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柳琴表现力音色

柳琴是我国民族乐器中典型的高音弹拨乐器,也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享有“民乐珍珠”之称。从王惠然先生改革的新柳琴算起,它只不过才60年的历史。而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柳琴在演奏方面越来越完善,也从戏曲伴奏走上了独奏舞台。可见其音乐表现力不容小觑。我从学习柳琴到登上演奏舞台再到教学也将近20年了,那么就我个人学习和演奏教学的经验浅谈一下柳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柳琴的变革发展

柳琴演奏的表现力首先和柳琴这个乐器的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把柳琴的出现是在200多年前,拉魂腔的师祖武大团、武二团兄弟俩为了混口饭吃,模仿破庙里金刚手里的琵琶做了一把只有两根弦的弹拨乐器,非常的简单粗糙,一边讨饭一边唱家乡的小调,后来渐渐传播开来。唱腔主要特点是在结束句有一个七度大跳的拖腔,因而被称为“拉魂腔”。最早的“拉魂腔”始源于安徽,后流行于山东和江苏,也是因为柳琴在结构、定弦、音色等方面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能较好地运用于拉魂腔的戏曲音乐中,所以最适合为拉魂腔伴奏。一开始的柳琴仅仅作为戏曲伴奏而存在。而柳琴真正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党中央大力提倡民族化的精神鼓舞下,时任济南前卫歌舞团民乐团的王惠然先生对民间流传的柳琴做了大胆的改革,并先后成功地研制出了三弦柳琴和四弦柳琴,使柳琴的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由戏曲伴奏的地位走向独奏表演。王惠然先生还为其写了第一首独奏曲《幸福渠》,至此柳琴开始了真正的推广和发展。所以王惠然老师是我们柳琴改革的第一功臣。改革后的柳琴具备了很多优点,既成功保留了柳琴最初的外形特色,又具备了造型美和实用性的双重特色。柳琴改革后使外弦提高了四度,从而成为了真正的高音乐器,定弦采用g1,d1,g2,d2,保留了原始柳琴传统的五度定弦风格。一弦三弦,二弦四弦的八度关系,使指法和音程关系相同,便于记忆。三四弦的添加有助于柳琴演奏和弦时更加丰满。高音中增添了丰富而略厚重的音色,音域更为宽广。并且王老师将7品柳琴扩展29品,由一个八度扩展为四个八度,在品位的排列上采用十二平均律,转调方便,便于演奏各种和弦。改革前的柳琴声音虽然响亮,但是音质非常粗糙,改革后的柳琴继承了原来的音响特色,通过一些改变使柳琴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在柳琴的用材上也改为好的木质,琴弦也改为弹性较好的钢弦,品也改为高粱竹品,镶上耐磨的铜片。面板两侧各开一个音窗,演奏也由竹套改为三角形尼龙材料的拨片,使音色有弹性,颗粒性强,且发音明亮,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这一系列的改变大大提升了柳琴演奏的张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柳琴演奏技法的表现力

