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简·爱》两译本对比分析

2018-11-14刘慧敏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简·爱目的论译本

刘慧敏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一、功能翻译理论简述

现代功能翻译理论主要起源于德国功能翻译学派,赖斯(Katherine Reiss)为该流派的主导人物。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旨在摆脱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桎梏。该理论的雏形是凯瑟琳娜·莱斯在 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一书中提出的。赖斯认为, 翻译中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而不是等值可以避免一些传统的翻译问题, 例如直译、意译之争。后来, 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 在他和赖斯两人合作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明确提出了“功能目的论”这一概念,“skopos”为希腊语,意为“动机、目的、功能”,认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稍后的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又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这一概念。她认为行为是一种对事物状态的有意识的转变或转换,她用“信息传递”的概念来描述文本、声音、图片、肢体语言等跨文化转换,指出翻译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活动,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翻译行为发起人、译者、译文使用者和译文接受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和媒介)。随后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 Nord) 在其1997 年出版的专著《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 at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中系统介绍了功能派的翻译理论, 并且对翻译的定义和性质、翻译过程参与者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目的法则、忠实法则和连贯法则这三个功能翻译观的原则。

二、《简·爱》简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在文学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说讲述了一个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成长,追求自由和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以男女主人公曲折的爱情经历为主线,歌颂了一个敢于反抗传统社会、争取自己幸福的女性形象。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简·爱》过程中的体现

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对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选取的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译本,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和忠诚原则对《简·爱》的翻译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个译本的翻译目的。在译本序中祝并没有明确说明翻译目的,但称赞《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地位的妇女形象,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创举”,联系时代背景,此时刚刚结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刚刚刚起步,正是进行文化建设之际,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祝庆英在翻译时是抱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推动《简·爱》在中国的影响的目的进行的翻译。此外他还强调,《简·爱》这部小说中也有其他值得读者注意的地方,比如说揭露了当时英国慈善事业的真相;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金钱万能;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等等。

宋的译本没有写译文序,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宋译跟祝译都是为了开阔民众视野,让民众领略更多优秀的西方文化遗产的目的的。

翻译目的定了,我们再来通过诺德所提出的忠诚原则具体分析对比两者的译文。功能加忠诚原则是目的论理论框架下的重要原则之一。该原则主要用于限制译者过分的主观发挥,让译者时刻忠实于原作者,忠实于作品主人公,忠实于原文化和目标文化中的受众。尽管目的论不强调甚至不鼓励译者完全照本翻译,但是译者必须始终将原作者当作委托人,以他的指示为目的,进行翻译。

文章选取简·爱在不同人生阶段所遭遇的困境和发起的反抗内容来进行分析。

(1)Speak I must: I had been trodden on severely, and must turn: I gathered my energies and launched them in this blunt sentence— “and this book about the liar, you may give to your girl,Georgiana, for it is she who tells lies, and not I”

祝: 我必须说话: 我一直受到残酷的践踏,如今非反抗不可啦; 我鼓足勇气,说出这些没头没脑的话作为报复:“这本写撒谎者的书,你可以拿去给你的女儿乔奇安娜,撒谎的是她,不是我。”

宋: 我一定要说,我一直遭到无情的虐待,我要反抗。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这样几句直截了当的话来“至于这本有关撒谎者的书,你还是拿去给你的女儿乔治安娜吧,因为爱撒谎的是她,不是我。”

首先,对于 “must turn”一词的翻译,祝的翻译是 “非反抗不可啦”,而宋的版本是 “必须反抗”。从原作者的单从原作者的措辞来看,使用的是 must,而非 have to,之所以这样选词,大概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反抗形象。“Must” 是主动去做,而 “have to” 强调被迫的意愿。在这里翻译成“必须反抗”当然更能体现出简·爱爱憎分明、不畏邪恶的性格。再来看 “gathered my energies” 的翻译,这里两种版本的对比与上一条相似,也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绞尽脑汁”是主动地去思考,而“鼓足勇气”是在被迫之下,出于无奈而作出某种反抗。而且,如果将 “gathered my energies” 翻译成 “鼓足勇气”,那么其隐含意思就是简·爱在此之前一直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不敢反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岂不是和简·爱敢爱敢恨的性格相矛盾? 其次,关于 “launched them in this blunt sentence” 的翻译,宋的版本是 “直截了当”,而祝的版本是“没头没脑”,两个词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有一吐为快的意思,体现出简·爱直爽的性格,并且,简·爱说自己直截了当表达某种观点,说明了简·爱对自己立场的肯定, 而 “没头没脑”这个词表示没有根由,也就是说如果这样翻译,表示简·爱毫无理由得说出那些话,有一种自责的味道在里面。此处使用 “直截了当”更能衬托出简·爱刚强坦率、无所畏惧的性格和个性。通过以上几对词的对比可以看出,祝笔下的简·爱是一个唯唯诺诺,对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敢一吐为快,在受到长时间不公平待遇后,还思前顾后,并且对自己充满了自责的一种形象。而在宋的翻译版本中,让我们看到了那股倔强不服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愿意拼死一搏的精神。宋呈现出来的这个更加顽强的简·爱更加贴合作者意图。

(2)“And if I were in your place I should dislike her; I should resist her. If she struck me with that rod, I should get it from her hand; I should break it under her nose.”

祝: “我要是换了你,我就讨厌她; 我就向她反抗; 她要是用那个教鞭打我,我就把它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宋: “可要是我换了你,我会讨厌她,对她反抗。她要是拿那个鞭子打我,我就从他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这段话是简·爱在同学受到虐待后与同学谈话的一部分。此处的两个译本看上去貌似差别不是很大,但在仔细阅读之后会发现,这两个译本呈现出来的简·爱在个性上差距甚大。而这些差别就来源于 “会” “就”等词的使用。祝的译本里将“should” 翻译成 “就” 字,而宋兆霖使用的是 “会”字,仅仅这一字之差,就表达了简·爱的不同个性。回到语境之中,简·爱是在给受气的同学出主意,给他建议。 “会”恰到好处,既能表明简·爱的立场和观点,又能体现建议很中肯,但是最终决定权仍在当事人手中。因此,在此处使用 “就”字,难免有些过犹不及的效果。回到整个故事情节中来,作者在描绘一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简·爱的同时,也在各个细节中努力透露出简·爱的智慧,告诉读者和观众,简·爱是一个直率的新女性,而非鲁莽的野丫头。为了契合作者的想法和意图,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谨慎对待每个细节,透露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守对原作者的忠诚,将作品中的每一位人物形象和每一个情节都尽可能完整无误地传入目标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应该全面考察故事背景,参透每一个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的特点,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翻译,特别是文学作品及戏剧翻译并非文字间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要忠诚于作者,忠诚于受众,忠诚于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将作品如实地展现在另一种文化之中。

四、结语

翻译并非机械地将一种语言符号替换成另一种对等的语言符号,特别是在文学作品和戏剧翻译中,译者必须去揣摩每一个形象,每一处细节,将自己置身于整个作品之中。只有当译者将自己想象成作中的一个角色,才能真正接近主人公,了解他们的一颦一笑,从而忠诚地将作者的意图和想法表现出来。文学作品翻译并非真正的编译,尽管有时为了更加接近目标文化中的受众,但是必须始终忠诚于原作者,不能脱离原文本进行编写。本文以广为人知的 《简·爱》主人公简·爱为素材,对大家熟悉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更加具体形象地说明观点,以及表现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简·爱目的论译本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