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征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

2018-11-13赵星月王若辉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瓦当燕国纹饰

赵星月 王若辉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24)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我们熟知的千古名句,其是荆轲刺秦所留名句,展现了当时燕国人的英雄气概与爱国情怀。其中最具代表的都城为燕下都,是考古研究的重点地点。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坐落于今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部,遗址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现今是发现的已知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分布在平原上,两易水河成为天然屏障,燕下都其历史文化价值影响深远,同时对于我国的考古研究具有跨越性的重要意义。

燕下都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当时燕国人活动的中心,燕下都作为都城长达300余年之久,其中以“武阳台”为中心向四周分布,这里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物,如建筑构件:陶水管、陶井圈、陶瓦;兵器:剑、矛、戟等,这让我们对于燕国考古的探究有了有利的条件和证据。其中瓦当的出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对艺术特征的思考,燕下都瓦当折射出丰富和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被学术界认为是打开燕国历史之门和燕文化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在了解与探究燕下都遗址对于当代设计的的影像中了解到瓦当纹饰图案的造型特征,给当代的设计领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艺术创想,不但对于艺术行业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样对于设计的帮助也显而易见。燕下都瓦当对于当代设计中的图案设计、形式美感、标志设计、服装设计等,都有值得我们设计师去学习和探究的非凡意义,我们应该去发现与探索燕下都瓦当的艺术美,从而把传统文化应用到现在设计中,使我国的设计在不断的创新与继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被世界所认知与欣赏。

1 瓦当的纹饰分类以及设计特点

1.1 瓦当的定义以及意义

瓦当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瓦当是古代建筑使用于檐前的一种装饰构件,早期的瓦当是素面展现,没有图案设计,到后来才出现了图案,其瓦当的图案设计,是当时人们对于审美需求的一大进步。瓦当的作用是以当面不同的形状和纹样风格对建筑物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考古资料表明,瓦当最早出土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和岐山凤雏宫殿建筑遗址,其纹饰多为“重环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会崇拜与社会风气,瓦当在春秋战国时期繁荣发展,到秦汉达到顶峰。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而宫殿的建筑与风格更是代表了统治者的权利的最高象征,瓦当的出土,复原了当时燕国都城的繁华与燕国的社会风貌。燕下都瓦当在燕国延续了4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燕国的标志象征。

1.2 瓦当的分类

在20世纪30年代《易县志稿》中,详细记载了对于燕下都瓦当的出土情况,表明燕下都瓦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燕下都的瓦当分类主要分为10余种类别,其中包括饕餮纹、双龙纹、双龙双螭纹、独龙纹、勾云双兽纹、四兽纹、山云纹、树木卷云纹、草叶卷云纹、双凤纹、窗棂纹等。其瓦当的图案设计大多为抽象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现象也表明当时人们对于原始的崇拜的神秘色彩。在外形特点上,燕下都瓦当庞大、厚重;一般常见的在15—25厘米之间;其尺寸之大;花纹之复杂;制作之精巧都体现了当时燕国建筑物的宏伟与高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双龙文、独龙纹,其构图的巧妙、纹饰的造型生动、其点线面的结合更为精细,仔细研究,神态的逼真,比例大小的控制,形成一幅完美至极的艺术品来装点生活和发挥其价值。

1.3 瓦当的特点

燕下都的瓦当形状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形状特征,其是半圆形的造型特点,这与其所属时期的文化、地域、观念、信仰等有直接的关系。燕下都的瓦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气息,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辉煌气魄的燕国文化,也可联想到当时的宫殿建筑气势的雄伟壮观和气宇轩昂。其中瓦当的纹饰特点,离不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影响,燕下都瓦当仍然保留其饕餮纹的特色,阐释了当时燕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显现出燕国势力的弱小与国土位置的偏僻和文化的闭塞,造成了饕餮纹在燕国瓦当中的保留。其中饕餮纹样为早期祭祀的青铜器上所用,它代表身份的象征和宗教礼仪的文化,并且带有一定意义的神秘的色彩。研究表明在燕下都瓦当的纹饰构思上形成了对原始的崇拜与模拟自然相结合,同时反映了燕国对于现实生活的把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许多中国的文化国粹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诗歌、瓷器、楹联、图章、书法等都讲究对称,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阴阳平衡概念。所谓对称,是以一个点或线为中心,中心两边的图形大小、高低、颜色是相同的,我们称之为对称之美。在世界中,同样也应用对称之美来建造了一些建筑,如金字塔、万神庙、罗马广场等。燕下都瓦当的构图最大的特点也是对称之美。我们发现,在燕下都半圆形瓦当中,图案与点线面的结合,最后展现出来的外观是对称的,其纹饰刻画的精准与生动,中心线两边的图案相同,也展现出了当时人们的工匠精神,在今天看来,我们更应该去学习当时人们的工匠精神,踏实和稳当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对称美的形成和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系。而现在,我们依然延续对称美,去制造更多的美的物品,供人们使用与享受。在设计之中,环境艺术表现当中,对于建筑物设计所追求的对称美;视觉传达中,对于海报、标志等设计所追求的对称美;服装设计中,对于服装设计说追求的对称美。对称美体现在设计大大小小领域之中,相辅相成。

