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作

2018-11-12黄惠娟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家风中华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富含着民族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例如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此外,还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的胸怀、富贵不能淫的操守、见贤思齐的精神等等,不胜枚举、俯拾皆是。这是中国人的根本和精神命脉,什么时候都不得抛弃,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尤其对未成年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信念、习惯养成、文化素颜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作。

一、以道德文化宣讲为手段,深化价值信念教育

现代社会是開放的社会,价值多元问题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在拓展未成年人思维的同时,也容易泥沙俱下,对他们的是非观念、价值判断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道德缺失,必须切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主导价值观的引导,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都可以融入价值观念,其中,道德文化宣讲活动在近年来进一步得到了重视,各地道德讲堂活动蓬蓬勃勃开展,但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还不多。如果我们能够以道德文化宣讲的手段,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通过社会宣讲、集体诵读、视频宣传等道德宣讲的方式,努力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必将更好地感染当代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提升未成年人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中华国学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目前全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美德少年之类的教育,希望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传承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民族精神。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关键点:一要按照未成年人的年龄层次、记忆特点、理解接受能力,筛选一些易于传承教育的经典,不能照本宣科,觉得这个思想好、那个理念深邃,就要塞到孩子们的脑袋中;二要以自然熏陶、潜移默化的理念开展活动,通过“养成教育”使未成年人逐步具备优良的品行,不能强求一朝一夕见成效,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棰,把德育变成走形式、走过场。除此之外;三要大胆创新形式,通过文史教育、艺术教育,如演讲、书法、舞蹈、音乐、围棋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三、以传统节日为重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时下的年轻人流行过洋节,比如小孩子热衷于参加“圣诞节”、“愚人节”,却对“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不感冒,反映了青年人的盲目追求时尚、跟风过节,也有我们对传统节日保护不够、宣传不够、创新不够等现实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部门要进一步挖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和精神,加强节日文化宣传、氛围营造,吸引未成年人参与活动;要动员学校做好传统节日文化观教育、促进文化资源的倾斜、营造传统节日教育的环境;发动家庭强化传统节日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使传统节日文化成为一种血脉记忆。

四、以实践活动为落脚点,使传统文化外化于行

如果说中华传统美德启迪的是未成年人的心灵,用以激发未成年人形成理性、善良、高贵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那么实践活动就是引导未成年人体验和加深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的载体,自觉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务必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易于参与的平台,开辟乐于参与的渠道,吸引未成年人主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一些地方以“家风”为主题,以问家风、议家风、晒家风等方式来调动全社区的参与,并延伸到未成年人的实践教育中,通过好家风征文比赛、交流活动、讲堂活动、夏令营等内容,使传统文化教育与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家庭紧密联合,让青少年在生活点滴中提升文化养,形成尚德修能、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

作者简介

黄惠娟(1984—),女,籍贯:广东东莞;学历:硕士;专业: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家风中华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家风伴我成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