用。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源,中国智库亟须构建稳定、开放的研究报告和成果资讯发布平台,使其易于为国际学者所发现和获取,从而提升其在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信息源英美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长城脚下坐望山-花时间研究所
睡眠者效应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昆虫也会便便吗?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舞蹈资源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和舞蹈教学的作用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开展配网快速复电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