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促连心,共育蓓蕾待花开

2018-11-12王伦群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爸爸

王伦群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家校联合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若能多管齐下,共育蓓蕾,静待花开,就能收获累累硕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四个一”。

一、代爸代妈——叫响一张名片

时代催生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等诸多因素常使这些孤独的“守巢者”陷于十面埋伏的境地。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很多孩子成为了“心灵的孤儿”。他们无力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诱惑——溺亡、车祸、自杀、犯罪……而在我们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爱是教育的源泉,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希望。班主任要做到爱生如子,要乐此不疲地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力帮助;在心理上,多方疏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集体中,以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我曾走进小倩、学玲和小润的家,和他们同吃同住,做他们临时的代理妈妈。这几个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成绩良莠不齐,性情迥然不同。但他们内心都极度渴望母爱的光芒。特别是乖巧的小倩,在我离开时,恋恋不舍,带着她家的两条土狗一直送我上了大公路,然后对我的背影行了很久的注目礼。那样子,像极了懂事的女儿在为远行的妈妈送行。那情景,让我铭心刻骨,永生难忘!

二、家长座谈——开好一次会议

召开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召开家长会,我都会将“三不”原则贯穿其中。

不能唱成独角戏。“一言堂”式的家长会不仅形式单调,而且效果不明显。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是实现开家长会这一集体活动目的的有效途径。比如,请个别家长作家庭教育经验交流,这一招还有点效果。拿英语学科来说,怎么督促孩子背单词?毓滢的爸爸如是说:“我念汉字,孩子写成英语,听写完自己改!”科良妈妈说:“孩子读英语,我用手机录下来,他听自己的录音听写。”燕荟爸爸说:“我让女儿每天坚持朗读三十分钟,不管我在家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要让我听得见郎朗的读书声”……

不以分数论英雄。郑渊洁说:“差生是老师和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如果只以成绩为主题,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易犯“一俊遮百丑”、對成绩不好的学生易犯“一丑遮百俊”的错误,这样无论对于成绩优秀生还是成绩不理想同学都是不公平的。我在开家长会时,会更多的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总结、道德品质的培养。拿陈万元同学来说,他的学业水平就只有小学一年级的程度。若以成绩论英雄,这样的孩子在班上永远抬不起头。初一的时候,我鼓励他勤工俭学为班级创收。初二这一学年,我让他当“地主”——主管我们班的自留地。每一样事情他都比其他孩子干得出色。当我在家长会上公开表扬的时候,孩子和父亲的脸上都浮现出开心的微笑。

不能开成“告状会”。家长参加家长会最常问的一句话是:我孩子表现得怎样?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如果把学生所有缺点都和盘托出,对优点却只字不提,家长回到家的后果可想而知的。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再开家长会,学生干脆不再通知家长,甚至会出现谈“家长会”色变的现象。

三、教师家访——畅通一个渠道

培养一个学生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配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我们是否了解,我们的教育方法家长又是否知道呢。家访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桥梁。从教以来,我进行了多次家访,思考后得到以下“三让”心得。

让家长和老师互补孩子的表现。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一般都是从学生口中得到,很多学生都是报喜不报忧,家访可以让家长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得到准确了解,从而可以因地制宜的引导孩子。也可以让老师全面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

让家长知道老师需要他们的配合。家长们往往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比如对成绩非常落后的洪世林,他的父亲总是说“我们没时间”、“我们懂不起”等等,这时候我就向家长明确指出,我所指的“家长的配合”并不是指要家长再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检查作业并不一定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对错,只需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的完成了作业,以便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如果学生字迹潦草、马虎,那必定是学习上出现了问题。

让家长懂点教育孩子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提出,所有的人在拿结婚证前必须学习家长教育学,否则不发结婚证。没有接受系统教育科学训练的父母,正如一个没领到驾驶证的司机一样,如果匆匆上路,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是我到小莲家家访的最大感触。小莲妈妈出走多年,爸爸早出晚归挣钱养家,没时间陪孩子,索性买了手机来陪伴,这使得都孩子成了低头一族。而当小莲的表现令爸爸不满的时候,爸爸总是破口大骂。“他总是拿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来骂我”,小莲啜泣着。我忍不住把小莲爸爸狠狠地批评了一通,给他讲了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小莲爸爸表态以后注意改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家校共育因势而生,家校因思而变,因变而进。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也许能借助家校共育之东风,催开万紫千红之繁花,结出一枚枚压枝低的硕果!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爸爸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和爸爸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