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飞扬

2018-11-14李娟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缺失引导德育

摘 要:现在社会的大背景,农村人都想去城里赚大钱,背井离乡,把孩子丢在家乡,留守学生存在很多心理的问题,笔者根据本校留守儿童的德育现状,及笔者自己的做法,让留守学生能阳光地迎接每一天,也能让他们的天空一片蔚蓝。

关键词:德育;缺失;引导;策略

农村经济的萧条,为了孩子他们远走他乡,认为挣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可是他们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这些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孤僻易怒,特别是心理成熟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征,学校特别关注留守学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 留守学生德育现状成因的分析

(一) 无父母陪伴,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外务工的父母,电话是唯一和孩子联系的载体,但是他们大多数一周一次通话,甚至个别孩子还达不到一周一次,父母忙着挣钱,累得像疲惫的牛马,哪里还有时间想着远在家乡的孩子。笔者的学校中,就有个别学生甚至一年都没有和父母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得到父母的爱和保护,他们的性格就变得内向,学习没有激情,内心空虚,久而久之沉浸在游戏中,就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

(二) 隔代教育,引起德育失常

留守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跟着祖辈们生活,要么是爷爷奶奶,要么是外爷爷外奶奶,他们长期居住在自己的家乡,教育的观念陈旧、落后,祖辈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想方设法地去疼爱他们,甚至是过分地溺爱他们。祖辈的话,他们根本不听,我行我素,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使他们到学校后很难和别的学生相处,一言不合,经常是大打出手,和同学们的矛盾不断升级,这样就导致学生厌学,不想和同学相处,三天两头地逃课。

(三) 放纵物质,造成道德失衡

在外务工的父母,他们认为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不能较好地照顾孩子,感到内心不安,每次外出打工,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给你買最好的书包,我给你买最漂亮的衣服,我给你买……”甚至大把的钱偷偷地塞在留守学生的手里,让他们买自己所需,可是他们经常缺少监管,导致他们大手大脚地花钱,不知道节约,甚至在学校有攀比的心理。笔者的学校里,可以看到这些学生用的是苹果手机,穿的是名牌,在校园里唯我独尊,这些学生严重地道德失衡。

二、 留守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 以爱引导学生

留守学生生活的环境大多数是在学校,班主任的言行对他们来说起到最直接的参照和导向作用。在思想道德方面无疑是排在首位的,班主任在道德水平、价值观、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上都要以爱的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环境不是孤独的,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有老师的悉心关爱,同样也有一片蔚蓝的天,这样就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笔者当班主任已经有很多年了,每天都以身作则早早地来到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着每个学生,让学生也能热情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天,笔者和往常一样重复每天的工作,可是上课已经十五分钟了,班里的张浩还是没有来到教室,笔者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张浩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性格怪癖,很少讲话,学习吊儿郎当,会有什么事让他不能到校,笔者刚想走出教室,远远看见张浩,手里拉着个褂子,头发乱蓬蓬的,很显然睡过头了,他看见笔者想远远地躲开,我大声地叫他,他不得不停下脚步,慢慢地向我挪来……

笔者依然微笑着说:“睡过了头。”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示意他抓紧进教室上课,课按部就班地讲着……

突然一位老奶奶,提着饭盒,站在我们教室门前,不用说,就知道是张浩的奶奶,张浩的脸色变得更难堪了,他多么想让奶奶快速地离开他的视线,笔者立刻走出教室,示意他的奶奶到办公室等我……

课结束了,张浩的奶奶向我诉说了张浩的种种不是,“好吃懒做”“不做作业”“手机不离手。”“游戏打不完”“说多了瞪眼”……说着奶奶还伤心地抹一把眼泪。笔者让奶奶把饭盒留下,请她先回家。我找到张浩,让他进办公室把早饭吃了,边吃我边问:“奶奶的饭做得怎么样?好吃吗?”他一个劲扒拉着饭,也没理我。笔者又说:“你奶奶真好,这么疼你,刚才你奶奶还夸你,家里的重活都是你帮忙的。”这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题,他滔滔不绝给我讲述他怎么干活,笔者立刻表扬他,而且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没想到你这么爱奶奶……其实老师更爱你们。你看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好孩子,老师爱你们。”他眼睛里充盈着泪水小声地说:“我知道,你的微笑就是爱的信号。”……

其实留守学生,他们的心很脆弱,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抓住契机,用“爱”引导,让他们的天空,也一片蔚蓝,孩子还有什么不阳光的呢?

(二) 以爱的网络给留守学生搭建平台

班主任把每个留守学生的信息统计清楚,让每个任课老师也有一份,让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关注,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学习上也树立自信。同时给他们建立一个微信群,让他们一旦有困难,能够随时得到帮助。甚至有些话想表达出来,也可以借助微信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三) 以爱抚慰留守学生的心灵

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留守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影响,笔者的学校每周一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课,让留守的学生有倾诉的对象,甚至个别学生长期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不会与同学沟通,经常因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这样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通过心理课,学生似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把自己想不通的事情,经常找心理老师解决,使他们生活有了方向,让他们感觉在学校处处充满着爱,师生的距离也被悄悄地拉近了,留守学生的困难也被悄悄地解决了,阳光地迎接每一天。

(四) 用爱让学校活动更丰富多彩

中学生重在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似乎很想成为小大人,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特别是留守学生呈现的成熟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能够自觉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分辨是非,远离不良风气,并培养他们不轻易言败、自信自强的品格。

三、 结语

留守学生在学校里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用爱来转化。让留守学生能找到爱的港湾,阳光地面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天空也一片蔚蓝。

参考文献:

[1]张洁于.关注留守学生德育教育问题[J].德育天地,2013(4).

[2]邵小茹.留守儿童孩子的心灵谁来守护[J].中学生大世界,2014(3).

作者简介:李娟,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猜你喜欢

缺失引导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