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12彭小慧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彭小慧

摘 要:数学是一门小学必修的基础课程,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本文通过对怎样计算、如何计算。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也应该适当的扩展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的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计算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手段,数学中的定理都是通过大量的运算而得以验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还促进孩子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对孩子一生拥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题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对计算题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计算正确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孩子掌握计算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二、提高计算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效性的策略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1.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當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3.多做导致排斥。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做到后来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不无道理。每次计算时8―10题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三)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四)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纵观我们的计算教学,我们会发现: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计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例如抄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除法等。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例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以前,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无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

三、结语

要开展好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把握教学中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杭惠娟.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4(3):190-190,191.

[2]李济元,蒋顺.小学六年级应用题巧解举一反三[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