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环保优先 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宜昌渔业转型升级纪实

2018-11-15冯德品李长江董舰峰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工程化罐体养鱼

郑 朋 冯德品 李长江 董舰峰 艾 健

2016年以前,宜昌渔业主要由清江库区网箱养殖和枝江、当阳两市15万亩精养鱼塘两大板块构成,库区高峰时期渔业年产量3万吨,产值11.6亿元,养殖网箱面积3400亩,涉及渔民1769户。

2016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绿色发展理念,宜昌市积极推进养殖网箱清理取缔、湖库整治、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绿色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普及推广、精养池塘改造升级等工作,至2017年年底,全面取缔了全市境内3509.27亩养殖网箱、4253亩围栏养殖,450亩珍珠养殖等对水体造成污染的养殖模式,同时严肃查处投粪养鱼、污水处理不达标随意排放等养殖行为。

水产养殖面积骤减、水产品产量下降、上岸渔民如何安置、精养池塘如何改造升级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宜昌渔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拆网箱不拆产业,引导库区渔民转产上岸,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绿色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思路逐渐清晰,方向逐渐明确。

一、库区渔民转产上岸,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湖北天江渔业有限公司曾在清江有10000m2养殖面积,有近10种鲟鱼品种,年养殖量为400吨,是清江养殖规模较大的公司之一。全市湖库禁养后,公司董事长古平光带头转产上岸,在市县水产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他组织社员利用国家拆除清江库区网箱的补偿费、大灾重灾救助费、贴息贷款等配套资金,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大溪水库坝下建成103亩的大溪鲟谷,该基地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60%面积用于水产养殖、观光旅游、水产品加工,40%面积用于养殖废水处理,通过4次沉淀池过滤、4大家鱼净化、生物浮床净化等处理后,水能被循环利用。

大溪鲟谷40个养鱼池先后安置了800多吨从清江库区迁徙上岸的网箱养殖鲟鱼,让28户鲟鱼养殖户顺利转产上岸。鲟鱼搬新家,搬出新产业。以前在清江库区只是单一养殖业,如今大溪鲟谷集养殖、加工、休闲、旅游等于一体,成了宜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随着大溪鲟谷旅游、休闲功能区的启动,现在的养殖规模比原来的合作社扩大了20%。古平光说:“合作社的69户养殖户上岸后,仍旧是养殖能人”。

大溪鲟谷成了清江库区鱼类安置的范本之一,不仅如此,宜都市在高坝洲镇规划1600亩土地用于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在红花套镇建设双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园区;长阳县在磨市镇规划土地300亩建设多宝鲟谷,在大雁乡规划200亩建设工厂化养殖基地。现今网箱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传统污染养殖业退出历史舞台,绿色健康养殖成了主角。

二、鱼塘装上“跑步机” , 绿色健康高效益

一尘水产负责人贺华山靠贩鱼起家,2008年开始从事湖库大水面养殖,先后承包了枝江刘家湖在内的数个中小型湖库,2014年年底,为保护生态环境,全市湖库开始禁养,他退出所承包的湖库,开始探索绿色环保的新型养殖模式,通过市县两级水产部门的帮扶,他开始接触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2016年,贺华山在全市率先引进该项技术,起初尝试修建了4条跑道型养鱼槽,槽长22m、宽5m、深2.3m,两端与池外的水面(净化区)相通,并隔有一张渔网,鱼群被隔在了水泥槽内。水下还安装有24小时增氧推水系统,在推水养殖区末端,加装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吸出至池塘外污物沉淀池中,处理后再利用。养殖区外的大水面通过曝气和套养滤食性鱼类,种植净水植物等,达到净水和增产目的。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条“跑道”产量相当于过去10亩池塘的养殖效率。按照平均一公斤鱼12~16块的价格计算,一条“跑道”年产值可突破30万元,每条槽纯利润超过10万!尝到甜头后的贺华山,在水产部门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实施池塘改造升级,现已建成9条循环水养鱼槽。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取得成功后,市水产部门通过冬季渔业科技培训,邀请贺华山亲自为渔民授课,同时组织渔民实地观摩取经。该基地作为我市渔业“三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每年前来学习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贺华山从不藏着掖着,在介绍该模式优势的同时,将自己实践总结的改进建议一一指出,让后来人少走弯路。通过 “一尘”的示范和带动,枝江、当阳两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已建成跑道型养鱼槽82条。我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发展规模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8月,夷陵区“罐体养鱼”基地建成,该基地是我省第一个“罐体养鱼”商业基地。“罐体养鱼”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一种,华农何绪刚教授在公安崇湖渔场试验成功后,我市于今年上半年引进该项技术。该模式下罐体全部使用食用级原料定制加工而成,每个罐体高3.1m、直径4m,可容放25m3水。罐体每个造价5000元左右,可使用10年以上,投产后每个罐体可达到1吨的产量,平均每亩鱼塘可安装6个罐体,年产量高达6吨,是普通精养塘亩产量的6倍,而且养殖尾水近乎零排放,能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后期我市水产部门将做好夷陵区“罐体养鱼”基地数据收集和技术服务工作,该模式取得成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图为当阳市泉河生态农业公司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基地,现有循环水养鱼槽32条。

三、种稻养虾双效益,综合种养促增收

当阳智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亩,依托“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50多户。基地开展了虾稻共作、鳖稻共生两种种养模式。其中鳖稻共生池1个30亩,虾稻共作池1970亩。基地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经过两年多的生产实践,每亩可年产优质稻谷300kg、优质小龙虾近150kg,亩产值可达6000余元,亩纯利近3000元。目前,公司申报了有机大米、小龙虾、中华鳖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了“观亮湖”大米商标。

2016年,枝江润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一期建设虾稻基地,二期配套建设休闲观光设施。当年实现了小龙虾亩产150kg,生态有机稻亩产400kg的可喜成效。2017年,合作社有社员75户,合作社着手进行二期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停车场、拓宽道路、引路入户、绿化田间地头、美化景观节点等,引导周围村民经营农家乐、生态采摘园、特色民宿等。2017年全年生产优质稻500吨,商品虾200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等为每户增收2万元。

▲图为夷陵区“罐体养鱼”基地,现有养鱼“罐体”16个。

▲图为当阳智攀虾稻共作养殖基地,2017年基地生产优质稻谷300吨、优质中华鳖6吨、优质小龙虾800吨,总产值1150万元。

截至2017年,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40680亩,较上年增长近1万亩,增幅达33%。全市稻田综合种养亮点纷呈,先后注册了“瓦仓虾稻米”“九龙仙虾稻米”“观亮湖虾稻米”等品牌,虾稻米品质售价远高于普通大米,“瓦仓虾稻米”更是荣获全国优质渔米评比银奖;枝江虾稻花谷、远安亲子钓虾等休闲渔业备受市民青睐,我市稻田综合种养呈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昌渔业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大力推广湖北省渔业主推技术,探索创新绿色健康高效养殖模式,实现渔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工程化罐体养鱼
危化品常压罐车罐体安全性能力学研究分析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基于Dynaform有限元模拟的3104铝质罐体再拉伸工艺优化
鱼经
一种易燃液体罐式运输车罐体的设计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
PLC软件工程化的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