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监督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特征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排练话剧舞台

舞台是一个特定的表演区域,产生出来的喜、怒、哀、乐会影响了众多观众的世界观。党和国家曾经将舞台工作者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为自己从事舞台工作近四十年而自豪!

在舞台监督。这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我为之努力奋斗了二十余载。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大半生的时光,我熟悉它,热爱它。这个职务远不如导演、演员来的光鲜,它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被一般观众所熟悉,甚至被泛泛认为是舞台行政管理部门。就是在专业艺术团体中也存在着对舞台监督工作认知局限,只当是演出期间负责演出组织和艺术行政的领导这一狭隘浅薄的传统看法。社会在进步、艺术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在当下的舞台艺术实践过程中,现代舞台监督的定义变得更加广博。要求一个合格的舞台监督从立项、排练、合成,演出全程参与,并且承担协调和管理重任。

目前在国内舞台监督尚末完全实现职业化,甚至一些较大的专业文艺团体对舞台监督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国内一些正规的专业文艺院校还未开设舞台监督专业科目,就更谈不上培养专业水准的舞台监督。国内较早绐舞台监督设岗是话剧舞台,相比较传統戏剧而言话剧对舞台监督的性质作用关注更多,尽管如此,也多是从表演或舞美专业转行过来。做一个称职称岗的舞台监督更需要善于学习吸收,浏览国内外有关方面戏剧知识,观摩优秀国内外剧目的演出,向老师前辈取经,和同行相互交流经验,在各类舞台艺术实践中积累经验,熟悉掌握舞台技术,培养优化心理素养和行为方式,拓展思维,建立科学监督模式。梳理舞台监督工作在舞台艺术实践中和其它艺术部门之间的特性和共性。它包括:1.领会导演的艺术思想,了解各艺术部门创作过程和规律,熟知其特点和技术要求。2.掌握舞台或演出场地的空间和技术设备。3.组织灯光、音效、布景、道具装台对光调试,组织布景、道具迁换,组织指挥灯光、音效的转承。4.配合导演完成合成彩排。5.演出期间有效有序控制演出节奏,保质保量的完成演出。6.处理演出过程中突发事故,并记录整理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修改意见。

