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中草根新闻探析

2018-11-15黄胜方

科技传播 2018年21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互联网

黄胜方

摘 要 互联网以及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也有利于草根新闻的蓬勃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民主的推进,草根新闻已经兴起并改变了原有的新闻理论体系和新闻报道方式。文章对草根新闻进行探析,首先阐述草根新闻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当前草根新闻传播的形态:包括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其次探讨了草根新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新闻尺度把关不严谨和新闻责任感的缺失,最后提出参考性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新闻;互联网;草根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2-0118-02

1 草根新闻的概念及特征

草根新闻是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博客、手机媒体、网络平台或网站及软件等技术工具把发生在身边的新消息第一时间用简单的方式传到网络上,草根新闻使公众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和生产者[ 1 ]。简单的说草根新闻就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生在每一个民众身边的事件被传播到网络上,其最大的核心是普通民众,发布者不只是专业的新闻记者。

草根新闻的特征包括草根性、突发性和个性化3个方面。

一是草根性,是以公众的视角传播身边发生的事,草根新闻的视角还可以认为是从下到上或者说是从基层开始的报道转变,突破了传统新闻的生硬古板,体现更多的是人世百态和生活本质[2]。

二是突发性,指的是大众把发生在身边的趣事或事件在传统媒介还没有报道之前就已经自发的传到网络上。草根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就拿“9·11”事件来说,有一段现场视频就是普通民眾用自己的录像机录制的。

三是个性化,传播者在传播草根新闻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自己认为是新闻的事件记录下来并传播到网络上,不用顾虑别人是否喜欢,也不用像传统媒体一样去考虑某一则新闻是不是会带来舆论压力或者负面影响,只要传播者喜欢就可以传播;并且在传播途径的选择上有自主性,不受版面和电视频道的制约等[ 3 ]。

2 草根新闻传播形态

2.1 博客

草根博客中的公众都可以自主申请注册博客个人账号,然后根据个人的喜好传播身边发生的奇闻趣事,或者发布一些个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还可以自主评论公共事件。博客上首次发布的信息是2005年武汉博主报道的江西九江地震的新闻。同时2016年轰动性新闻“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在被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禁止发布新闻的时候,湖南的博主周曙光将其事件的录音和视频发布到博客上,一时间在博客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2.2 微博

微博发布的新闻受字数的限制,这样就需要微博客用简单精炼的词汇报道事件,但是微博可以给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和视频或者链接,这样就形成了内容简短但是有冲击力的组合式的新闻信息。微博的写作内容比较零散,展现出来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趣闻轶事,这样就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就拿2016年广东韶关市劳动群殴事件来说就被微博客一度推上了热搜。

2.3 微信公众号[4]

微信公众号可以准确迅速的把信息推送到微信上,观众点一下手机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新闻,还可以与读者互动,影响力非常大。就拿爱诸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高铁开通时间表来说,一经发布就被转载了十万余次。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跨界交流,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其互动功能也是传统纸媒和电视视频不能超越的。

3 草根新闻案例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便捷,受众的“自媒体”意识不断提高,草根新闻的传播队伍不断壮大。在汶川5·12特大地震中,网络媒体的报道无疑是新闻宣传报道中一支重要力量。在媒体抗震专题中,网络媒体中活跃着一股来自草根的播报力量,他们及时发布来自灾区现场的目击见闻和图片,给广大网民带去与专业报道不一样的草根新闻。随着网民的成长与成熟,草根新闻也逐渐在重大新闻、突发新闻、追踪新闻的报道中从业余走向专业,并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在2016年1月2日有一则网络视频被传的沸沸扬扬,内容是在上海二号地铁线上的一些乘客和一名打扮时尚的女子的争论,很多人都在议论并指责车上那位年轻的女子在啃泡椒鸡爪并把骨头扔在地上,被地铁上的其他乘客指责没有道德,这个女子就和其他乘客理论,并认为自己没有错,争吵的非常激烈言语也很犀利,这时候就有乘客拿出手机拍成视频传到了网上,一时间被疯狂的点击和转发,一些网友更是用言语抨击这位鸡爪女的行为,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炒作,但是最后“鸡爪女”火了成名了。

视频播出以后“鸡爪女”被人肉被转载,反而让她身价暴涨,还有一些商业活动也邀请她去参加。那么这个由民众发出的草根新闻到底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很多媒体也争相报道,各种争议不断,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文明和道德素质进行了热烈讨论。

4 网络新闻中的草根新闻现状及策略探讨

4.1 草根新闻的问题

4.1.1 新闻尺度把关不严谨

很多的草根新闻发布者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新闻素养的训练,或者说是不能准确把握新闻的尺度,这样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就拿2016年的“地铁鸡爪女”和2017年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来说,网友的态度很愤怒,并且还人肉搜索相关人的信息,甚至对学校和幼儿老师进行语言攻击,这样就超越了新闻道德的尺度,严重触及了法律的底线。

4.1.2 新闻责任感的缺失

普通民众发出来的一些草根新闻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新闻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就拿“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来说[5],这个帖子发出来以后就有很多网民评论,在事情没有被查清楚之前,这个后妈一度被人肉和语言抨击,那么这个话题的真相是家长在炒作?还是一些不法分子想要出名呢?据有关人士报道说这种现象有炒作的可能,后期可能还会有新的炒作行为。

在经过上海瑞金医院的诊疗结果出来,小孩本身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身上的淤伤不是后妈暴打所为,同时还对小孩的邻居进行证实,小孩的后妈虽然是后妈,但是对小孩挺好,这个事件从开始就被放大,有的网友说事件背后有人操作。但是不管是不是炒作,在事情没有被查清楚之前新闻工作人员或者评论人员都没有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可见这个事件是新闻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4.2 草根新闻问题策略探讨

4.2.1 增强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网络编辑应该切实做好新闻“把关人”,并且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公众,从而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并提升網民的“把关”能力。网民具有基本的媒介素养,就能在鱼龙混杂的网络新闻信息中准确的判断网络信息,将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干净整洁,对于“人肉搜索”等网络技术的使用应该谨慎合理有效,在尊重真相的同时保护当事人不受言语的抨击。

4.2.2 提升媒介素养

当前网络信息量非常的庞大,信息的品质和层次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大众的新闻水平和判断事物的标准也不良莠不齐,对新闻的认知和判断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传播出来的新闻五花八门。同时网络还具有匿名性,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坏人借助网络平台谋取自己的福利而发布假新闻和造谣的事情。那么就需要公众有辨别新闻是非的基本素养。

看到新闻应该用客观的思维判断事情的真假,不能只看见新闻的表象,还要养成看新闻的时候查阅发帖人的相关信息的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在看到新闻的时候去客观的判断新闻的真假。但是对于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积累经验并储备知识阅历。

5 结论

草根新闻是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但是草根新闻里面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网络暴力、假新闻等。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法律约束和引导,公民自身加强道德和媒介素养,来减少这些网络垃圾信息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张珞.新媒体时代的“超文本”新闻与公众媒介素养[J].教育传媒研究,2017(1):86-88.

[2]郭啸轩.自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的应对与出路[J].美与时代(下旬),2015(10):56-57.

[3]高可欣.微博语境下的草根新闻传播现状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20.

[4]陈文敏.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谫论[J].新闻界,2015(6):71-72.

[5]董伟建.自媒体的文化缺失及其传播环境重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0(3):147-150.

[6]王海萍.我国公共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突破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14(6):95-102.

[7]黄睿,石磊.公民新闻失范与专业媒体责任——以“东北大妈被撞”事件为例[J].新闻知识,2014(8):36-38.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析网络新闻编撰的发展演变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