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情境 趣在其中

2018-11-12吴凑长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氛围语感情境

吴凑长

摘 要:在众多的教学模式方法中,情境教学最受教师和学生喜爱,因为情境教学的创设能够使学生们在融入教学的情境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产生广大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与教学情境融到一起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采用情境教学。

关键词:情境;语感;氛围;思维

情景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死板机械,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引入到生动的活动场景中,学生们通过对情景的感知和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感的培养,引导他们的感悟、体验语言的兴趣,有地进行语感训练呢?教学实践证明:应重在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在乐趣中、在游戏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和感语言的魅力与情趣,从而形成语感,使语感真正成为心灵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一、情境是培养语感的氛围舞台

培养语感的能力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的语感训练是中小学语感培养的重要阶段。教育家研究表明: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就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文字的感悟机会,就能对语言有正确的感知,学生的学识就会有所积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破除以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达“会学”、“善学”,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训练自己的语感,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语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的过程中,曾出现以下情景: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即设置这个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出美丽的动感雪景图,并绘声绘色地说:“早晨,当你推开窗户看到这么美丽的雪景,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如一石击起的千般波纹,学生们大了眼睛,看着这白雪皑皑、晶莹纯洁的银色世界,听到教师的一番启发,顿时小手如林地举起,有的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洁白的世界,看到它我的心情会非常的好。”有的说:“如果我能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该多好呀!”有的说:“太奇了!我会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外面的世界多美呀!”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完全进入到了这银色世界的氛围之中。因势利导说:“能不能试着读读,读出奇、兴奋的心情,读出雪景的美丽来呢?“我来,我来!”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经过反复尝试,声情并茂地朗读出:“下雪啦,下雪啦!”学生这时的证据及语感和开始时时的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声音之中充满惊喜、赞美之情。在这样的情境、情感和实践中,学生的语感在悄然形成。

二、情趣是培养语感的动力因素

创设朗读情境,引发学生绘形,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在阅读时按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绘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绘出方位,感悟作者写景或描绘一个场面,总是要以空间为序的。二是绘上色彩。任何一个画面都有明朗的也有昏暗的,有艳丽的也有淡雅的。让学生想像出这些色彩,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三是绘连续动作的分解图。语感是以情感为中介,通过联想和想像就能对语言文字产生一种敏锐的直觉。“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创新能力。做到边读边想,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学习“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段课文时,先试探着让一名学生读读,没想到他读得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富有节奏。“为什么要读得有高有低,富有变化呢?”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画画不一样,我想用不同的声调读出不同的画。”这是一个语感训练的好时机,就相机启发说:“这位同学真棒!知道以用不同的声调和语气不同的内容。我们要向他学习!那我就研究一下究竟该用怎样的语气和声调来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好吗?”学生经过一番练习之后,纷纷用自己不同的朗读表达出了自己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富有韵律的朗读,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样反复的诵读吟诵中,学生自然體会到如何说话、如何通读,也自然能体会到如何把握良好的语感。

三、情境有力语感思维培养

1.培养直觉思维。即培养学生对语意正误的感受。如我们经常发现,朗读课文重复或漏一字,或错读一个词时,有的学生就能马上感觉出错误,但有的学生则毫无反应,这是语意正误感的差异。进行这方面培养,就能使学生增强对语言表达正误的判别能力,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培养联想和再造想像。在阅读或朗读教学中,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提示,让学生迅速地再现出与文章相应的情境,想像实实在在的活动的事物,通过阅读或朗诵的途径,可以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情感,引起思想共鸣,并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因素,得到语言、文字的形象感受。

培养学生语感不应是一种刻意的行为,而应该是一种贯穿于自己全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及在其指导下的自觉教学行为。巧妙的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诱发语感,在情趣中强化感,在充满意趣的生活场景中升华语感。

参考文献

[1]方其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对学生语感培养的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2]刘雅贤.浅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

猜你喜欢

氛围语感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