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

2018-11-15孙玥婷安徽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课国画中华文化

■孙玥婷/安徽大学

中国画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积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方式,展现独特的文化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因为国画源自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抛弃传统文化,一旦抛弃传统文化这一内涵那么国画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根基。

一、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性

首先,国画由于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笔墨方式,传统文化就是国画的内核。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之中,国画受到全世界各个地方文化的影响,吸收到各种文明的精华,但是国画的基本还是中华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优秀的文化,改正中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才能使得国画能够焕发它独特的魅力,还可以让中华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其次,中华文化是国画创作的背景和精华,任何国画的题材形式都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出现的。再加上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特征,每个时代都有所追捧的东西,都有时代的魅力。那么国画在不同的时代能够有独特的魅力就必须得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那么这个让国画变得有魅力的就是中华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传统文化永远散发着魅力,并且不断的创新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国画中出现缺失的原因

(一)应试考试的压力

美术生在高考中都是文化课分数加上特长分数,大部分的美术生都是为了高考中文化课的分数低就选择了艺术生,所以他们只接受了短时间的突击学习,也都是为了应试考试而准备的考试内容,所以这个时候文化课的成绩固然就不好。美术生要文化课成绩好才能够反映出他们多学习了,学习的范围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把握了解也就多些,就是因为美术生这样的考试形式,才导致美术生不具备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深刻了解,使得在自己创作国画的时候容易受影响,到最后偏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

(二)国画重形式而轻实质

国画重形式而轻实质是国画中传统文化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国画在近几年来很多的国画大师都在提倡国画的创新,要改变国画的形式,使得国画更加符合当代文化的潮流。所以现在我们都在对于国画的形式和技巧的创新,但是我们忘记了国画的实质是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能使得国画散发魅力并且更具韵味的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国画的西化

现在各个国家交流十分的密切,在很多方面我国都引进西方先进的东西,在文化和绘画方面也不例外,我国吸收了西方很多有益的东西。西方的教育确实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我们不断认为西方的文明好教育好的同时,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的成分在国画中减少,这对于我们国画的发展来说是舍本逐末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西方的文化。

三、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策略

(一)改变美术生应试考试策略

美术生的国画作品水平低跟他们的个人内涵有关,跟文化课的成绩有关。因此我们要改变现在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就应该要提高美术生文化课的成绩,只有满足了一定的文化课成绩才能进入大学,这会让学生们更加的在文化课上下功夫,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涵养。

(二)创新与传统相结合

失去传统文化的国画是无源之水,是无本之木,只有保存传统文化,国画才能长远的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都在求新求变,都在不断的寻找国画的创新,但是我们要记得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能因为创新把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丢失了。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正视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使得国画更具魅力。

(三)加大各个学科的融合

文化是具有互通性的,艺术创作也有互通性,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些传统的国画创作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所以国画创作可以借鉴年画、戏曲、壁画等艺术形式来拓宽国画创作的视野。

四、结语

国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相关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谁也不能缺失谁,一旦失去另一个就失去了魅力。因此国画要想更加的符合时代审美的话就要在传通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与传统文化结合。

参考文献:

[1]李薇婷.论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艺海 ,2014(1).

[2]杨丽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J].神州,2011(29).

[3]孙茜.当代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大众文化:理论,2009(6).

猜你喜欢

文化课国画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国画欣赏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