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

2018-11-12李荣贵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量审题

李荣贵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结合生活与学生的认知,把握教材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让学生记住定理公式,综合运用,勤学好问,学得轻松愉快、易掌握、有兴趣,培养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应用题是数学中的重中之重,有助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掌握它用数学模式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为社会创造价值,让学生明白学习此项内容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用爱去感染,去进行教学的双边活动,去进行教学的信息转化,去进行师生情感交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强感情投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增强对应用题的探究,不追究过往,尊重和爱护学生。教学活动中做到相互理解,视界结合,信息互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互为红颜知己。激趣的方法是:分组交流、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自造方式、创设意境等。

二、教给方法,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谨慎审题,对于正确解答应用题至关重要。审题就是要审清内容和数量关系,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经过如何,找出已知和未知,使条件和问题在头脑中建立完整印象。因此,审题要做到。

1.认真读题解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了解内容的开始,是审题的初步。要让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一年级还要进行教师范读、带读。读时要完整,不增读减读,不读错别字,要学会断句,不掐头去尾,不断章取义。从二年级开始,要逐渐培养独立读、轻声读和默读的能力。

2.仔细咬文嚼字。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注重题目的结合处、关节点,找出联系的纽带,抓住拦路虎,提高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其次要告诉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术语。否则,就会妨碍数量关系的建立。如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植树问题中“段数与棵树”的关系。最后对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琢磨思考,理解其真实内涵,为解题铺路扫障。

3.复述题意情境。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整理、调整语序,讲述题目的意思,理清情节,将内容转化为表象,让学生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25只鸡,18只鸭,如果每只鸡能产12千克蛋,每只鸭可产11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产多少千克蛋?”学生可如此复述:“小明家养了2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2千克蛋,还养了18只鸭,每只鸭一年能产11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共产多少千克蛋?”这说明学生已从内心,完整真正地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4.拟情景展数量。有些应用题可通过列表、画图、实物,模拟演示其情景,展示其数量关系,来进行解答。如“有一些珠子,排成3行,每行的颗数相等,有一颗红珠子排在第一排,左边有5颗,右边有2颗。这些珠子有多少颗?”教学时,让学生摆一摆,模拟题中情景,使题目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而全面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学生解答起來,一路前行,顺风顺水。

三、重视途径,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与关键。

1.对于复合应用题,都可以分为几个简单的应用题,即一步运算的应用题。故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画线段图分析、利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定理公式,弄清题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行确定解决方法。

2.强调灵活性,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换题型的方法,可让学生扩题、缩题和改编的练习,加强补充条件、提出问题的训练,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各种类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使学生解题时思路清晰,判断准确,灵活运用。让学生思维得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驰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看例题编题、看实物编题、看算式编题、选定范围编题、根据线段图和示意图编题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重视学生口头分析。在学习探讨新知识时,让学生口头表达,讲清思路,说清各个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原委。

例如:“有一堆沙子,用去30%,还剩28吨。用去多少吨?”利用分析法分析,要求用去的,就要用“总吨数-剩下吨数”,则先求出总数,借助线段图,学生就能很快找到28吨的对应分率是(1-30%),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很快列出:28÷(1-30%)-20或28÷(1-30%)×30%。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可把它分为三个简单的应用题:①一堆沙子,用去30%,还剩百分之几?②一堆沙子,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8吨,恰好是这堆沙的70%,这堆沙有多少吨?③一堆沙有40吨,用去30%,用去多少吨?这样,循序渐进,由简到繁,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力求准确,养成学生经常检验的习惯

检验能查出应用题结果的正确与否,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查验习惯。教师在教学时,是应该高度重视的,收到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不言而喻的。

检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低年级学生只要告诉他们,从做题开始到解答逐一检查。中、高年级学生要教给他们,用不同的解法,从结果推到条件等方法进行。例如,有的应用题有多种解法,那就看多种解法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一种解法的,就采取用得出来的结果,作为条件,把题中的条件作已知,能否得出题中的另一个已知条件。通过检验,学生对自己的解答就有了正确的评价,有了自信力。当然,还可以开展相互评价,经检验确实无误,再写出答案。同时还应教育学生,解答应用题必须作答。

总而言之,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尊重学生实际,重视学生思维、生活阅历和求学精神,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系统、灵活地对学生因材施教,自主合作,进入数学学习的自由王国,共同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具有深刻意义。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量审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