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2018-11-12胡声晓陈肖莉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胡声晓 陈肖莉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发展潜力和美育等积极品质为研究内容的心理学分支,倡导采用积极的心态来解决心理负面情绪,发挥心理正能量对人的积极效应。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思想,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及归纳总结的方法以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文献为依据,从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对策等方面出发,对现有的文献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为积极心理学有效地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综述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之后通过为期2年的正式研究Martin E.P.Seligman于2000年1月在《美国心理学导论》杂志上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详细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相关内容: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发展潜力和美育的心理学学科,将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人类心理层面积极的方面。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后,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例如:任俊(2006)在《积极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以积极心理学为原理开展人类心理学教育,能够充分应用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人,亦可以让一些心理赋有天赋的人将自己的心理潜能发挥至最大。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针对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如何以思政课程教学为抓手去有效地解决高职生成长中凸显出的多元心理问题则成为了教学改革研究热点中的热点,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和应用逐渐成为一个教学创新的分支。杨薇(2014)探究了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指出:积极心理学对高职生思想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它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职生在学习、感情、生活等方面存在的消极心理情绪,建议各级高职院校推广应用。李俊平(2016)指出:國内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较低,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情绪,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而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引入,构建一种美德善端型课堂,对课程教学效果的促进有着极大的价值。陈芬芬(2014)提出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原理从教师提升、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教学的思路,通过在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中的教学应用后发现,该种教学对于该校思政课程实效性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程中的应用对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促进是显而易见的,但实践中也凸显不出少的问题有待完善,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主视角也放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存在的问题方面,并陆续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王欢(2016)指出:90后、00后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的走势,除了传统的学习、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情绪外,一些新涌现出的心理问题例如:留守高职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疼爱引发的心理关爱缺失问题,一些学生在成长中由于遭受心理创伤引发的心理后遗症问题等都凸显出来,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思政教学去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高职思政教学创新中的新课题。李秀兰(2017)则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方面的科学原理,将它与高职思政课程结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有效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教学优化的重要方面。

四、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针对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教学中涌现出的问题,国内一些高职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将视角放在了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对策方面的研究上。例如:刘婷婷(2017)指出:将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政课程结合起来,应从90后和00后高职生心理方面凸显出的新问题为视角,更多地关注当代高职生心理情绪中的负面能量,依托创新教法提升课堂效率,注重对学生思想情绪的引导,同时增强思政课与社会生活间的联系,不断提升积极心理学对高职思政课堂教改的影响。吴文聪(2015)认为:将积极心理学与高职思政教学有效结合,教师应首先培养自己积极的教学心态,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考评标准对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积极的评价。

五、研究评述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查阅和整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程中教学应用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其中国外学者是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先驱,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完善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特征等理论内涵,而国内学者则研究了积极心理学在我国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整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在我国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面对90后、00后大学生日益涌现出的新型心理问题,如何采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提升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实效性也成为了主要的问题,因此相关的教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E.PSeligman.Building human strength :psychologys forgotten mission APA monitor,1998,29(1).

[2]杨薇.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9):118-119.

[3]李俊平,茌良计.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6,(14):78-81.

[4]王欢.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22):222.

[5]李秀兰.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探讨[J].知识经济,2017,(11):151-152.

[6]刘婷婷.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新校园(上旬),2017,(04):60.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