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11-12陈曦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中有效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音乐教学的设施在逐步配置完善,音乐鉴赏领域的开课率也在逐步提高。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转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有效性

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的实际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最关键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音乐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教学观念上入手,弃陈旧的观念和老套的教学方法

自课改实行以来,各种富于创意、新颖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理念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一些教师心里根深蒂固。“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让部分教师舍而不弃。音乐课堂上,教师教法老套,教学无新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消极,没有激情,根本谈不上音乐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

音乐对于不同的聆听对象而言,往往也具有不一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总是安于平淡,不求出新。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训练或理解音乐时,仍然情有独钟于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稍稍偏离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时,就又会急忙“高屋建瓴”地引导一番,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唯一”。例如指导学生欣赏乐曲《野蜂飞舞》,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无法理解“野蜂飞舞”的形象,殊不知学生聆听音乐的感受远不止这一面,许多学生联想到了:火车奔驰、飙车、越野跑、飞机轰响、警察抓小偷等等。虽然这些答案不一定贴切,但是却反映出学生们各异的联想、想象和不同的情感体验,表明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开发音乐智力的独特功能。

1.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由于有唱词(极个别例外),内容指向明确,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但涉及到西方的音乐题材就需要教师进行背景等相关文化的介绍。在欣赏中还应注意视听材料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原唱,因为有很多的近现代声乐作品都是委约创作的,是针对原唱的音色、音乐、表现力等“量身定制”的,相比较而言原唱在诠释这首作品时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视频材料,通过视听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其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器乐作品

器乐是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在器乐作品鉴赏时除了视听材料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将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降调处理,让学生进行哼唱或者用竖笛(或其他课堂乐器)进行演奏和伴奏,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熟悉音乐主题。

不论是哪一种作品,采用何种鉴赏策略,以下三方面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1)音乐主题

构成音乐作品所采用的主要音乐材料——即乐曲的音乐主题,是形成一部音乐作品基本面貌的决定因素。一首乐曲中音乐主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凡具有结构意义(段落标志或推进音乐展开的核心材料)的主题,均应抽取。所抽取的音乐主题可长可短,作为教学引例抽取的音乐主题应尽可能精炼,以能显示这一主题的基本特征为准。一般而言,核心主题及歌唱性的主题可引用得长些,次级主题或器乐化的主题可短些,有时甚至可以只抽取其主题动机。

(2)结构图示

采用字母、图形、线条、色块等符号,简明而清晰地显示乐曲结构图示,或勾画出乐思展开过程,作为欣赏音乐的“结构引导图”。结构图式可粗可细,可详可略,因作品和学生接受情况而异。一般而言,乐思表达较浅近、曲式结构较单纯的作品的“结构引导图”可概略一些。

(3)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作曲家生平、主要经历、艺术成就,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与作品表现内涵、风格相关的时代、民族、文化传统、音乐流派等知识是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作品的最好途径。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以引导、提示为主,且提示简明、有启发性。教師的引导中要重点引导相关知识,比如音乐的本体——作品的乐谱、音响、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乐思呈示及展衍、曲式结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等等,因为这是任何一个阶段的欣赏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的,是形成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基础。

4.激发学生兴趣

既要避免出现过于专业化的讲解,又不要一带而过,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既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也是用这些知识对音乐鉴赏的引导入和审美活动的共同参与者。所以在实际的音乐鉴赏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也需要有相关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对一般学习者来说,许多是基本的、具有共性和有限度的,无需喋喋不休的重复,否则会让学生失去体验音乐美的兴趣。

总之,新课标重视美育教育,音乐课程表要求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的体验,突出音乐学科的创造性、人文性和社会功能。首先音乐鉴赏课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教学目标,重视与生活相结合,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通过音乐活动,理解多元文化。其次在高中音乐阶段,鉴赏课还应该完善评价机制,让音乐鉴赏课有据可依;只有改变传统中不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从心底里喜爱上音乐课,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金盛.高中音乐鉴赏课须把握的几个要素[J].大舞台,2008,08.

作者简介

陈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教14年,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高中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