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感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探索

2018-11-15四川外国语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亲子优势

■袁 静/四川外国语大学

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差异及户籍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地区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6100万,独居留守儿童达210万。由于长期与父母身处两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缺乏,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疏远,由此带来了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新方式,正融入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民大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改善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已经开始得到关注,但是大部分研究是将留守儿童作为问题对象,从问题视角来探讨相关的介入路径,而缺少从优势视角出发的介入路径探索,这导致在社工服务中传递的信息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一定的消极暗示,影响服务效果。

一、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

(一)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S小学共有师生约八十人,共有5个行政班,教职工6人。为保证访谈效果,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只选取了该小学的2-4年级的留守学生30人及其老师。

(二)留守儿童亲子疏离感现状调查分析

在孤立感方面,被访问的留守儿童中,53.85%表示父母不在家会感到孤单,其余学生中33.33%表示希望父母能够不再出去务工,留在家里。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更多地陪陪自己。

在无归属感方面,大部分被访问的留守儿童表示与父母最常沟通的是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基本的生活状况,偶尔也会涉及情绪方面的交流。针对父母提供的支持这一点,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会提供一定的积极支持,但基本上都只是简单地表扬两句,而缺少深入的分析,同时孩子的各种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孩子在父母关爱缺失的环境下,丢失了对家庭、亲情的归属感。

针对互动感这一点,研究者主要从留守儿童平时与父母通话的频率、谈话内容、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方式、程度以及互动的主动方是谁来进行探索。在访谈中,研究者了解到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通过电话联系,部分甚至会使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来进行视频聊天。大部分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能做到2、3天一次通话,一般双方都会主动联系,但通话内容很少涉及深度的谈心或者对孩子情绪的关怀。尽管由于许多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在城市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及理念,经常保持与老师的互动,但关注的内容基本是围绕孩子在校的表现、成绩。

在距离感方面,在被访问的留守儿童中,69.23%表示爸爸妈妈刚刚回来的几天,自己会感觉他们很陌生,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自在,会觉得和他们没有和婆婆爷爷亲密。而有的孩子原本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放养式”教育方式,对父母回家后的突然“严苛”的教养方式不能适应,常常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而针对无价值感,从被访问的十几位留守儿童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这一方面的表现并不明显。基本上都能够自主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够达成成长目标。

二、优势视角下留守儿童的优势分析

从留守儿童个人的优势及资源两个方面,研究者将从留守儿童的内部以及外部优势特质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留守儿童在认知、情绪、行为和可塑性等方面都拥有优势特质。在心理认知方面,留守儿童已经接纳与适应了现有的生活状态,同时他们对于自己父母外出务工这一事件本身赋予了更加积极的意义;而在情绪方面,留守儿童表现为会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能够有效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留守儿童平时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呈现出要比非留守儿童更为成熟、懂事的特质;同时由于留守儿童自身一般都处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自身可塑性强,社会工作者也能够很好地与他们互动让他们产生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感。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还拥有来自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以及社会的优势资源,这些都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加以利用以解决留守儿童对其父母疏离感问题的资源系统。

三、优势视角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疏离感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在优势视角下介入留守儿童对父母疏离感问题,介入的方式相较于问题视角发生了改变,即从治疗模式转变到了构建模式。对于留守儿童内、外部支持系统的构建,需要社会工作者秉承以赋权、抗逆力、整合等优势视角的介入理念。

(一)内部支持资源的构建

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获得留守儿童的信任,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一起游戏、参与学校活动的组织来建立自己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信任与熟悉感。

针对留守儿童被贴上了“问题群体”的标签,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相关主题班会的形式或者与问题比较严重的案主进行面谈的方式来对留守儿童的意识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社会工作者应注意修正留守儿童错误的认知。

同时还可以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画展、手工作品展等成果展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另外,社会工作者应增加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理解、体谅以及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被调查的S小学已有无线网络覆盖且拥有多功能教学设备一台,社会工作可以带领留守儿童观看一些与农民工以及其他弱势儿童相关的影片等等,让留守儿童能够清楚、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父母所面临的生活、工作情境,明白父母生活的辛苦以及自己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外部支持系统的构建

1、家人提供的支持的构建

针对来自父母的支持,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及技巧纠正其不当的沟通方式及思想观念,同时可以开展支持小组宣泄情绪并加强亲子间的联系,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除此之外,互动小组也可以使亲子间从认知自我、角色互换、亲子互动游戏以及心灵分享等方面能够习得更合适的互动模式。

而针对来自监护人的支持,首先可以开展针对监护人的讲座、教育小组等活动,教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等。同时针对比较问题比较突出的监护人应开展个案辅导对其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纠正,增强其责任意识,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切实得到关怀。

2、学校提供的支持的构建

学校是留守儿童构建支持网络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留守儿童进行社会化的关键场所。首先,可以开展主题宣传讲座及展览等活动,让学校的师生都能在意识中形成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群体”。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学校协商开展更多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同时提高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还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各种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加入其中,这不仅能够合理利用儿童放学后的时间,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孤独感,还能够发展留守儿童的潜质及能力。

3、社区提供的支持的构建

从整合社区资源来讲,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村委会开展更多的特色活动,让村民更多地参与到其中,留守儿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化,了解到村落中的更多文化背景以及村落的规范等。此外,社工也可以发动村落中的一些有权威的积极分子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对村民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及思想观念进行改观。

就发动社会力量而言,可以联系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拍摄相关宣传片,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等进行拍摄,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群体,争取的更多的来自社会的支持资源。利用村落中现有的资源,可以参照“四点半”课堂的方式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杨阳,赵晓峰.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离的干预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5(17).

[2]柯露露.留守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的小组工作方法介入[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31(1).

[3]隨玉杰,杨静.个案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马宏丽,慕荣臻,卫丹.流动儿童的父母疏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2(9Х):191.

[5]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评估、影响因素、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亲子优势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画与话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第二优势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