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游戏“捉迷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2018-11-15李建琼山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民间玩具

■李建琼/山西师范大学

民间游戏是从古代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既有成人化的民俗娱乐节目又包括儿童所玩的游戏。儿童民间游戏是指儿童在街头巷尾常玩的游戏,诸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跳房子、丢手绢、跳皮筋、踢毽子等游戏。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民间游戏规则简单易懂,操作方便,顺应儿童的天性,因而深受儿童喜爱。而且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跑、跳等运动形式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沟通、协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所以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选取民间儿童游戏中有代表性且最为简单的一种——“捉迷藏”来进行研究。

一、“捉迷藏”游戏简介

“捉迷藏”是民间游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在全国各地均可见到幼儿在玩。但不同的地区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叫“摸瞎子”“躲猫猫”“藏猫儿”,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逮人儿” “蒙老瞎”、“藏蒙个儿”等等。不同的地区叫法不同,玩法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大致的玩法是这样的:游戏人数不少于两人,人越多,趣味性越大。刚开始,儿童通过猜拳、抓阄、石头剪刀布等方式决定输赢从而找出一个幼儿做“寻找者”,即在第一轮游戏中负责寻找别人的人。然后,其他幼儿将寻找者的眼睛用布条或手绢等不透明物蒙上,保证看不到躲藏者的行踪。并让其数数,可长可短(由参与游戏的幼儿协商决定)。同时,躲藏者则要快速找到隐蔽的适合躲藏的地方把自己隐藏好。当寻找者数到规定的数字时,就可以拿掉蒙在眼睛上的不透明物,开始寻找已经藏好的躲藏者。最先被找到的人为下一轮的寻找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被找到的幼儿讲直接参与下一轮游戏,继续躲藏。游戏可一直重复下去。

二、“捉迷藏”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规则简单易懂,随时随地可开展

捉迷藏游戏规则简单易懂,一般智力的幼儿都可理解并执行。对于幼儿也没有具体要求,男女皆适合玩,覆盖年龄比较广。无需准备物质材料。对场地、空间、时间等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对场地大小没有具体规定,只要安全就行。对于时间,也不需要儿童有大段完整的时间。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幼儿,随时随地都可开展。

(二)游戏内容生动、活泼,游戏过程轻松、充满趣味

捉迷藏游戏的特殊性在于他的游戏对象是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冰冷,机械的玩具。幼儿和玩伴之间可以说话并得到回应,还可以有肢体的交流,如追逐、躲藏等动作,都可以使得游戏生动、活泼,幼儿从中体会到趣味,快乐。不至于像玩具那样枯燥无味。而且,捉迷藏游戏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的。伴随着每个环节的推进,幼儿就像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游戏,体会其中的乐趣。

(三)游戏成本低,经济实惠

现在社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多一些时间玩耍,会买很多玩具,而且觉得越贵越好,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好。然而这些玩具的费用也是家庭很大的一笔开支。而捉迷藏游戏则不需要家长买物质的游戏对象,只需幼儿调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通过脑力和体力完成。比如:在游戏进行前,通过石头剪刀布或手心手背等方式确定寻找者,然后再拿手绢或布条等不透明物将寻找者的眼睛蒙住。这样,游戏就可以开始了。整个游戏过程,不需要昂贵的玩具或其他复杂的材料,而且幼儿还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既促进了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又满足了幼儿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可谓大有裨益。

三、“捉迷藏”游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

幼儿处于发育期,需要多增加运动来帮助身体成长。捉迷藏游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跑、跳、蹲、躲等动作。寻找者为了在短时间内找到躲藏者就需要奔跑,而躲藏者为了逃过寻找者的追踪,也需要快速的逃跑,如果跑不过寻找者还需要一些策略来逃脱,比如直线跑的过程中突然迂回,使寻找者猝不及防。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头脑,使之具有灵活性,提高眼神的准确度,反应的灵敏性。并且身体也要具有协调性,而且对幼儿的体力也是一种考验。通过游戏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使幼儿的体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或独生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久而久之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不会与别的小朋友交流沟通。或者玩耍过程中总会出现抢玩具等互不相让的矛盾。捉迷藏游戏的特点就是必须多名幼儿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般需要至少2~3 名以上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游戏中人多了就会有不同意见,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模式。而要使游戏顺利的进行就必须想办法统一意见,这样就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最后达成一致。而在沟通、协调过程中,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表明自己的见解,看法,既提高了 语言表达能力又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相处,增强了人机交往能力。

(三)促进儿童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捉迷藏游戏需要儿童开动脑筋,去思考躲藏者的位置。如果寻找者在短时间内找到了躲藏者,就会很开心,充满成就感,自信心也随之上升。但是真实的游戏中并不是每次都能顺利找到。如果寻找者很长时间找不到,就会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积极性,不想继续寻找,失去兴趣。但这样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表现,会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嫌弃。幼儿为了能继续和其他伙伴玩,不使自己被抛弃,或者出于儿童本身的好奇心,只能快速调节情绪,继续寻找。这样无形中使幼儿有了面对失败调节情绪、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捉迷藏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

(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当今社会,因为不遵守社会规则而酿成大错甚至失去性命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动物园中忽视指示牌“请勿下车”的女子,中途下车近距离观看老虎而被老虎咬伤,家人为了救他而失去性命。还有因为等待自己迟到的丈夫而拦截正在行进的高铁的女子,致使高铁晚点,耽误所有人的时间。这些都是没有规则意识的表现。这些悲剧都是因为无视规则而酿成的。

捉迷藏游戏虽然规则简单易懂,但幼儿在与同伴进行游戏时还是要遵循游戏规则的。比如当寻找者被蒙上眼睛时,在躲藏者没有藏好之前,是不能自行拿掉蒙在眼睛上的手绢的。如果拿掉手绢偷看躲藏者的行踪就是作弊,犯规破坏了游戏规则。还有寻找者在数数时,虽然此时只有自己一个人,即使没有数到规定的数字也不会有人知道,但还是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要数到游戏规定的数字才能开始寻找。对于躲藏者来说,按照游戏规则,必须在寻找者数完规定的数字之前藏好,否则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或者还没有藏好就被寻找者找到,使自己处于不利处境,成为下一轮的寻找者。躲藏者在藏好后也是不可以发出声音的或者发出其他肢体动作暗示寻找者,这些都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表现。通过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可以让幼儿从小及养成驯兽游戏鬼选择的习惯。避免以后再社会中因为忽视一些既定规则而酿成大错。

四、结语

民间游戏捉迷藏游戏实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儿童活动,不仅在家庭中可以开展,在幼儿园也可以大力提倡,还可在户外活动中进行传授。对儿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也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是教育幼儿永不过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黄晶 ,刘云艳 .民间游戏“捉迷藏”对儿童的教育价值[J].基础教育,2007(8).

[2]李婷,卢清.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价值[J].文史博览,2013(3).

[3]平娉.浅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健康发展的关系[J].新课程(上),2012(7).

[4]陈慧.浅析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J].科技信息,2012(19).

[5]顾俊.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探索·幼教天地,2012(08).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民间玩具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游戏规则
高人隐藏在民间
游泳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