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8-11-12王其琴

速读·中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适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王其琴

摘 要: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既需要教师新理念,更需要新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本文从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探究内容、媒体使用、注重学法指导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适度和恰当成为本文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适度;恰当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在行为上的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堂主体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过渡,教师的教致力服务于学生的学已成为课改的显著成果。但部分教师由于对“课标”认识不深,对“新课改”精神理解不到位,课堂教学有华而不实之感,组织形式或夸得过大或收得过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结合我任教的初中数学,谈谈个人拙见,旨在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情境创设要必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特别注重情境创设,把古今中外、天下名人轶事等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罗列大堆,占去课堂多半时间,把数学课搞成了故事课。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未免显得牵强,且有画蛇添足之嫌。数学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数学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法,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过分追求情境设置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特点,削弱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效

新课程改革的是“一言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有效互动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做得太多太滥。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学生的参与,有师生的合作;而实际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的进行,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生根本没有经过思考,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只不过把原来“一言堂”中老师要说的话变成了学生翻阅教材后代替老师回答而已。这和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又有什么区别呢?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然而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启发作用,只有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达到顿悟,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等等,决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活跃。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程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局部参与。

三、探究内容要适中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探究题目,而这题目必须是该堂课的重点处。关键位,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再运用合作探究直捣黄龙,一箭中的。当然这样的内容不是节节课都有的,也不必堂堂都要设计合作探究。而现在有的教师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都要设计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分组讨论,如“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这一推论时,由于前面学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補),两直线平行”这些判定,就用不着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完成。

四、媒体使用要恰当

新课程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静态的变成动态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又能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受到众多教师热宠,公开课中普遍存在“课件代替板书”、“电脑代替人脑”的现象,为片面追求形式化,出现本末倒置之诟病——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不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是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希望学生按照课件的预设进行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得出预想的结果。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时,制作了若干幻灯片,课堂就像放电影一样按顺序一张张地放出来,将大屏幕变成了黑板。学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盯着大屏幕,丝毫不敢放松,更别说有思考的时间了。殊不知,有些东西,教师边说边写形成板书比直接出示文字课件的效果要好得多,至少学生有思考和记忆的时间。我们知道,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要明确: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我们要适可而止,很多问题电脑是解决不了的。

五、传授知识要重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习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离开教师就不能独立学习。比如有的教师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是让学生记住,会套用就可以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倘若学生紧张忘了公式,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若能让学生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所用的一些思想方法,即使公式忘了,学会了方法自己还可以再推导出来。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会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应用。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多的是师生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课堂上我们应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灵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提升数学素养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有用和乐趣。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5.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12(10).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适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