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差异分析

2018-11-12王月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差异分析

摘 要:由于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英译汉和汉译英两种翻译形式中,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和单词直译的形式并不一定能将语言的内涵完整的表达出来。对此,了解英汉语言差异是提升英汉语言理解和翻译的关键。本文从英汉语言的不同差异的体验进行分析,意在提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运用失当的状况,让英汉语言的理解和翻译更加精准、恰当。

关键词:英汉语言;差异;分析

一、英汉语言差异分析

1.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汉语言经历了数百上千年的变更,对其语法已经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随着人们的思维和用于喜欢而凸显出形式灵活的特征。而在英语语言中,语法结构却是十分严谨的,这就要求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要在理解汉语言词义、内涵的基础上,增添适当的词语来表述清汉语言的含义,而不是将词语进行生搬硬套、逐词逐句的翻译。例如:汉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2.英汉语言中,用语时的思维习惯存在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 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B:How do you do?”或“A:Hi!B:Hi!”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應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二、弥合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方法

1.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注意文化差异

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或者对英语文件进行翻译和理解,都必须重视其中的文化差异,只有在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很多细节性的交流问题才能被注意到,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才较少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使用的词汇、句子结构符合英语语言文化的定义,而不是按照汉语语言的语法和词汇,逐一翻译过去。例如,英语表达中的“定语从句”,对某个词汇进行解释说明的句子出现在词汇之后,而非中文的语法习惯,出现在词汇之前,或者单独进行描述。这就需要英语使用者加以注意,在表达过程中使用定语从句,要重视从句出现的位置,尽量避免表达错误,引起歧义。

2.进行中西方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能检验和验证新知。因此,为强化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和翻译能力,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本身就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只有在工具的使用中,才能让使用者更加娴熟。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和语法的识记而缺乏应用的过程,知识的价值难以体现,更难以让学习者得到英语学习的强化效果。因此,通过东西方交流,让两种语言在使用和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使双方的交流对接更加融洽。

3.以语言文化为单位进行特殊训练

语言文化是提高理解和翻译能力的基础,难以突破空间限制的我们可以利用当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通过寻找优质资源,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但是,对文化的了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期性性的坚持。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倾向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激发自己兴趣的资源,促使自己在兴趣的引导下,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提升自己的英语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总结

英汉语言差异存在于词汇、语法、表达方式、文化和思维习惯上。对此,打通文化和思维壁垒,提升英汉语言的理解和翻译能力需要更深刻的挖掘出英汉语言的差异所在,并基于文化的差异,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识,逐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翁慧玲.浅谈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101-102.

[2]廖国强、刘川等.英汉汉英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玄奕.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语言差异分析[J].校园英语,2016(07):111-112.

作者简介

王月(1996—),女,汉,辽宁省大石桥市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

猜你喜欢

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回头潮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收尾工作的大差异来自于这些小技巧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