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文良好学习习惯 克服“致困”形成

2018-11-12万丽辉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倾听预习复习

万丽辉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妥善解决学生面临的困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当前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学困生;预习;倾听;复习

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学困生正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越来越差。学困生的表现为缺乏学习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听课不认真、笔记马虎、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遇难而退等。要改变学困生的这些现状,就要从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着手,克服“致困”形成。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因而学校和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正是这种特点,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教师让学生预习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想让学生预习好哪些内容,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等等,然后制定出具体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参考自学。

2.培养预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听、说、读、写。而听是前提,只有愿意听,善于听,才可以说、读、写。而上课走神,听不进去,往往又是学困生的通病,所以,要转化学困生,首要是让他们愿意听、学会听,聆听是堂上最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困生很难集中精神,所以我会用语言去鼓励他们:课堂上请同学读课文时,要求把读错或读不好的地方用铅笔划起来,然后汇报,看誰听得最认真。找别人的错处,学困生既容易做到,又尝到成功的喜悦,尽管他们也不一定读得准,无论他们汇报得怎样,我都会表扬他们听得很认真,在纠正的过程中,他们也记住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认真听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了。为了让他们继续听下去,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采用多种手段,激起学困生聆听的欲望。根据学困生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于尖子生的教学手段,给予学困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学困生有足够的耐心。首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最好分解成难度由小到大又层次分明的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可以一步一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其次,针对学困生基础都比较差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理顺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根据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对学”与“帮学”的预习结果交流,通过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在这一过程中,让学困生学到尖子生好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认真学习与复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是比较脆弱的,好胜心比较强,如果老师老是强调成绩,就会给学生脆弱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者还会留下心理阴影,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实时注意他们的心理动态,不火上交油,激励鼓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课堂上适当的对学困生提出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对其制定相关的硬性任务,监督并指导其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以下几点内容:①课后复习,从头开始,然后成立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学习;②课后作业完成,学习小组间可以互相检查作业以及评比作业完成的情况;③课堂知识小结,能够灵活的举一反三;④对学困生适当的降低学习任务;⑤对有困难的题目,教师或者能够理解的学生为其认真、耐心的解读,指导弄懂为止。学困生往往书写潦草,所以要多关注,多督促,要求其书写端正,这是认真作业的前提。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这里特别要关注学生作业时的审题情况,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时候学困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缺乏认真审题的耐心和技能,还没读完题目,或者还没读懂题目就开始下笔做了。所以要引导学困生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题,可以圈圈画画,力求审题准确无误。

课后能好好复习,把学过的知识完全消化掌握。复习时,比较好的方法是收集错题和反思。平时要养成收集、积累错题的习惯,等一个阶段学完可以拿出来再做一做,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还有就是注意反思,题目做错的时候,反思一下,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错?以后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该要怎么做?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作为教师,要相信只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一定会让学困生不断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其锋.帮教从心开始——小学语文学困生帮教策略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8(03).

[2]钟红娟.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3.

猜你喜欢

倾听预习复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