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
——幼儿园音乐课渗透生命教育之浅见

2018-11-14巫晓华福州融侨幼儿园福建福州350001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命幼儿园情感

巫晓华 福州融侨幼儿园 福建福州 350001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尊重人的主体性、生命性逐渐成为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音乐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语言,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音乐一样超越时空,沟通生命信息。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生命教育,使音乐课堂成为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凸显生命灵动的神圣殿堂,是每一名音乐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和积极探索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对幼儿园音乐课渗透生命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言传身教,强化生命意识

幼儿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往往是受成人所传递的信息影响的,如果希望孩子们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因此,实施生命教育,让生命在课堂上绽放绚丽的花朵,首先要求教师把孩子们视为活生生的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不断完善自身的生命形象,始终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控制个人的负面情绪,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教人先正己,育人先爱人,让尊重生命成为师德的重要支柱,让师爱成为点燃学生生命的心灯,我们的生命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挖掘音乐素材,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音乐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幼儿园的音乐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合理地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可以使孩子们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面对生命的变化,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他们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基础。

1.“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素材

如:歌曲《我们都是好朋友》,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温馨感人:“留一片绿草给小兔,留一片蓝天给小鸟,留一片清泉给小鱼,留一片森林给熊猫,我们都是好朋友,世界变得更美妙。”呼吁孩子们爱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茉莉花》是一首旋律优美、触人心弦、广为传唱的中国民歌。它自然、平缓的旋律仿佛把孩子们带入充满花香的茉莉花王国,让他们感受到带有浓郁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2.“ 学会关爱、学会感恩”素材

如: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他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这是孩子爱家长、学会体谅家长的具体表现;歌曲《吉祥三宝》让孩子们感受家人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景;歌曲《让座》使幼儿学会尊敬关心老人,体验互敬互爱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歌曲《送礼物给外婆》激发幼儿关爱亲人,学会感恩。

3.“ 学会交往,学会社会适应”素材

如:歌曲《鱼儿好朋友》让孩子们懂得朋友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和朋友建立友情,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歌曲《拔萝卜》、《小小蚂蚁》让孩子们知道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歌曲《小蚂蚁躲雨》展示了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场面,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歌曲《我叫轻轻》让孩子们明白轻轻做事想到别人,时时处处不打扰影响别人的道理;歌曲《小熊过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凡事都依赖妈妈,从而培养幼儿勇敢、独立的品质;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教育孩子们从小讲礼貌、懂礼貌;歌曲《小兔子乖乖》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三、尊重生命规律,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发展规律,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1.转 变师生角色,注重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主体性精神,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权威教育、成人本位为基本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提倡一种民主、平等、信赖、儿童本位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挥的天地,成为学生愉快享受生命的场所。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利于认知因素的发展,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了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歌曲《摇篮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我在幼儿欣赏的时候,提示他们闭目聆听,使其在温馨、柔和的音响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感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轻歌慢摇徐徐入睡的甜蜜梦幻,然后我引导幼儿自己表演,抱起布娃娃,扮演妈妈温柔地哄孩子入睡,幼儿的情感完全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融合了。

2.激 发兴趣,彰显幼儿生命的自主与创造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论是他牙牙学语,还是蹒跚学步,在其成长的每一步,都透着他作为一个天生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应凸显生命的灵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音乐教学要尊重幼儿的生命特性,尊重生命的自主选择,尊重创造,鼓励幼儿对音乐进行自主性的探索与发挥,使生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需要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和释放。

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们推向前面,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们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做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们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小白兔和大灰狼》是一个具有情景性的音乐游戏,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幼儿一旦投入到游戏中来,教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白兔的动作,如“跳来跳去”、“吃萝卜”、“睡觉”,教师可将音量放低,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小白兔”。例如,跳(慢跳、快跳;猫着腰跳、跳跳停停);吃萝卜(在草地上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地表演“大灰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摸摸肚子,“张牙舞爪”地跑上来。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幼儿尝试表演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因 材施教,张扬个性

“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为根本的目的。”关注生命,就要尊重儿童丰富多彩的个性,尊重他们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个性,承认和尊重孩子的个性,对其因材施教,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助于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环境与氛围,积极鼓励幼儿个性化的感受和表现形式,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如在欣赏《小狗圆舞曲》时,我让孩子们跟着感觉走,想像画面,听完曲子后,同学们纷纷发言。“一只美丽的蝴蝶领着许多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幼儿园的小朋友,正跟着音乐跳起欢快的集体舞……”“动画片中的小木偶正在转圆圈呢……”这些答案虽各不相同,但都是孩子们们自身的真实感受,孩子们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证明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让孩子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让每一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教师应接纳所有幼儿的创作方式,接纳所有幼儿创作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使之充满自信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

总之,音乐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孩子们成长的生命历程,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让我们时刻把孩子们视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细心呵护,让音乐课堂处处涌动生命的活力,让生命之光在音乐课堂上闪耀起来。

猜你喜欢

生命幼儿园情感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爱“上”幼儿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