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在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策略研究

2018-11-15吉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政治课课程标准价值观

■邢 像/吉林师范大学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分析

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们既要回顾历史也要展望未来。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前提下也要不断学习优秀的新事物。在交互一体机的课堂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习模式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要不断地去探索并完善的。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学科核心素养结构概念

课程标准中所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将学科育人的价值展现出来,通过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品格。

综上所述,如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尤为重要。建立价值观的根本是是塑造人的核心观念,培养人们的高素质、高道德标准。首先,价值观形成的要树立起高道德标准,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更要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内外兼修,使得正确的行为和观念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通过潜在的思想培训,让学生外化为正确的行为,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比如从心底尊重老师,才在日常见到教师的时候礼貌的鞠躬问好。

除了要求立德树人,优良的品格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内化方面,品格可以形成个改变,这也是价值观的形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反应了在认识提升的基础上,能力的变化是整个行为体现以及品质修养的重要方面。而在外化方面,只需要能通过品格,人的价值就会被体现出来,并且是以行为能力和实践行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而这种必需的品格是在处于价值观以及关键能力之间的,这就反应了一个人的能力,还能看出人的价值观所能带来的能力体现。

关键能力是整个学科的“最外层”也是主要的外在表现。在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方面,就现在为止有几种不一样的观点。第一“取代说”,也就是把“关键能力”替代核心素养。就现在的高中课程的方案以及每个学科标准的衡量,这个观念已经不能跟上进步了。第二“同一说”,也就是把两个都当做一样的内涵进行使用。褚宏启教授就以上观点指出:“实质上,“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就是一致的。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对于学科能力结构的模型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学科的能力提升,需要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能力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再进一步达到在整体上能对学科的核心素质培养有提升的效果。

三、活动型学科课程分析

对于这方面要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打好基础。而对于“活动型科学”需要从思想政治课程的标准上有具体方案:“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这一点上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解释:

第一,活动型学科课程本就是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性质而存在的。在界定课程性质的时候,课程标准必须要明确下来,一般指的都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谓的“综合性”,在之前的那一版本的课程标准当中就提及过这一点。而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说法则是第一次这样提出来,意义自然十分重大。

第二,活动型学科课程本也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基本理念。在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理念的表述过程当中,“学科内容都是将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然后呈现出一种课程构建的状态。课程标准是将“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这二者进行融合,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科内涵与形式这二者达到高度的统一。

最后,活动型学科课程本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实现方式。在这一次的课程标准内容当中,就已经深刻的将活动型学科课程展现到大众的视野之内。在课程内容的 “教学提示”中的“议题”则是作为这一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键参考。在实施建议的这一部分,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提示要着重指出。关于教学评价,课程标准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必须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重点位置,大多都是将‘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

四、结语

课程标准则是按照“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一个社会大课堂。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课程标准价值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我的价值观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价值观(二)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