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讨论”课改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以《开辟新时代的宣言》为例

2018-11-15李芳林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莘村中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本课学案

■李芳林/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莘村中学

一、新课改模式的背景

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有的一套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多次提出了课改要求,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国家新课改政策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之下,各学校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和前进的步伐,也要拿出自己的课改方案和模式,做到与时俱进。下面我将以《开辟新时代的宣言》为例展开说明。

二、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这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的标题。按照“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讨论”课改模式,贯穿先学后教的理念,课前首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自主预习部分,让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整合,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由教师教到学生学理念的转变。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1]由于本课内容较为理论化,枯燥乏味,再加上学生对历史视频比较感兴趣,于是我尝试以一则视频短片《神会马克思》进行导入,通过视频导入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把握本课的重难点,另外一方面也利于学生有目的学习。紧接着是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可让学生分组回答自主预习的部分,并进行量化。除了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的预习情况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对本课预习后出现的问题纠正,并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由于本课的重点是对宪章运动的评价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其问题的答案教材上有所显示。鉴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解说。这样一来,既贯彻了教师是学生引导者的理念,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由于中考是指挥棒,中考题设置的理念,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信息提取和史料解读的能力,因此我在合作探究环节设置了一道材料题来展开讨论。请同学们看《共产党宣言》中几则材料,思考相关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途径、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方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首先是对分组要求和小组任务的具体指导,其次要提示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和支撑,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紧接着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还要做好课堂预设,以便于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提升,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对于课堂小结,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完成。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可采用投影仪的方式进行展示,同时要关注学生成果的创新性,并给予鼓励。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上的创新,我们依然走在思想创新的路上。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另外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设置几道练习题,找小组代表来进行回答,以达到巩固课堂,学练结合的目的。

三、新课改实施的评价

在本课整体设计当中,我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了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讨论”的课改模式,通过学案导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另外一方面,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达到导学的目的。

当然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语言表达的声音较低和表达逻辑问题;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在贯彻落实新课改模式的情况下,怎样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值得思考的。面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和掌握学习方法。正如一句话所说:“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2]同时要经常让学生登台,以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备好课,精讲少讲,设置好讨论的问题,同时要把控好时间。

总之,新课改的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新课改的模式也正在发挥它的优越性和潜力。随着对“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模式的不断探索,它会不断趋于成熟,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一方面也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导学本课学案
名师学案·姜彬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