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2018-11-12杨明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汉字文字小学生

杨明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朗读把书面上的文字,通过人的口头表达出来,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在语气上保持诗文的连贯性,充分体现出朗读者的情意。朗读是一种表达方式、阅读方式,也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传统。我们要分析小学生的身心、认知、言语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关鍵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认知特征;言语特征

朗读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行为,而是眼、耳、口、脑参与的综合活动,是富含情感的语言表达,而不能将它片面理解为一种传达方式。

朗读不是无声的阅读(看书),相反,朗读要求用眼睛去看每一个文字,用心去体会文字的意义,用脑去思索文章的内涵,在心理上实现与作者的共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让自己听到作者的声音。

有人说朗读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艺术,它是对词句的欣赏,对情感的调动,又能拨动朗读者与听众的心弦。——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不乏著名诗歌朗诵家,中央广播电台不乏著名播音员,他们是朗读艺术的优秀实践者。而发达国家,很少听说有著名朗诵家。

一、小学语文朗读

鲁迅先生说汉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深刻阐述了汉字不仅要看,要听,要读,还要投入感情,投入思考。)——我们看书识字,只能看到汉字的字形美,而汉语抑扬顿挫的韵律,轻重缓急的语气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才能体会到其中神韵。

小学生语文朗读,是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课文在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的撞击,它要求小学生在课文文本的框架下,深刻体会、理解文本内涵,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进行声情并茂的再创造性表达(具体表现在语气、语调、语音、语速、节奏的变化上),从而实现对课文文本的超越。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朗读中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加深对汉字的感性认知,掌握、驾驭汉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与阅读能力,发展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理解、体验汉语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在世界上所有文字之中,只有汉字具有意境美,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而非拼音字母)。

有人认为朗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对话——既是师生对话,也是教师、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

二、小学生身心、认知、言语特征

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首先就必须加深加宽对孩子们的理解,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

1.小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脑处于飞跃发展时期,脑细胞兴奋度高,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贪玩、好动、爱叽叽喳喳的说话、吸手指头,是他们的普遍特征。他们最多只能保持十五分钟以下的注意力,而他们的自我意识却异常强烈,好表现,好大声喧哗(但语言能力不高,发音不准确),根本不知道何谓“耐心倾听”,根本不懂得“换位思考”(在00后等独生子女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逐渐走向稳定,但逻辑思维能力仍然不足,往往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语义;只有耐心、长期的呵护他们,他们才能慢慢学会在朗读中掌握节奏、重音与语气、语调的变化。

2.小学生认知特征

儿童时期是人类的视觉、听觉、言语能力的高速发展期,小学生可以很好地分辨音色,辨识色差。但小学生的认知处于自发性、情绪化、感性认识阶段,不能苛求他们有目的、自觉、理性的综合认知。——我们要认识到,人是一种动物,而天底下没有识字的野生动物!——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小学生一看到文字就觉得枯燥乏味,一上体育课、手工课就兴致勃勃。——我们还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也会走向有意识、持久、稳定的注意。

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规律也在小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表现:小学生的记忆具有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的趋势,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趋势。

小学生还有大人无法企及的想象力,尽管他们常常模糊现实和想象的界线。

3.小学生言语特征

尽管小学生在6岁以前就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词汇,掌握了口头言语能力,但他们语音不标准,不知道何谓语法,书面言语能力不高。他们需要长期、大量的识字、阅读、写作才能掌握书面言语能力。他们的内心言语并不完善,但会逐渐走向成熟。

三、当前小学语文朗读中的问题

由于教师对朗读的重视不够(无要求、无指导、评论机械生硬)导致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普遍时间不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朗读课文同小和尚念经别无二异!在朗读中,学生有口无心、心不在焉,照本宣科,读错字,添字、漏字,用方言发音代替普通话,——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不自信、紧张、害怕,因此只有少数尖子生能大大方方、声音洪亮的朗读。此外,朗读内容严重局限于课本教材,没有英语、日语、俄语朗读的训练。

四、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要加强孩子们对词语的感受,鼓励他们赋予文字以丰富、充沛的情感,指导他们把握吸气与呼气的频率、力度,掌握语音轻重、高低、虚实的变化与停连、重音、转折、节奏的运用,注意朗读时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层次分明。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要爱孩子,——高声尖叫、小声哼哼,发音不标准,唱读、拖音、添字、漏字、破读……初学语言的儿童表现出这些小毛病都是不足为奇的。这就需要教师有热情、有技巧、有水平,营造情境,推敲细节,用自己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孩子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他们领会到朗诵的魅力。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还要扩大朗读内容的面,提高朗读的质,适当加入配乐(在诗朗诵中,都配有背景音乐)。还要引入英语、俄语、日语朗读——首先要鼓励英语诗歌的朗读(普希金的俄语诗歌也异常优美)。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注重孩子们的个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朗诵不能千人一面。

只要我们善于转变观念,深入挖掘文章情感元素,放宽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质,在读、写、听、说等方面提高自己驾驭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就并非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李英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27):204.

[2]胡华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9.

[3]刘忠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28.

[4]赵向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93-194.

猜你喜欢

汉字文字小学生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梦中的文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我是小学生
种出来的“逍遥居”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