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风建设探析

2018-11-15李丽华天津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风美德教育者

■李丽华/天津科技大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创立,研究人类美德与力量的心理学思潮。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的不同之处,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文关怀,主张关注人类积极品质、挖掘潜在建设力量,因此成为心理学的终极归宿与新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复杂多样,传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开始发生深层次变革。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经常以批评、教训、惩罚的消极教育方式试图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却往往导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一定程度的对立。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构建以学生积极品质培养为主的,包括积极认知学习、积极体验学习、积极学习品质塑造、积极学习行为培养等环节在内的学风建设机制,对于高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认知学习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诸多问题的产生均归咎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主张个体要改变原有的自我认识,建立一种关注自身积极美德与力量的自我认知。当前,相当一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因为过多关注自身的负面评价,因而丧失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信心。教育者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和评价会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动力。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须质疑的。”教育者转变传统的学习教育理念,多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方式,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激发学习热情,建立学习自信。当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学习困难等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以偏概全的消极方式否定自己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教育者要引导学生以理性思维去分析学习问题,聚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可控因素,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反思和调整。

二、积极体验学习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幸福感不完全取决于客观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选择性情绪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С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源于个人对事件的信念、评价和解释。积极情绪体验有利提高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积极人格的成长与发展。

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过去的情绪体验、现在的情绪体验、未来的情绪体验。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帮助学生积极看待过去的挫败或痛苦,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态面对过去的情绪体验;教育者要在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学习差距原因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在的情绪体验;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以乐观的精神面对未来的情绪体验。

三、积极学习品质培养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向上的成长能力,因而注重对人们积极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将积极美德分为智慧、希望、乐观、卓越等六类,这六类美德又由24种积极人格特质组成。作为与学习最为密切相关的智慧美德,构成它的品质分别是好奇心、喜爱学习、判断力、创新性、对人的了解、洞察力等。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教育者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指导,而应该重视学生积极品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性观,使学生开放的眼光看待自己,既看到自身不足,更要看到自身潜能,从而唤起大学生对生活、学习、工作的热情,使他们始终葆有对家庭、学校、社会等的感恩之情,以正向的思维评价并积极投身到大学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幸福、希望、信心、快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学习行为塑造

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积极的学习认知指导下,在积极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坚持符合道德标准的、具有正向性的学习行为。

班杜拉认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因此,教育者要通过多种举措切实发挥好教育者与学生的榜样力量。教育者要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模式,适时将终身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传导给学生,鼓励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挖掘“快乐学习”的典型,加强对这些学习榜样的宣传与表彰工作,组织学习经验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向学生们传授学习的积极习惯,创造条件促使他们以朋辈辅导、兴趣小组等形式与其他学生结对帮扶,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

此外,教育者要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有效衔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比如在第一课堂运用即兴演讲、专题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增进学生对知识原理的体验,在第二课堂要通过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展示个性特长,获得积极的自我实现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迈克尔 ·J.弗朗 ,里奇 ·吉尔曼 ,E.斯科特·休布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李自维,张维贵,王飞飞.基于学生积极品质培养的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猜你喜欢

学风美德教育者
诚实是美德
品读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育人以“礼”·传承美德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道人善即是善
助人为乐是美德
炊事员的几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