柳琴典型的表现力就是音色清脆、明亮,采用快速的弹跳技巧,小轮与弹挑的组合作用,扫弦和小轮结合,都可以较好地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柳琴中还可以运用琵琶式曲中的夹扫,绞弦等技巧。推、拉、吟、揉、沥等技巧在抒情的乐段中能突出乐曲所蕴含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柳琴的打音、带音都是增加表现力的演奏技法,还有具有特色的马下音等等。而这些演奏技法均完美的运用到了乐曲当中。中低音区的滑音等,可以模仿古琴的韵味和风格,也可以模仿三弦和日本的民族乐器的音乐。用右手大手指的拨弦和敲击板面使乐曲更富有独特的表现力和风格。另外,节奏型跳跃的扫拂可表现热闹沸腾的场面。例如柳琴的《欢腾的天山》,我弹得时候很容易进入状态,扫轮干脆利索,瞬间就能表现出乐曲的主题,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立马展现在眼前。又如第一首柳琴琵琶双协奏曲《嵩山印象》等一系列独奏曲和协奏曲都充分调动了柳琴吟弦推拉弦的演奏手法等等,非常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柳琴特有的韵味。我邀请过单位同事一起合练过此曲,虽然还没有上台演奏过,但练习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中浓浓的少林风以及琵琶柳琴音色节奏相互融合的舒适感。无论是伴奏还是主旋律都非常容易让人记住并且沉浸其中。改革后的柳琴,音域非常宽广,从低音到高音对比效果明显,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多种演奏技法使乐曲层层推进,并达到高潮。还能将四音和弦与扫拂全轮结合,表现充满激情、气势磅礴的音乐。例如《江月琴声》中的第三乐段全部采用了这一演奏技巧,在练习这首乐曲的时候应当练习好扫拂,不但有力度更要让四根弦发出一根弦的效果,不但是速度的要求,更是力度的完美配合。当完成后就会明显感觉到曲子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柳琴在高音区的轮奏,可以表现一种透明清澈的朦胧之美。大段的轮奏,可以表现抒情的歌唱性的乐段。再例如近代作品《雨后庭院》,第二段中运用了大量的连奏,在弹奏上犹如吉他般优美的音色,也像是曼陀林般抒情的歌唱。虽然旋律相同,却演奏出不一样的感觉,如同唱歌般得旋律使人听过后过耳难忘。后段的三连音转十六分音符,必须是一气呵成,既是演奏技法上的挑战也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律动感。同样需要感谢的是近些年来许许多多给柳琴创作的作曲家们,他们不断创新,从乐曲的风格、演奏技法到音乐节奏型的变化,让柳琴演奏后更具美感和感染力。京剧曲牌的《夜深沉》,吸收了月琴的演奏方法,也使乐曲保留了京剧特色。还有很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编了好多地方特色的乐曲,并且将这些改编的曲牌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加花变奏,前段后段虽然看似差不多,但从音响效果上却不一样,韵味一层层加深,小滑音、打音、点轮的运用也都体现了柳琴对戏曲的音乐表现力。而这些是与其他乐器有所区别的。柳琴的风格再也不单单是在戏曲的伴奏上或者是改编戏曲上。柳琴曲的风格牵涉面越来越广,不但演奏中国风格的曲目,也改编和移植了大量国外的乐曲,而这些曲目数量的增加极大提高了柳琴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这些曲目普遍以快速的音型节奏型为主,突出了柳琴的炫技美感。如《流浪者之歌》是根据小提琴曲改编的,充分发挥了柳琴快速而不失清脆透亮的音色。近年来,柳琴还开始演奏一些流行音乐的作品,好多知名作曲家、音乐人改编了平常耳熟能详的流行金曲,经过柳琴的演奏,更有一番独特的音响效果和韵味。而这些曲子没什么难度,主要以歌唱性为主,流畅、婉转、强弱是关键。

三、解决柳琴练习中的难点是提高表现力的重要前提

柳琴演奏的主要难点是右手的密、快、亮。这些也是所有弹拨乐器的特点,看起来简单,但实际真正做好的没有几个。在我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弹跳可以完成的很好,但是加快、加强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音色不统一、力度不均匀、包括从右手外型上的变化畸形也会有直接的影响,手型变形、僵硬等等问题直接导致了柳琴表现出来的音乐美感和张力就不够。所以在练习时首先要保持右手手型正确,全身放松,不能因为知道有困难而全身紧张,这样不利于练习的效果。其次练习时不要急于求成,应放慢速度、稳中求精,循序渐进。在练习有进步时应该多加巩固,练琴不是买彩票,靠运气,练对一次就是成功,而不是沾沾自喜,以为已经练好,就不再加强,但实际上水平还是没有本质上的提高。所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多练、巧练。还牵涉到左手手型的保持,和力度。换把、移指都是最基本的要素,换把时要做到无痕迹,移指则是要做到手指提前的状态,而不是等着结束。还有比较重要的跳把练习,也是难度较大的基本功。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都要靠我们自己在练习中去琢磨、去完善,逐渐形成一个练习的系统,每次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练习,就会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这些以外,重要的是音乐修养和音乐的表演。音乐修养是一个演奏者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演奏乐器表达出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难点,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需要有音乐底蕴、文化底蕴,深入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我觉得提高音乐的修养需要多听、多看。不光是听自己专业的音乐,也要学会欣赏各类音乐,触类旁通。而音乐表演也同样如此要用一颗博学的心去认真的对待音乐。音乐会是一个最直接能学习的途径,有机会就应该多听多看,学习他人长处,扬长避短。也可以买些音乐书籍、音响资料等等,这样才会有提高。

近些年柳琴的学者以及演奏者们对于柳琴的宣传越来越积极,例如音乐会、比赛、展演、大师班等等,加速了其发展的速度。包括港台澳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对于柳琴的发展的重视,为其创作了很多柳琴曲目。作为一名柳琴演奏员,我深知柳琴音乐的魅力,也会做好柳琴的推广工作,让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们认识它,了解它,爱上它!

猜你喜欢

柳琴表现力音色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临沂地区柳琴戏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
纤变墨画
音·色
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