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情感态度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技巧

2018-11-15张彩凤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乡土态度价值观

■张彩凤/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尝试,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标准,但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在2018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授课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单一的学习状态。形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现代化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于历史教育价值的定位,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反思我们的历史教学,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实现史实和情感态度的双重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环境氛围渲染

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今中外曾经发生过的事,让人了解古今。然而大多数学生反映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认为历史课堂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甚至让人昏昏欲睡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是分不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无一例外的具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性质,这就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也是历史知识最根本的特征。我们所谈论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都是过去发生的,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可能重演,所以我们对于历史的学习是间接性的,相对性的。由于历史知识相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应尽可能具备直观性特点,易于让学生接受。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虽然是课堂的主要教育形式,但它也有某些局限。例如不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德个性发展。为了补救这方面的不足,就必须在活动设计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积极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制作历史教具。根据课程需要,绘制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复制文物等等如:陶器、地图。

(2)举办小型历史知识竞赛。如:文化风俗等人文常识竞答。

(3)制作专题黑板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对历史事件能有全面的掌握。或者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来模拟一些简易的历史情景。如开国大典,港澳回归,等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切感受当时万众企盼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喜欢历史,探索历史的好奇心,还可以丰富课堂生活,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情感态度的熏陶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适当的环境渲染对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的融合到教学环节。以<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例,在高中历史《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这一课。抗日战争由于是近代历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教师普遍感觉游刃有余,对相关内容也确相当熟悉;学生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习兴趣,激情投入。课堂上,一张张鲜血淋漓、触目惊心的照片的展示控诉着日军的滔天罪行,一幕幕慷慨捐躯、血染沙场的场景铸就了民族之魂中国精神。

那么《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立意到底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学的出发点就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来确定。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课程标准关于基础知识的要求,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多重复学生已经烂熟于心的基本史实,而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超越课标和教材,把本课的教学立意放在学生情感的升华上,尤其是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联系现实,感受理解,理性思考,回归生活。

二、历史史实渗透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它们的历史现象虽然复杂,变化多端,但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之下发生的,并伴有一定的历史人物与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具体过程互相联系。中学历史教材书中讲的历史都是经过了科学整理的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首先它基本上是客观真实的,最后它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尽可能科学的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也是认识和研究历史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性原则。贴近史实,接近科学,是治史之道,也是一种学习历史应有的准则。

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中,历来有“秉笔直书”这一条。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编写《史通》时,主张史学家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其注重史实。主张直笔,“不掩恶,不虚美”、“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崇尚实用、反浮词。随着互联网普及,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一些电视剧,电影为了满足商业需求,在拍摄电影、电视剧时不尊重历史史实,将事实传奇化,和本来的历史史实不太相符。大量充斥的电影电视剧经常都会误导学生,让学生对于历史事实趋之甚远。面对这样的环境,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历史,帮助学生养成谨慎的学习态度。

中国文明博大精深,经济文明史中丝绸瓷器是中国古代享誉海外的古老名片。四大发明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政治文明史中,近代列强对中国的残暴虐行,割地赔款,四分五裂,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惨死了多少中国同胞。所谓“时势造英雄”其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爱国人士又让人鼓舞。给了我们诸多感动如:屈原的“虽九死而犹未悔”,林觉民的《与妻书》“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历史史料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氛围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乡土历史教学渗透

乡土历史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家乡的历史。家乡----是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生长生活过的地方,一个人出了国,祖国就是他的家乡;出了省,省就是他的家乡;出了县,县就是他家乡。乡土历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的中国通史教材,除了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的记载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乡土历史知识。我们每个人出生于家乡,成长于家乡,提起家乡,总会让人倍感亲切。每个人都会有乡土情怀,对家乡的名胜古迹、逸闻趣事、名土特产等有强烈的探索欲。从中学历史角度来看,乡土历史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恰当的运用乡土历史材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将原来枯燥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在生活中重现。还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这也正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体现,是开放性历史教学的途径之一。

例如:在讲述《张骞通西域》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标”里是这样规定的:“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怕苦难、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祖国统一。在授课过程中,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两次通西域的背景、经过、行驶路线图和产生的重大意义,西域督护府的创立,在新疆当地都有许多现存的历史遗迹。丝绸之路凿通后,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新疆本地的学生来说,在了解新疆概况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乡土教学更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进行乡土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新疆的校本课程进行讲授

课堂教学是乡土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利用教材插图和课文辅助系统借助多媒体演示等方法精讲多议,例如:西域地理位置、张骞通西域路线图都可以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了解张骞通西域过程中的小故事,自己表达感受。体会自己的家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新时期的教学,都强调教学的实践能力,尤其对文科学生来说,实践能力较差。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下,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调查分析、实际对比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张骞通西域途中经历的困难,体会历史伟人的不易。

综上所述在历史授课中,教学内容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可利用因素,教师通过多方面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掌握好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技巧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历史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教育进行引进、改造、创新、融合,力求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体现素质教育宗旨的教育发展模式,实现进一步优化历史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春新.浅析高中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9.

[2]向新军.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杨兆山,姚俊.教育学原理[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3.

[4]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8.

[5]王宗文.初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以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为例[J].科学咨询,2010(29).

[6]张玉霞.开发乡土历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2):121.

[7]钟启泉 .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23.

[8]石晓丹.中学历史课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9]戴强胜.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6).

猜你喜欢

乡土态度价值观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我的价值观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