1.4 瓦当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影响

瓦当的纹饰类型丰富多样,其意义代表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统治阶级。现如今,我们鼓励了解与学习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最近各省份都在推出文创产品,推广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被大众所认知,我认为这是我们对于保护当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各地的发展以及对于我国文化的推广,如北京故宫博物馆文创产品,如迷你玩偶、便利贴、书签、雨伞等,都加入传统的文化以及纹样,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创产品,其不仅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时也很好地表现出了传统的特色文化。那么这一举动就是很好地把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的体现,因此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的设计发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的设计得到了发展,同时各种风格形式开始盛行,如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波普艺术,都对我国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的设计风格多变,但是中国的设计离不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根基,其流行思潮依然保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前进的状态。燕下都瓦当纹饰的应用,展现在我们生活的各种场合与媒介之中,这让我们去更好地了解到了燕国的文化。设计师们通过不断创新,来把瓦当纹饰应用于各种媒介之中,如在纸张上、布艺上、新媒体等媒介之中。在纹饰的设计上,注重构图形式、比例的应用、构图的讲究等,都统一体现在一个瓦当上,并且赋予瓦当以生命,来装饰房屋楼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信仰与文化。瓦当的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其构图有单独图形和对称图形,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同时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但对于设计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瓦当也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于研究燕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今的设计更是变化多端,但是我国的社会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底蕴,才能使我国的文化迈向世界,让我国的文化被世界所认知和欣赏。

2 燕下都瓦当的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延展与应用

从古至今,人们不断追求美感的存在与审美观念的提升。如图腾的出现、装饰物品的繁荣、衣服样式的多样化等,在汉朝,其服装设计达到一定高度,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依然有穿汉服来纪念中国历史文化,更是对于一个民族的尊重。而当时对于设计的追求,不仅是因为商业的发达刺激了当时的设计,更是人们精神的追求与对审美要求的提高,如“幌子”的出现,门头匾牌的兴起,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已经有意识去设计来方便与美化我们的生活。中国人的智慧是有目共睹的,从四大发明的兴起,就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兴起,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往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贡献。

在燕下都瓦当中,其构图、装饰纹样、线面的使用、曲直变化的多样、空间与层次的交叠、夸张与抽象的结合、形式美感的表现,都明确地表明其独有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价值。在瓦当的构图中,主体的大小呈现、饱满程度、比例的应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思考的成果。不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同样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审美需求的提升,对于美感的追求与向往。燕下都瓦当的呈现,我们可以说是一幅很完美的艺术作品。如今的标志设计中,日益讲求多样化和创新性,通过一个图形化来呈现一个标识,让大众所认知,既要体现其作用,又要体现出美感。瓦当的纹饰本身所带有的文化和意蕴应用与标识设计中,使标志设计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使中国传统的图形纹案来抽象概括应用于当代的设计之中。如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运用中国古钱造型,来表达中国银行的宗旨与服务要领;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其标志应用中国篆书字体;同时把京字进行变形,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京”字,不但体现了传统文化,更加切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其火炬的外观设计是应用于中国古代的“祥云”纹饰,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世界眼前。在传承的同时也是对于创新的挑战。在燕下都瓦当纹饰中的卷云纹、植物纹等,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传承的,并且加以应用在现代设计之中,在图案设计中应用植物纹比较多见,如丝巾的设计,其构图平铺于布艺上。素材的提取往往会用到卷云纹、植物纹等来制作出属于中国风的物品。

在燕下都瓦当中,在纹样线条的表现中,对于线条粗细曲直的变化应用,可以说是设计的起步,为我们后来的设计做了更好的铺垫,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渴望追求美与艺术。在饕餮纹中,纹饰种类多样,其中有尊严的饕餮纹、又有大自然物象的纹饰、又有接近生活的纹饰,表现了当时人们思维的活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如今设计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法则:和谐与统一、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是设计的前提与必然条件,其应用在设计的各个领域,让当今设计更加具有审美价值与气息。而在当时燕国的瓦当中也展现出了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同样的在瓦当中面与线的结合,同样在当今设计中体现更为明显,使纹样更具有艺术特征与审美性。燕下都瓦当的纹饰夸张而又抽象,其充满着对于原始的崇拜,其中在龙纹中,又分为双龙和独龙纹,体现了设计中的对称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在如今的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中都有对于形式美的展现。同时瓦当纹饰丰富的种类和精美的制作工艺以及特有的半圆规制,是由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国家制度所决定的,也体现出了燕国丰厚的文化内涵。其瓦当的流畅线条,造型的生动,大多数表现的都是健美与力量,如“独龙纹”表现的是一只刚劲有力的龙,其形态生动形象,整体看上去浑圆饱满而又轻快,给人以震撼的视觉效果。

3 燕下都瓦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燕下都瓦当的存在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变化多样的纹饰反映了燕下都宫殿和居住建筑装饰的艺术风格。其蕴含的艺术性,让燕国宫殿既宏伟又华丽。瓦当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工程技术的成就和施工工艺的水平等。秦、齐、赵等国家很少使用饕餮纹,而燕国的瓦当以饕餮纹为主,而且其时间是出现时间最早,消失最晚的。燕下都瓦当不仅具有其审美特点,更是一个国家兴衰的表现。我们期待更多的考古学家去发现与探索燕下都文化,并且把燕下都瓦当的文化得到发展与继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与认知燕下都瓦当的不同之处,同时和当代艺术相结合,让其发挥灿烂光芒。

燕下都瓦当是考古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燕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燕下都瓦当和当代设计的结合与发展,是我们今后的追求目标,如何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知;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结合,就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去发觉燕下都瓦当纹饰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燕国文化,形成我国独特的特点形象。目前,我们处于燕下都文化的探索知识初步阶段,其文化还有待我们去发掘与探索,从而让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发扬。

猜你喜欢

瓦当燕国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思乡
助燕伐戎
汉代瓦当纹饰所见社会信仰之一二
瓦当响当当
箪食壶浆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