舞台监督的工作到位与否,关系到演出过程中对台前慕后整体的把控关乎到艺术的呈现和演出的完整。这里必须强调,当大幕拉开时导演手中的接力棒就传给了舞台监督。舞台监督的工作将涉及更多文化知识,要求是复合多面型,较高的艺术素质,较强的组织能力,清晰缜密的工作思路和果断大胆处理事物的基本素质及良好的工作心理状态。凡事在人为,如何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如何捏合台前幕后各艺术部门?如何把完美的艺术呈现给观众?结合我从事话剧舞台监督的感受和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首要的是从艺术的高度参与到排练中去,充分体会领悟导演的艺术风格,剧目的表现样式,演员的表演模式。尤其在粗排、细排阶段对人物角色的舞台地位调度及人物角色的形体语言,表演感情起伏充分理解和把握,为进入舞台合成阶段打好基础。在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江苏省话剧院排演了话剧《升官图》,这是一幕讽刺民国官场肮脏、寡廉鲜耻、贪脏枉法的讽刺喜剧。作者是戏剧大师陈白尘。导演以及出演这部戏的多是该话剧院的老演员、老艺术家、老前辈们。他们有着丰富的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积累了深厚的导演、表演功底。排练过程中从外部形体到台词表演各显其绝活,争相斗鲜,塑造了一个个鲜活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民国时期的群丑图。面对如此众多艺术前辈同台排练,精彩纷呈的场面频出的同时难免出现戏抬人、人抬戏、戏抬戏直至随性表演。面对面临失去表演节奏,使戏过于夸张,风格不统一这种情况虽说只是在排练场粗排阶段,尚未进入剧场舞台细排合成,但站在舞台监督的职业岗位上,本着舞台监督的职责在导演和演员之间进行揉合协调,耐心循导导演的创作思想,统一创作思路,使排练过程顺利进行,是舞台监督的职责所在。我从小生活在省话大院,对老一辈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方式深为熟悉,对他们生活中的喜愁哀乐尤为熟悉,我是看着他们戏长大的,他们也是看着我进入省话工作,担当起舞台监督的。前辈既是老师更是良友。拜他(她)们言传身教,对从事的职业受益匪浅。而作为子侄,我更是努力上进不敢懈怠。我的前辈在舞台实践中与自已之间建立了较深厚的工作感情,此时这根无形之中的感情纽带在我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导演和演员们全身心投入,执着于人物内心的刻划,在人物塑造上、甚至在一句台词、一个舞台调度上产生分歧,在艺术表现上各抒已见,时常争论不下,身份的转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晚辈的身份主打感情牌,在导演与演员们之间平衡协调。利用排练间隙和老艺术家谈心交流心得。在老艺术家们放松的心态下,谈及人物内心、角色塑造、舞台地位调度等问题。温水煮青蛙,娓娓道来,潜移默化的把导演的总体创作思想融入到各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中,让各位艺术家充分理解到艺术创作中的共性和个性,使之逐渐回到优良秩序的创作惯性中。帮助导演统一表演风格,统一表演节奏。其实创建良好的排练环境,掌握导演的总体思想,把握演员的人物塑造和表演节奏既是舞台监督的职责所在,同时也为舞美部门后期融合介入起到桥梁作用。使舞美各部门不会因为角色大小,戏份的轻重,更不会因为排练中演员的即兴表演创作而改变或放弃原有的设计、偏离舞台美术最终的整体呈现。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原本演出团体的演出模式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并逐渐被更科学更先进的演出方式所取代。相对国家级、省市级的高大上的精品剧目演出,更多的来自社会民间艺术团体的演出呈现勃勃生机。他们演出形式多样化、更强调效率。这样的演出机制,舞台交接转换、装台拆台、综合完成都己形成一整套的创新理念,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如何面对日益增多强调快节奏的商演而转换新的艺术监督管理思维?如何在快节奏下保证演出质量、使之有完美的舞台呈现?付于了舞台监督工作新的内涵。多年来通过读书、学习、观摩、交流,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艺术管理手段,逐步增强舞台监督的工作效率。

一个合格的舞台监督对演出过程的把控能力决定了演出的质量和演岀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幕拉开演员出场到各部门的工作状态,一些细微的配合应该能够迅速捕捉到当场演出的走向。如何调整好演员的表演状态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就需要通过迅速的协调来解决。往往演员的一句台词气息的提高,语速、接口的衔接变化,音响效果的提升或降低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话剧《切·格瓦拉》《左岸》《圣人孔子》“理想主义三步曲”既是独立成篇又是有内在联系的的三台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人物命运、不同表现风格,各自独立成章的话剧,是江苏省话剧院结合民间艺术团体完全商演的一次成功的操作。在立项创作之初我提出表演、舞美应充分尊重这次立项的本意,强调艺术效率。在保证导演、演员、舞美的创作完美体现的同时,应给予舞台美术设计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艺术想象力,充分考虑到三部戏的舞台美术无缝对接的前瞻性的看法。这对于日后在不同剧场、不同环境下一气呵成,一天同台连续完成演出三台戏,大大降低演出成本,提高艺术效率,开创了话剧演出之先河。“理想主义三步曲”每一单本戏在同一舞台上转换,而在短暂的转台过程中,既保证灯光、音响、装置、服装、化妆、道具等部门紧张有序的转换到下一规定场景中去,又要持续演员的艺术力度,更要保持剧场观众们的观剧热情,这都要求舞台监督通盘把握、运筹指挥、调度有方。强调效率,并拜所有部门通力合成。所以这台连本剧对舞台监督的工作实施尤其是考验。实际上,“理想主义三步曲”不论是在南京的首演,还是在国内外巡演中均保持了较高艺术效率和较好的艺术呈现。

舞台戏剧发展到今天,舞台监督的工作已有了正确的、严格的定性和定义。对于一个从事舞台监督多年的文艺工作者来说,心中装的,手上干的,其实远远超过它的文字定义。时代的发展将为这一职业带来更多、更加艰巨的考验。

猜你喜欢

排练话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新年晚会
两个大忙人
话剧《二月》海报
再见啦,秋天!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乐师
鸟雀排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