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苍山《绣荷包》的艺术风格分析

2018-11-15孙虹琳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衬词荷包苍山

孙虹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考证,“绣荷包调”是一种在清代中叶时就已经十分盛行的时调小曲。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遗音》(华广生编撰)中《绣荷包》,共有十二段,是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歌词版本。“绣荷包调”在全国广为流传,受各地区不同自然与人文环境影响,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风格各异《绣荷包》民歌。

一、绣荷包与“绣荷包调”

荷包是人们出门时随身携带一种小包,用来装零星细小的物品,传统荷包从用途方面又分为刺绣香袋、眼镜袋和钱袋等。荷包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服饰上的装饰物,是佩戴者身份象征,因此荷包是一种兼具实用而又颇具审美价值的刺绣工艺品,荷包还常常作为女子向异性表达爱慕之情信物,是女红代表之一。在男耕女织时代,妇女从事家庭劳动,女红工艺成为衡量女性妇德标准,女性巧妙缝制形态各异荷包,展现出精湛女红工艺同时寄托着她们对幸福生活向往和期盼。现在,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荷包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生活,但荷包作为凝聚着人类历史文明和精神文化产物被保存了下来。

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绣荷包调”是人们在缝制荷包时将心中的情绪与情感寄托在荷包上,又用哼唱方式表达出来,由此产生了“绣荷包调”。“绣荷包调”以一种固定曲调流传开来,歌词大都表现爱情,还有叙述历史故事。“绣荷包调”在传唱过程中因演唱者与所处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版本,从歌词内容到旋律再到速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绣荷包调”在民间艺人传唱下形成了不同风格《绣荷包》。

二、山东苍山《绣荷包》分析

山东地区民歌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粗犷豪爽性格,从歌曲旋律到歌词都具有朴实憨厚、诙谐风趣特点。以“绣荷包”为题材的民间歌曲有记录的有七、八首,其中传唱度最高当属苍山地区《绣荷包》,这首歌曲有着较高审美价值。作为山东民歌《绣荷包》典范之作,极富有歌唱性旋律和朗朗上口歌词,再配上句尾拖腔,给《绣荷包》增添了浓郁山东地方味道,歌曲中山东方言为标志性衬词,使整首歌曲具有鲜明地域特征。苍山地区这首《绣荷包》歌曲旋律优美抒情,细腻情感用直接方式表达出来。曲式是以三度小跳为主。这种小三度跳进在山东民歌中十分常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

这是一首在五声音阶中加入变宫音的六声音阶的B宫调式民间小调歌曲,以sol,do,re这三个主干音为主的三句体结构。第一句、第二句和第三句各由六小节组成。这首歌结构形式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常见,第二、三段装饰音与第一段相比简化不少,使旋律更富有变化,层次感增强。最有特色是词曲搭配,歌词中富有地方语言习惯衬词,为整首歌增添了浓郁民族色彩。

三、演唱体会

这是一首极具山东地方特征作品,整首歌歌词颇具山东人说话特点,歌词中大量衬词运用使地域特点更加鲜明,在鲁南地区方言中,常用到“呢、啦、咿”这些无实际意思语气词和儿化音,要用心处理这些细节,演绎出这首歌意境和韵味。在演唱这首民间小调《绣荷包》第一句中“绣呀就荷得儿包啦咿”衬词“得儿”时,用到舌头打嘟噜唱法,因为时间很短,因此还要轻唱,演唱时舌头一定不能紧张,舌头放松贴在上颚,才能让气流来吹动以保证声音灵动性。“啦嗬咿”在演唱时“啦咿”演唱需要用真声去演唱,使用向下的小滑音唱法自然地唱出“嗬”字。第一句中“绣”字在实际演唱时通常是按向上再向下滑音来唱,咬字一定要掌握幅度和分寸,做到一咬即松。这些细节处理既能体现出山东人性格特点,又让歌曲更真实生动。在歌曲中装饰音较多,滑音、倚音在演唱时既要唱清楚又不能夸张,以免影响整个乐句流畅性。要做到轻巧灵活,收放自如。

虽然山东人有宽厚直爽性格特点,但在演唱这首歌时一定避免用“喊”的方式,特别是高音区反而用弱声方法来演唱,可以使歌曲更有表现力。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音量变化,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四、总结

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虽然短小隽永,却是一首有鲜明地方风格歌曲,它旋律优美,歌词极真实贴近人们生活,这也是它流传广、久唱不衰原因所在。歌唱时不仅要有悠扬甜美音色,还要深入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写作背景。除此之外加入自己真实情感表达,才能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效果,演唱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1]吴修林.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音乐学分析[J].美与时代.2004.3

[2]刘正维.令人惊叹的共同音乐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1.4

[3]黄代柯.民歌绣荷包的民俗与文化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1.5

猜你喜欢

衬词荷包苍山
剪下个荷包样
绣荷包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苍山
戴荷包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